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赉特旗罕玉秋实种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兴安盟137600
摘要: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于满足全球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寻找适用机械化粒收的新品种以及优化种植技术已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适用机械化粒收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机械化粒收;玉米;新品种;选育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已经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在玉米种植中,机械化粒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收割方式。为了适应机械化粒收技术的发展,选育适用机械化粒收的新品种显得极为重要。
一、适用机械化粒收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一)品种筛选
1.筛选要素
(1)株高:适中的株高有利于机械操作,减少收获过程中的阻碍。茎秆的坚韧度也是品种筛选的重要因素,茎秆坚韧度高的品种在粒收过程中不易倒伏,有利于保持植株的完整性,减少粒收损失。(2)抗倒伏能力:在机械化粒收过程中,由于操作速度较快,作物容易受到机械震动和风吹的影响而倒伏[1]。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能够显著降低收获过程中的损失。(3)耐旱性和耐涝性: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资源的日益紧张,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选择既耐旱又耐涝的品种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4)抗病虫害能力: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可以显著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
2.田间试验
为了筛选出适用机械化粒收的新品种,需要进行严格的田间试验。在试验设计中,要确保小区面积、种植行数、株距和亩栽植数量等参数合理,以便准确反映品种间的差异。在试验过程中,要遵循统一的管理措施,确保每个品种的生长发育条件一致。要详细记录每个品种在株高、茎秆坚韧度、抗倒伏能力、耐旱性、耐涝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在完成试验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Excel等数据处理工具,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比较。通过计算每个品种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等统计量,可以评估品种间的差异。结合田间试验的观察记录,可以筛选出在各项指标上表现优秀的适合机械化粒收的新品种。
(二)遗传改良
遗传改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等,对生物体进行遗传物质的改造,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这种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其中玉米是最重要的遗传改良作物之一。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它们为玉米遗传改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基因工程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从而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2]。而基因编辑则是利用特定的编辑工具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修饰,以达到改良目标性状的目的。在玉米遗传改良方面,通过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产量以及适应机械化生产的能力。例如,将外源抗病虫害基因导入玉米中,可以增强其对常见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和种植成本。通过改变玉米的成熟期,可以使其更适应机械化粒收的需求,提高收获效率和种植效益。
二、新品种的种植技术优化
(一)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指的是在单位面积上种植的玉米植株数量。如果播种密度过大,会导致玉米植株生长拥挤,容易引发各种病虫害,如玉米螟等。过密的播种还会影响玉米植株的光照和水分吸收,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如果播种密度过小,虽然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会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因为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过少,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必须综合考虑新品种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对于新品种的玉米,应选择具有较高产量的品种,并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合理安排播种密度。在播种过程中,还应保证播种深度适宜,使玉米植株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二)肥料管理
不同品种的玉米具有不同的需肥特性,一般来说,玉米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量随着品种的改良而增加。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如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低,而在穗期则明显增加。因此,针对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施肥方案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土壤肥力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和水解性。对于低肥力土壤,应注重基础肥料的施用,如有机肥和复合肥;而对于高肥力土壤,则可在苗期适量减少肥料投入,以避免营养过剩。根据玉米的需肥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可以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包括底肥、口肥和追肥。底肥是在玉米种植前施用的基础肥料,主要包括有机肥和复合肥;口肥则是在玉米苗期施用的速效肥料,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追肥则是在玉米旺盛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可根据生长情况适当调整施肥量和种类。
结束语
通过筛选适用机械化粒收的新品种和优化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生产效率。然而,选育和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农户们的积极配合。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适应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久刚, 机械化粒收玉米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 山西省,山西农业大学,2022-01-13.
[2]王富建,纪昌英,张海英等.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德科501的选育及夏播轻简化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