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营造高品质空间的工具,城市设计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问津大道沿线地区作为武汉东大门地区,是展示武汉城市魅力的新窗口,同时也是城市设计关注的重点目标。本规划结合自然生态禀赋及门户地区优势,围绕“定功能、优交通、保生态、塑形象、赋活力”设计内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体验感,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质量,高标准塑造城市新形象。
关键词:郊区新城门户;迎宾金脊;滨水地区;设计策略;新洲区
1.背景研究
“郊区新城”就是在中心城区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形成人口、产业、居住集聚地,并有条件成为独立的综合性功能节点乃至区域性中心。十四五期间新洲区将打造“三城一区”,引入新洲高铁站、城市轻轨、问津大学城等重大设施,问津大道沿线成为支撑新区战略发展的核心地区;新形势下问津新城承担新老融合、扩容提质的重任;要提升问津大道的门户形象,挖掘问津大道的潜力价值,经过精细化、品质化管控,有序展开建设。因此应编制《武汉新洲区问津大道沿线地区城市设计》,优化整合问津大道沿线地区规划,完善功能布局,高标准塑造问津新城形象。
2.总体概况
2.1区位概况
新洲区问津新城是武汉市东大门,也是武汉都市圈生产、生活、经济、交通等多空间要素起承转合的中心。规划区内问津大道东西向穿过,是陆路交通与武汉城市圈、武鄂黄黄经济圈联系的重要通道,承担了城市东西发展的交通主轴的功能。本规划范围3.03平方千米,研究范围37.45平方千米。
2.2现状问题
规划区建设用地85.42公顷,占28.18%,以村庄建设用地为主,非建设用地217.71公顷,占71.82%,以园地、耕地为主。老城区公服配套人均缺口极大,规划区应对应疏解老城区人口。城市建设现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公共设施配套未成体系,现有零碎工厂、旅游资源、教育资源等业态混杂在中心地带。规划区现状骨架路网初步建成,但次干道、支路建设仍不完善,未留出轻轨高架位置,与高铁枢纽暂无衔接。人群活动与生态景观割裂。
2.3发展优势
依托地铁21号线和新洲东站的建设契机,规划区的发展正逐步加速。同时新港高速和临港大道高快联动,串联双柳、光谷、葛华等重要功能区,带动沿线发展。邾城片区建设城西商贸城、城东旅游城、问津大学城、高铁站前区“三城一区”发展格局,问津新城的建设是三城一区发展和老城功能疏解的重要支撑。基地生态资源丰富,水城相接,田塘相间,举水河西与规划区相邻,湖背大塘水库深入基地东北部。人文底蕴深厚,人文遗迹类型繁多,集古遗址、古墓群、寺庙、儒家书院、文博场馆、荆楚村落于一体,赋予门户地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良好的条件。
3.郊区新城门户地区的设计目标与策略
3.1定位目标
依托问津新城良好的生态、人文本底,结合轨道交通衔接打造核心节点,串联四大城市功能区,塑造新城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建设一条古今辉映、产城共荣的迎宾金脊。通过保护和提升沿岸生态景观,贯通举水河沿岸慢行系统网络,融入历史文化、现代体验式商业,打造问津生态休闲第一名片,建设一个多维体验、生境共栖的举水门户。延续城市传统轴线肌理,疏解老城区功能,以区域级文化场馆、商业综合体为核心,打造一个人文荟萃、活力共享的问津客厅。集现代服务、科创教育、都市产业、文旅休闲四大功能,打造一个智慧引领、多元共创的智造学谷。
3.2设计策略
“以人为中心“引导郊区新建设。产业要留人,产业错位发展,注重产业提质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做到产业吸引人,留得住人。环境要引人,强调打造生态优美的宜居环境,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生态环境,让环境吸引人。配套要聚人,注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完善的配套,提升居民幸福感。尺度要宜人,区别传统城市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强调适度规模,建设宜人城市空间。道路要便人,建设快速通达的交通体系,方便新区(县城)居民对外通行。
4.设计重点内容
以上述设计策略为依托,充分结合规划区现状和优势特征,直面城市建设中现状问题,设计从功能形态、交通路网、生态环境、形象特色和城市活力等方面打造、提升武汉新洲区问津大道沿线地区的空间品质。
4.1定功能
全面考虑规划区与周边片区关系,构建问津门户现代服务、科创教育、都市产业、文旅休闲四大主导功能。现代服务联动邾城“三城一区”,以消费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公共服务助推问津新城能级提升。科创教育上以平台引领、产教融合的方式,打造完整教育产业链条的“新洲智库”。产业上整合片区现状五金建材、家居、大健康等产业,延链、增值进行产业升级,构建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现代建筑产业为主,新材料为辅的现代产业功能。文旅休闲上深入挖掘问津文旅资源特色、丰富问津文化内涵,构建“生态、文化、健康、创新”四大文旅产业体系,融入新洲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4.2优交通
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畅通便捷可达”的交通体系。公共交通一体化设置,于100米宽横断面内,优化断面,快慢、机非分离,满足远期架设市域铁路通道,并增设慢行板块设置独立自行车道、连续和富有变化的步行空间和完善的街道服务设施,营造四季有景、活力迎宾金脊。
4.3保生态
利用举水河优势,修复举水河浅滩生态,建设沿河生态型碧道,构建亲水、亲民的滨河公共绿地,融合江景、公园、商业、游憩等功能,激发片区活力,成为文化活力门户街区。
4.4塑形象
文化是城市的来向与支柱,问津传承历史弘扬新的时代精神,融入都市文化,打造新洲新轴。设计将以水为脉,凝聚儒家文化、荆楚文化、水泽文化和都市文化,建设儒风楚韵、古今融合的标志性、主题性、故事性的文化空间场景,以人性化的街道空间为依托,打造高品质的活力走廊。
4.5赋活力
以活力城道理念引领下,构建“产、城、人、文、学”五大活力场景:根植本地,错位发展,激发产业活力;资源整合,空间赋能,塑造城市活力;以人为本,宜业宜居,引入人才活力;儒道传承,古韵新风,植入文化活力;研学同行,引领创新,注入学府活力。由此建设兼具生态纽带、经济引擎、活力走廊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城市迎宾金脊。
5.结语
滨水空间是城市发展的源头。在当前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生活回归滨水空间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发展的必然。基于此,武汉新洲区问津大道沿线地区城市设计从郊区新城门户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武汉东门户地区城市设计的剖析,提出“产业要留人、环境要引人、配套要聚人、尺度要宜人、道路要便人”的城市设计策略,通过营造多样复合的功能业态、通畅便捷的交通路网、生态宜人的城市环境、文化引领的门户形象,为城市空间赋活,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全面促进新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天骄.存量背景下城市滨水空间公园城市设计探索——以成都毗河公园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6):9-15+41.
[2]郑亦汶,王晟达,蒋楠等.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探索点滴——以百里柳江为例[J].城市环境设计,2022(06):341-345.
[3]陈建勋,梁朝晖.提升上海郊区新城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的举措建议[J].科学发展,2021(10):58-65.
[4]刘亮,王月英,杨侃.西北地区川道城市门户区域空间发展路径探索——以延安南二十里铺片区为例[J].规划师,2016(3):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