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脑出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浅析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脑出血

韩晓玉

蒙城县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省   亳州市   233500

摘要:脑出血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对脑出血发病期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护理;重症;脑出血

1 引言

颅脑是人体极其重要的部位,存在大量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运动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所以头部对人体非常重要,应该尽力保护不受伤害,最常见的头部外伤就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发生率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居第2位,仅次于四肢损伤,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居身体各部位损伤之首。多因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常因坠落、交通事故、跌倒、锐器或钝器打击头部致伤。严重颅脑损伤往往伴有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甚至致残或死亡,因此及时治疗和护理尤其重要。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重视临床症状和体征,护士应在短时间内鉴定患者的意识改变、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瘫痪情况,以便早期争分夺秒进行抢救。(1)意识变化。意识障碍是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特征之一。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并按清醒、模糊、浅昏迷、昏迷、深昏迷对患者意识进行初步评价。如昏迷转向中间清醒或意识好转再进入昏迷,或有浅昏迷进入深昏迷,则提示颅内血肿。如原发性脑损伤较严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也可能不出现中间清醒期。少数病人可无原发性昏迷,而在血肿形成后出现昏迷。(2)瞳孔变化。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是颅脑损伤的重要指证。双侧瞳孔不等大,伴偏瘫、意识障碍时,可能为脑内血肿或脑水肿。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时脑疝晚期的表现,反映病情危重。观察瞳孔时应注意某些药物也会影响瞳孔变化,如吗啡、氯丙嗪可使瞳孔变小,阿托品、麻黄碱可使瞳孔变大。一旦出现瞳孔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置。(3)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使诊断脑出血的重要依据。定时测量,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记录,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是诱发脑出血的重要因素。如出现脉搏变慢、呼吸深而慢,血压持续上升,常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表现。休克早期患者表现为脉快、血压下降、呼吸频率不规深、浅不一,提示呼吸中枢受损。(4)其他。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质,有无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或脑疝先兆。注意CT或MRI结果及颅内压监测情况。

  2.2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动态监测血压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正确给予氧疗,保持较高的血氧饱和度(一般应维持在95%以上)。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应给予正确的吸痰和气道湿化。吸痰管要求质地柔软,直径应小于内径1/2。吸痰动作要轻柔,以减少损伤,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秒,2次抽吸间隔1-2分钟。如果痰液黏稠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体位吸痰。出现呼吸道阻塞不能通过一般护理解决时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避免因呼吸道梗阻出现生命危险。适当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感染。

  2.3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做好相应并发症的护理。昏迷患者因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可造成多种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2/日,预防口腔炎。对留置导尿的患者给予清洗尿道口,2/日,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尿袋,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5天。床铺应保持松软,并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定期叩背,叩背用空心拳拍打,每次15-30分钟,叩背顺序应先下后上,先外后内,协助排痰,防止呕吐物误吸和呼吸道感染。每日2-3次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2.4 严格控制体温,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给予戴冰帽或腋下夹冰袋,以降低颅脑细胞的耗氧量,必要时行人工冬眠,降低耗氧量。一定程度上可防止病情加重及有利于患者愈后康复。

  2.5 合理的营养支持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营养支持在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中高度重视。进食减少和机体分解代谢亢进常加速出血的发生,深静脉输入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及高糖的静脉营养维持机体代谢平衡,能促使组织结构功能的恢复。在48小时内早期给予留置胃管,既可补充营养,又可监测胃内的变化。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应用冰盐水反复冲洗,并注入止血药物。当出血量较大时应适当给予输血。

2.6 正确的健康教育亦有一定的临床效果。通过护理人员直接与病人/家属交谈的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病人及家属感觉受到重视和尊重,解除家庭的情绪压力。教育内容应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知识需求和动机等方面进行教育。在不同时期对患者/家属进行不同的教育,入院前的介绍;住院后常规教育;手术病人术前和术后教育;恢复期及出院教育。适当的健康教育融洽了护患关系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更进一步的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医疗、护理工作。

3 结语

优质护理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极大的作用,而且能动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进行情绪疏导。优质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或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而导致的对疾病的恐惧,可以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 树立患者与家属对治愈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优质护理相较于常规基础护理,其优势就是更加动态细致又专业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对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是必要且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 谢月鲜. 预见性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1):229-230.

[2] 李乐之, 路潜. 外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227.

[3] 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497.

[4] 叶英. 探析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有效性.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16):236-237.

[5] 段玲, 罗锦华.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36(4):468-469.

[6] 宋业. 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9):669-670.

[7] 卢俊梅, 林志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7):144-145.

[8] 钟彩英, 吴翠平, 李丽文, 等. 临床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2):10-12.

[9] 张晓杰.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