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分析

刘晶晶徐少卿

摘要:为了满足客户以及市场的需求,企业应当进行客户需求分析预测与生产控制活动,势必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一套合理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本论文通过市场需求预测和安全库存的计算,根据客户需求制定详细的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之后测定生产能力,以确定保证满足客户需求,再根据主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最后进行作业计划控制,使生产计划更加具体化并举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综合利用有效资源,消除不合理现象,提高生产线平衡率,缩短交货期,保证企业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生产计划与控制主生产计划生产能力物料需求计划

1.绪论

1.1 研究目的

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传统制造型企业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在抓住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些危机。现在 ,市场需求逐渐转变为多变的市场 ,主要特点为: 产品更新快,生产时间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客户对于产品的价格、质量和交货期要求越来越严格。从企业内部生产抓起是企业实现高效率并在激烈市场中胜出一种途径,生产计划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产出率和减少在制品库存的方法;生产提前期的减小和交货率的提升能够提高企业形象,获得更多的订单。但是库存与产出率,生产提前期与交货率之间并不能同时得到改善:提前期的减少会影响交货时间,库存的数量也会制约产品数量的生产。所以制造企业在维持订单的交货时间和产品生产情况的前提下,将提前期和库存量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实现这些的办法便是做好生产计划与控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产计划与控制这项职能创造出物质产品或服务,将各项生产要素组织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由此为企业创造利润。生产管理理论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从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的管理运动开展以来,生产管理和其它类型的管理理论一样,进行了由依靠经验总结至依靠科学理论依据的转变,逐渐由经验型生产管理蜕变为科学化生产管理[[1]]。20世纪70年代以来,PPC从根本上发生了变革,一系列新的生产计划管理原理及方法的出现,使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

这个阶段计算机技术也迅速发展,管理手段逐渐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一些类似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技术,准时生产制、最优化生产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先后出现并应用于企业运营[[3]]。在这段时期的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快,生产计划与控制相关理论也日益丰富。研究增多带来了非常多好处,首先生产计划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更加准确合理,并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其次,生产控制方面的自动化与高效化,同步化都逐步加强。而且,与之前相比变化更大的是将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颇有益处。

着眼于未来,生产计划与控制技术及其方法的研究将会朝着更具备合作与共享,更加科学化、敏捷化,更具有柔性化,适用性更强等方向发展。而且针对具体企业不同的PPC系统的深入研究,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管理模式下产生不同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必然是大势所趋[[4]]

2.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2.1 生产计划与控制理论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通过其管理作用,致使各项生产要素组织形成现实生产力,创造出物质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创造利润[[5]]。科学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不仅能够使企业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竞争力,还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目标要求和客户需求,科学地制定企业生产作业规模、目标、产量和相应的生产资源的投入量等指标,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成效,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最佳质量的产品。经过将近百年来的发展,生产管理同其它的管理理论一样逐渐从经验型转型为科学型。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从1970年以来,计算机与生产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逐渐成熟,其中的代表如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准时制生产等方法,使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生产计划主要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包括编制生产计划的准备、各项计划指标的确定、制定产品出产进度计划,跟踪分析评价生产。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分为三部分: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其关系如图所示。

1)综合生产计划又称为生产大纲,它是为保持企业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资源以及需求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所作的概括性的设想。综合生产计划主要的目标可以概括为成本最小、利润最大,顾客服务最大化,库存费用最小,生产率最稳定,人员水平变动最小以及设施、设备的利用最有效化[[6]]。综合生产计划只是对生产产品数量,所需的时间,所需的人员做出全面的安排,并非具体针对某个产品。

2)主生产计划是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的一种,是每一种类规格的产品未来时段出产数量的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和细化。企业依据主生产计划对各种资源进行配置,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物料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流程分为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计划等,过程是从主生产计划先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再由物料需求计划形成车间作业计划及采购计划

[[7]]。主生产计划的对象是独立需求的物料项目,最终结束或马上出厂的产成品它要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型号。主生产计划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已签订的客户合同和对市场的科学预测,它的计划时间跨度必须大于等于其中最长的产品生产周期。

3)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首先从最终生产产品的主生产计划导出相关物料(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然后根据物料需求时间和生产周期确定其开始生产的时间,如果物料为自制产品,则需要考虑根据其生产周期确定其开工时间,如果物料为外购件,需要根据订货周期确定开始订货的时间。物料需求计划以物料为中心组织整个生产过程,反映的是一种按需生产的思想。物料需求计划会根据市场或顾客的需求来生产产品,进而转化为对产品必需的各种物料的需求,通过对物料的需求来安排企业的各种资源,使企业资源利用合理。

2.2 实施效果分析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对生产计划进行改进。通过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主生产计划编制、能力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整个过程的编制,降低制造成本,缩短交货期限。

通过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案的实施,不但可以让公司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帮助公司积累宝贵的经验。此外,库存的减低以及交货率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形象。原先比较混乱的仓库和在制品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优化后不但可以减少在制品,在制品的放置也会变得整洁有序。

3.结论

公司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企业拥有一套合理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前进。通过对生产线整个生产流程的了解,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市场需求作出预测,预测期发展的方向,确定产品的安全库存。发现该企业在生产计划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计算找出生产线的瓶颈工序进行生产线平衡。生产能力是企业生产水平的一个标准,如果生产能力不足或者生产能力过剩,会造成大量的浪费,顾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就失去了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所存在的价值。如果产能不足,就需要通过改善或者增加库存等方法来提高产能,但同时也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产能过剩意味着生产线内的人和机器的利用率低,产生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通过对生产能力的计算,确定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主生产计划,并编制物料需求计划,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得到全面有效的管理控制。从而,解决完成品积压、在制品库存量大、原材料采购计划等一系列问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这一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执行下去,这样企业的生产才会得到帮助,生产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但是,生产线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个别订单无法及时交货,返工的现象也偶尔存在。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一项持续改善的任务,短时间内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没有特别明显,但是只要各生产相关部门相互协调,这项工作就能进入轨道,运行起来就能如虎添翼。


山东工商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姜丽萍. 生产计划的编制与控制[J]. 机械工程师, 2011(6):109-110.

[[2]]李沛. 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向准时供货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与应用[D]. 重庆大学, 2008.

[[3]]唐馨. 汽车混流装配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4]]蒋杰. 正海公司生产计划与控制体系设计[D]. 中南大学, 2006.

[[5]]刘广. SCM环境下的流水线装配型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6]]武均琰. 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需求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 2011(2):90-91.

[[7]]吴景枫. 客户需求多变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证分析——以优耐公司为例[D]. 苏州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