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小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

杨东生

山东省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育者需要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研究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和互动式学习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实践探究

引言:

小学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探究小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诚实与诚信”主题学习中,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诚实和诚信的概念,例如:你们觉得什么是诚实?为什么我们要诚实?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我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对诚实和诚信的理解程度。同时,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明白诚实和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随后,我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他们分析其中是否存在诚实和诚信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1.李强在考试中作弊,你觉得他是诚实的吗?为什么?2.王璐发现了一个同学掉了钱包,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你觉得她是诚信的吗?为什么?确保案例和问题的设置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抽象的概念。

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讨论和解释。

在拓展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确保他们的故事围绕诚实和诚信的主题展开。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段小故事,讲述一个诚实和诚信的主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故事来传达诚实和诚信的重要性。

这个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启发式教学,以讨论、案例分析和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和诚信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中积极地体现这些品质。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情景式模拟

情景模拟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例如,在讲解公共道德时,我组织学生模拟公共场所的情境,让他们在模拟中面对一些道德抉择,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例如,我在“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的主题教学中,课前把班级分成10个四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角色扮演者,并提前准备了情景模拟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情景描述,每个小组均分发一张情景模拟卡片。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根据情景模拟卡片上的描述,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的角色扮演者在小组内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并记录角色扮演者的行为。角色扮演结束后,每个小组的观察记录者向全班汇报他们观察到的行为,讨论这些行为是否尊重他人隐私。随后,我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在情景中尊重他人隐私是重要的?并以此为题进行辩论,正反双方充分陈述他们的观点和理由。辩论结束,双方都争得面红耳赤,就像是刚刚进行了一场力量相当的“斗鸡”比赛。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制定尊重他人隐私的规则。刚才还处在“战争”状态的同学们瞬间进入了新的角色,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提出他们认为合适的规则。讨论结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各自小组制定的规则。我整理学生们的意见,现场制定了一个综合的尊重他人隐私的规则,在当天的主题队会上打印、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最后,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可以在家中或学校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一些涉及隐私的场景,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在下节课上,学生们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尊重他人隐私的理解和认识。

从情景模拟到生活实践,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实现了一个从外化到内化再到内生的过程和境界。

三、互动式学习

互动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通过反馈和讨论来共同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一)实施互动式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参与主导:设定问题、引导讨论等,让学生参与其中。

2.知识情境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3.创设情感氛围: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4.鼓励自主思考: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多给予评价、肯定和引导。

5.强调合作交流: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二)互动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实施路径:

1.角色扮演:设计情景剧或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深入理解并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组织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和解决具体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2.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道德和法治问题的案例,由学生小组分析和讨论,探讨其中涉及的道德和法律原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游戏化学习:设计道德与法治主题的教育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扮演特定角色,通过互动和决策来学习相关知识。游戏化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4.讨论和辩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让他们就某一道德或法治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这样的互动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同时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5.社区参与: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或相关法律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例如,参观法院、警察局,了解法律系统运作;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培养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实际参与社区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意义。

(三)互动式学习在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认知能力方面具有以下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提高学习动机。

2.培养思辨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情商。

4.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互动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结论:

通过实践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和互动式学习是提高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教育者应该积极运用这些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方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启发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小学教育学刊, 2019(03): 112-114.

郝丽. 情景模拟在小学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8(12): 74-76.

李明. 互动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研究, 2017(05):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