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纪检干部培训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建立纪检干部培训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武惜媛

大唐西安热电厂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2

摘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基于纪检培训实践工作,对培训体系建设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旨在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全力提升纪检干部履职能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干部;培训体系;高质量发展

1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1 把好“总方向”的高站位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纪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鲜明指出,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在攻坚战持久战中始终冲锋在最前面。新形势下,建设科学有效的纪检干部培训体系成为了一个重要且紧迫的课题,成为了动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

1.2 建强“主力军”的严要求

国有企业作为彰显国家实力的“压舱石”,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任何潜在风险若缺乏有效管控与约束,都会阻碍企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要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要问题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做到持续发力、管控到位,就需要纪检干部德才兼备,扎实执纪业务,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纪检干部培训体系迫在眉睫。

2纪检干部培训体系存在问题

2.1宏观层面分析

2.1.1培训设计层次化不足

目前,培训体系中多数采用“大班制”培训,即“打卡式”的集中培训,强调全员参与。培训过程缺乏针对性,忽略了纪检干部个人的岗位特点、文化程度及业务水平客观事实,未针对培训目标进行培训课程、内容的多样化的细分、选择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培训质量及培训效果,与培训预期目标存有差距。

2.1.2与监督模式不相匹配

企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一厂五地”的客观现实,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监督难、难监督”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努力方向是要构建“大监督”体系,延伸监督触角。对比纪检干部的专职培训外,目前协同监督的培训力度稍显薄弱,尤其是作为基层“前哨”的纪检信息员,依然存在“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

2.1.3培训效果较为传统

培训工作关注度大多停留在培训准备工作及过程,而在培训结束后,没有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后评价”,即学习反馈、总结分析、效果评估等。或简单以书面知识测试结果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估方式,难以综合全面了解纪检干部对某次业务知识培训的熟悉程度以及掌握程度,培训成果转化更无从谈起。

2.2微观层面分析

2.2.1缺乏激励性

现实中,培训方式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即“讲师讲,学员听”的被动模式.受培训个体的影响,思维模式固化,局限于“上级安排什么就学习什么”,对“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考虑的不深不细。加之缺乏相对应的激励机制配合,抑或是奖惩的不对等,多惩罚措施而少奖励措施,造成纪检干部对培训热情匮乏,情绪上应付了事,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2.2缺乏实践性

多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普遍强调的是规章制度的照本宣科,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因缺乏实践环节、案例分析,尤其是对应现实工作中的具体措施,纪检干部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同样,缺乏实践机会和锻炼环境会导致培训课程过于抽象,难以吸引被培训者的兴趣和持续关注,导致无法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培训效果受到限制。

3.建立科学有效的纪检干部培训体系

3.1“一体化”推进,构建多元化培训新格局

3.1.1统筹监督工作,强化整体推进

广泛查找监督执纪过程中遇见的重难点问题以及监督的薄弱点,以集中培训为基础,结合日常监督工作,建立A/B角培训制度,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明确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计划实施时间,构建满足“一人多专”需求的培训体系。突出实践锻炼,随时检验培训效果并进行动态调整,最终实现A/B角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3.1.2统筹共享资源,强化协同推进

立足企业实际,构建“专职监督+协同监督”全覆盖的纪检培训新格局。建立纪检信息员制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明确培训内容。采用座谈交流、现场教学、协同监督等多方式,以干代训提高其分析、认识、把握、识别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聚焦廉洁“风险点”、日常监督“着力点”、具体工作“落脚点”,持续推动能力素质实现整体提升。

3.2“一盘棋”谋划,健全多层次培训新方式

3.2.1下好培训计划“先手棋”

避免因工作事项和任务繁重造成纪检干部培训难、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问题,建章立制、强化顶层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建设高素质纪检干部队伍为目标,年初制定全年学习计划,细化分解到月并严格执行。同时基于“125”工作模式,采用深挖问题、学习研讨、问询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人员培训诉求,在兼顾个人特点、全方位综合考量下,动态调整具有差异性的个人培训方案、内容及侧重点,坚持分层分类,实现对症下药,切实将培训优势更好的转化为监督效能。

3.2.2落实培训见效“关键棋”

坚持针对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跳出理论知识讲解束缚,积极探索“体验式”学习,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培训。聚焦纪检干部业务能力以及办案技能水平,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有计划的选派纪检干部到上级公司参加实践锻炼、业务培训,拓展学习机会,开阔干部视野。采用以案代训、交叉监督等方式或采用集体研究、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团队实践活动,通过建立浓厚团队合作的培训氛围,促使彼此在学思践悟中把准职能定位、明晰方法路径。

3.2.3走活培训评价“后手棋” 

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聚焦培训质量、效果,强化培训最终成果运用、改进及提升。建立纪检干部培训档案,积极开展持续跟踪“后评价”工作,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了解纪检干部在培训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找出知识薄弱点并加以调整培训侧重点。例如在培训后追踪纪检干部的政治表现和学业进展,客观对比培训前后其工作绩效,是否充分理解培训内容?在哪些方面实现了业务提升?还有哪些短板弱项?通过及时反馈与调整,持续放大培训效果。

3.3“一揽子”措施,打造创新型培训新模式

3.3.1提升“数字+”运用

为避免陷入传统“填鸭式”的培训模式,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创新性地结合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纪检培训与“数字+”结合起来,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共享模式。借助钉钉平台,与企业培训左右联动,强化干部能力建设。灵活利用酷学院,使纪检培训工作、培训数据及培训内容向互联网迁移,培训不再受时间、地点和方式的限制,通过 “测、学、练、考、评”一体化的“云”培训,全面提升培训频率及互动性, 有效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难疑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培训质效。

3.3.2深化“激励+”措施

根据北美行为科学家费洛姆提出的期望理论,不难推论出由于个人的培训期望值不同,其想获得的“奖励”也不相同。因此,激励机制应多样化,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将纪检干部个人培训情况融入月度工作完成情况,体现在季度员工绩效奖金兑现中;开展“个性化”培训目标承诺,鼓励细化详实培训内容;利用个人专业所长,创造纪检干部“授课”机会,获得集体认可与“声誉”;给予培训取得优秀的纪检干部提供更高层次的外出培训机会等等。最终通过加大正向激励,实现能力提升“加速度”,进一步促进培训体系的良性循环,达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何艳,白广磊.以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J]中国纪检监察,2023(07):10.

[2]万培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办公室业务,2021(23):3.

[3] 王小明,徐志勇.深化云培训学习不断档[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