涉县医院骨科,056400
【摘要】目的:研究联合两种手术方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治疗的效果与疼痛感减轻效果。方法:选择20例医院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在分组时运用到抽签法,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对照组治疗所用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体外冲击波,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疼痛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强于对照组,对照组疼痛感评分高于观察组。结论:向因骨质疏松致使椎体出现压缩性骨折的病人提供联合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方案,患者机体承受的疼痛感不剧烈,可以在术后较短时间内恢复到健康状态。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
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骨伤情况,该损伤容易出现在老年人中[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情况出现后容易遭受损伤。临床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向患者提出手术治疗的建议,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治疗应用在骨折患者中,帮助患者尽早恢复,使其尽早参与日常各类生活活动,达到治疗目的[2]。采用体外冲击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患者骨折问题处理中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以往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仅会选择一种治疗方式,但是单一治疗方法未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3]。因此,对于手术治疗人进行探究,提出以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提议。本次基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提升需求,探讨联合体外冲击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在治疗中的效果,以下为研究内容。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例医院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在分组时运用到抽签法,分出各纳入1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年龄53~77岁,平均(63.36±6.14)岁;观察组年龄53~74岁,平均(63.27±6.11)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入手术室做出卧位的准备姿势,随后经穿刺针进行穿刺的动作,运用将球囊(经扩张)置入椎体中央,将椎体高度恢复到原位,最后进行收尾工作。
观察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压痛部位进行冲击治疗。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临床症状消失视为显效,症状改善明显视为有效,无效主要指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的患者。
以VSA量表作为评估患者机体疼痛的指标,使用数值表现患者机体疼痛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在软件SPSS26.0运用中完成研究数据的处理工作,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达,经t检验。P<0.05,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于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可见表1。
表1: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组别(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对照组(n=10) | 2(20) | 3(30) | 5(50) | 5(50) |
观察组(n=10) | 6(60) | 4(40) | 0(0) | 10(100) |
2值 | - | - | - | 6.6667 |
P值 | - | - | - | 0.0098 |
2.2疼痛水平的比较
关于疼痛分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见表2。
表2:疼痛水平的比较(±S)
组别(n) | VSA |
对照组(n=10) | 8.23±0.67 |
观察组(n=10) | 5.24±0.62 |
t值 | 10.3578 |
P值 | 0.0000 |
3讨论
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伤疾病,对于临床中骨科接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其出现骨伤情况的诱发原因在于骨密度下降、骨骼结构退化严重、骨脆性提高,出现意外骨折或脊椎不稳骨折等情况[4]。此类疾病表现为胸椎与腰背等部位出现严重疼痛感,患者起身、翻身、仰卧时,均会出现相对剧烈的疼痛感。症状异常严重的患者,甚至无法自由移动下床,需要他人协助。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将会因慢性腰背痛,导致患者骨量流失速度加快。在相关情况下,骨折不易愈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因为骨折引发的各类症状,使其自由活动受到限制,只能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在卧床一段时间,机体内血液的运行速度较慢,容易引发褥疮、肺部感染等疾病,严重时致人死亡。
在骨折治疗方面推荐手术方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诸多骨科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将该手术方法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起着促进作用。手术方法在应用中,通常穿刺椎体气囊进行扩张,有助于患者在被动方式下实现椎体复位,使椎体的稳定性和强度均得到提升,避免再次出现塌陷的情况。在手术治疗中选择体外冲击波的方法,该种方法为体外微创的手段,因为压力剧烈,出现脉冲声波并作用在骨折端,可以降低该处神经末梢的敏感程度,使降钙素原等物质分泌量变少,避免骨折区域形成囊肿,还可以抑制疼痛的传递,在椎体承重力强化、骨组织重塑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在骨折治疗中选择体外冲击波声波的方式进行治疗,因声波表现形式特殊且存在高压强、高频率等特征,在合理操控声波的条件下,不会对骨细胞造成损伤。从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术后临床改善效果与疼痛表现,均可以看出联用两种治疗方法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对于骨科接受的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可以将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体外冲击波作为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曹强,周煜虎,段明明,等.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5.
[2]韩炯,梁泉.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医药与保健,2022(007):030.
[3]郑如庚邸玉娜帖小佳朱浩薛宏伟崔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剧影月报,2021,003(006):219.
[4]张子龙,杨俊松,井齐明,等.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累及椎体中1/3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J].骨科,202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