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7
摘要:针对我公司生产的某球面类零件重块加工难点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案和工艺流程,通过设计专用工装、解决反向去夹头难题,顺利实现重块加工试制,
关键词:重块,工艺方案,去夹头;
保险器类零件是我公司自主生产的用于产品定时的关键装置,重块作为整个保险器的核心零件,起着定时解脱,掉落的功能。重块加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装配和使用性能,因此提高重块的加工精度,保证加工质量的稳定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尤为重要。
1.重块加工路线的确定
(1)重块图样分析及关键尺寸
重块毛坯材料为棒料H62,最终成品为多半球形零件,如图1,其上表面加工有凸台和内槽,侧面制有盲孔,用于安装平衡钢球。该零件有两个设计基准A,B,分别为半球形上表面、外球面。端面孔1轴线与A面要求垂直度为0.04,与B面要求位置度0.1。侧孔与A面要求平行度0.04,与B面要求位置度0.10。其主要加工尺寸见表1,要使这些关键尺寸达到图样要求,工艺设计时要坚持基准先行、先外圆后孔、先粗后精和基准统一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加工中设备、工装、刀具及装夹的影响。如图2模型图。
图一
(2) 加工工艺路线
重块作为球形类零件,需要在普通车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完成全工序加工,工序上要避免加工应力引起的变形,保证其加工精度不发生变化。首先先车毛坯外圆,通过粗加工去除毛坯的加工余量,较少精加工中由于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释放精加工切削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确保各孔和面得几何公差在精加工时处于稳定状态。
设备选用方面要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加工能力,合理选择设备,既能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粗加工阶段由于加工尺寸要求不高,毛坯切削余量大,故安排在普通车床上进行加工,既能保证生产进度,又能降低加工成本。精加工铣槽、车球面、制孔时由于孔、面尺寸及几何公差要求高,安排在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上进行,充分利用加工中心质量稳定且高效的特点,在两次装夹中同时完成多个相关联孔和面的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综合以上分析,制定了重块的加工工艺流程为:车外圆及端面制顶尖孔—铣上端面槽及制孔—车外球面—去毛刺及车工夹头。
2.重块主要加工难点分析
(1)孔及孔壁粗糙度
端面孔放置平衡钢球,侧面孔贯穿释放杆,公差要求很小,孔壁粗糙度值要求为Ra=3.2,如图1所示。以上侧面孔是长径比>5的深孔且对于位置度及孔径有较高的要求。深孔加工一般采用枪钻,枪钻切削速度慢、效率不高,生产进度无法保证。同时,现场没有刃磨设备,枪钻的返修、刃磨难度大,且该孔为小孔,无法利用枪钻加工,故在实际加工中,通过现场试验,我们决定采取内冷铣刀加工方案,冷却水通过刀杆内部孔直接冷却刀片,其加工孔的尺寸精度可以控制在0.05mm以内,同时通过刀片侧面修光刃带的挤压,加工孔壁的粗糙度可以达到Ra=1.6,满足图样尺寸及表面质量要求。同时,内冷压力也可满足深孔排屑的要求,加工中,根据工艺试验验证的切削参数,先使用较短的平钻加工,保证孔位置度的同时作为深孔的引导孔,然后依据钻深依次更换不同长度规格的铣刀,最终将孔深尺寸加工到位,并使用自制通止规检测通过性及尺寸是否合格。
(2)形位公差的保证
利用加工中心加工时,必须以中心孔面为基准,找正轴,径向,允差0.015,平端面,制各孔成,并铣沟槽尺寸成。加工过程中为了满足图样的要求,选择在四轴加工中心进行加工,一次装夹完成制孔和铣凸台的加工,有利于保证孔和面得几何公差要求,同时,装夹过程中压紧力不宜过大,避免松开虎钳后导致的通孔与凸台的变形。
数控车床在加工球面时,需夹持一端,反向另一端车成球面,为了保证球面与沟槽的同轴度,需利用自制工装一夹一顶完成加工。该工装利用加工中心铣成的凸台及小孔定位,一端留有顶尖凸台及小孔,利用顶尖可对零件进行完全校正。
(3)去数车夹头
数车工序后,一端留有工艺夹头,如图3,如何快速的去除,并保证与原球面完美贴合,解决方案为设计专用工装,如图4,该工装底座为棒料,材料45#钢,一端车成M45×2的螺纹,上端为压紧堵头,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一端车成M45×2的内螺纹,与底座端螺纹旋紧配合,内形车成球面,与重块的球面完全贴合。并铣出一端内凹槽,可通过此槽与重块的凸台配合,实现定位的功能。完全压紧后,要求重块顶尖夹头完全露出,球面露出一部分。
随后转入普通车床,三爪夹持底座,找正后去处夹头。该工装效率极其高效,替代了以前利用手工去除夹头的工艺方案。且加工面平整光顺。
3.结语
通过对重块的加工工艺的分析,确定了工艺难点,通过合理的加工方案及工艺流程,设计工装,改进刀具,顺利实现零件的加工试制,尤其是最后关键去夹头工序,彻底解决了以往靠手工作业,且修锉表面光洁度较差的情况。其主要尺寸的三坐标结果满足图样的要求,为保险器的研制成功打下了基础,也为今后其它零件的加工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潘建农《钳工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2】王选逵《钳工机械加工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