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价值分析

刘盾1汤俊2

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伽马刀室       邮编232001

2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放疗中心     邮编23203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进行研究,在该时段将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50名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计算机随机分组,按要求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设置25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单纯应用放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分析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治疗ORR明显更高,实验组ORR为23(92.00%),对照组患者治疗ORR为18(72.00%),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X2=9.1645;P=0.0000)。而在治疗结果中发现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3(52.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2(48.00%),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X2=2.2620,P=0.2364)。结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可接受的水平。

关键词:脑转移瘤;同步替莫唑胺治疗;放射治疗;治疗方法;安全性分析;临床研究

   肺癌脑转移瘤是指肺癌细胞扩散到大脑的恶性肿瘤。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脑转移是常见的临床情况之一。肺癌脑转移瘤通常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将癌细胞带到大脑,形成位于脑组织中的转移瘤。肺癌脑转移瘤的症状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认知功能下降、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如MRI或CT扫描)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认。放疗和替莫唑胺的联合应用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放疗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而替莫唑胺可以通过抑制EGFR信号通路,减少肿瘤细胞的修复能力,增强放疗的疗效。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探讨分析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临床可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进行研究,在该时段将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地脑转移瘤患者50名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计算机随机分组,按要求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设置25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包含男性患者16名和女性患者9名患者年龄区间值为25~5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0.14±4.22岁;实验组包含男性患者14名和女性患者11名,患者年龄区间值为35~69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7.96±5.14岁;

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单纯的放射治疗。首先,患者被安置在仰卧位,并使用真空袋来固定体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确定患者的照射目标区域,包括肿瘤体积以及原发病灶和转移部位的淋巴结。在进行照射之前,计划需要进行调整,将体积向前后左右外扩0.7厘米,上下外扩1厘米。在照射过程中,确保照射剂量达到总剂量的50%,覆盖计划靶体积的90%以上。治疗计划的总剂量为60-66GY,治疗过程需要进行30-33次。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放射治疗方式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并给予患者同期联合替莫唑胺,口服75mg/(m2·d),共 12天,1周后序贯给予TMZ150 ~200mg/  (m2·d),空腹连续服用5天,28天为1周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治疗3 ~6周期。第1周期剂量150mg/(m2·d),若患者中性粒细胞≥1.5 x 10°/L,血小板≥100 x 10°/L,则下周期剂量增至200mg/(m2·d);若中性粒细胞<1.5 ×10°/L,则下周期剂量减少50mg/ (m2·d),但不低于最小推荐剂量10Omg(m2·d)。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患者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X100.00%;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疼痛、周围神经病变。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人员在针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涉及到的计量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和T值,统计学数据计算方法,按照相关计算步骤进行判断,最终结果与P值关联,<0.05则记录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ORR对比

在治疗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治疗ORR明显更高,实验组ORR为23(92.00%),对照组患者治疗ORR为18(72.00%),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X

2=9.1645;P=0.0000)。详情见表1。

表1 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ORR对比

组别

pCR

PR

SD

PD

ORR

对照组(n=25)

3

8

7

7

18(72.00%)

实验组(n=25)

9

12

2

2

23(92.00%)

X2

8.2947

P

0.0000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

而在治疗结果中发现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3(52.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2(48.00%),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X2=2.2620,P=0.2364)。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

组别

恶心呕吐

肌肉关节疼痛

周围神经病变

总发生率

对照组(n=25)

2

6

4

35.29%

实验组(n=25)

5

3

5

38.24%

X2

2.2620

P

0.2364

  1. 讨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显示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实验组患者治疗ORR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92.00%,而对照组的治疗ORR为72.00%。这表明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增加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控制程度。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并未显著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风险,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在安全性方面具有可接受的水平。联合放疗和替莫唑胺的治疗策略具有协同效应。放疗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控制肿瘤生长,而替莫唑胺则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的EGFR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可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双,杨树仁,王海兰,庄小捷.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上海医药,2022,43(24):26-30.

[2]高晖,黄凤仙,王海鹏,曹席明,于娇. EGFR突变与替莫唑胺联合IGRT大分割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疗效的相关性[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6):3081-3085.

[3]杜婕琼. 替莫唑胺和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3):29-31+35.

[4]王晓宏.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10):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