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新工科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曲太旭 程 瑞 吕海霆

(大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301)

摘 要:结合机械专业的特点,从新工科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出发,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课程建设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符合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 机械;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专业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理论教学采用推进启发式、探究式;实践教学采用综合改革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

采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机械相关行业、知名企业为依托,面向市场,走合作办学道路。主动融入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引导机械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2.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和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采用基于OBE理念的CDIO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项目中学,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指导,同时将机械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以及专业素养、科学作风等课程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更好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采用 123 模式

对课程体系进行建设。“1”:一条专业主线,即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线,

体现了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特色。“2”:两大教学体系,即构建以“专业+创新”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两大课程体系,支撑专业教育全局。“3”:三项融合,校企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和课堂工程实践融合。

3.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将“PEIM伙伴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团队建设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课内实践与集中实践、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借助合作企业平台的力量,强化双能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破解校企协同育人的难题。

双师队伍建设是机械专业建设重点工作之一,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定期派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和提供技术服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4.课程建设有特色,通过特色求发展

人才培养以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和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特点,构建了以“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以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项目实施两条主线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标,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同时教师的教学重更突出,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理论知识部分,以讲授教学法为主,演示教学法为辅(采用多媒体动画、实体模型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内实践部分,采用练习教学法、指导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的

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提供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放手让

他们在探究中、实践中、协作中自主地学习。激发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考试内容上,既保留了传统的阶段性测试、期末笔试形式,又增加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案例讨论和网上自主学习等平时表现的形式,既重考试结果,又重学习过程。在考试成绩管理上,加大了学生课后作业、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表现的比重,形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专业基础课程都设置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强化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克服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形式,走向多样化方法嵌入其中的个别形式、小组形式和班级形式,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范型,深化和拓展学习者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高阶能力,提高教学成效。

5.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平台以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课题研究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专业科研团队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实践教育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鼓励教师参与大连亚明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合作。在教材建设方面,亚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中,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材的真实案列,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就业岗位需求。共同开发了《工程制图》、《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教材。

大连亚明每年接待300多名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安排30名学生进行毕业岗位实习,20名学生毕业论文在企业中完成。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后工作的快速适应性。

4.改革建设成果

(1)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提高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和就业率显著提高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辽宁省智能制造科普创意大赛等各项学科赛事活动,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164项(其中,国家级13项),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9项,省级21项,撰写专业论文30余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件。

同时,紧跟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开拓学生就业领域“蓝海”。积极向辽宁省产业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布局机械专业群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培养人才。学生工学结合,就业差异化竞争,助力学生就业,就业率显著提高。

5.总结

新工科背景下,深化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推动产学研紧密融合,提高工程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紧缺型高技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英浩,谢慧.新工科理念基本内涵及其特征[J].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2019(Z2): 11-15.

[2]杨芝,张传伟.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9(16):1.

[3]冯明佳.“新工科”理念下机械电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8(35): 86.

项目来源:2021年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基于新工科的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