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兰坪县中医医院 兰坪县671400
【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对脾寒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脾寒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80例进行实验,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参照组使用半夏泻心汤,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温针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分析。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为优异,统计学软件比对后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脾寒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温针灸;脾寒胃热型慢性胃炎;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因为胃黏膜有慢性炎性或萎缩性病变。慢性胃炎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起病后会有胃痛、食欲减退、恶心反酸以及畏寒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很好的医治,很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极可能会发展成胃溃疡、胃出血甚至是胃肿瘤。在临床上,慢性胃炎以脾寒胃热型为最多见,中医辨证论治以健脾清胃为主。半夏泻心汤为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有效药剂之一,临床疗效确切。同时温针灸在临床上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显著[1]。本次实验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对脾寒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下为具体实验报告。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脾寒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80例进行实验,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参照组:男性21位、女性19位,年龄实际范围为(22-48)岁,均数为(35.26±1.21)岁,病程详尽值域为(1-5)年,均值为(3.12±0.23)年;实验组:男性20位、女性20位,年龄具体区域为(23-50)岁,年龄平均为(35.89±1.23)岁,病程详细界限为(2-6)年,平均病程为(3.17±0.24)年;详细分析病例、年龄、性别等指标数据,统计学软件比对后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使用半夏泻心汤,由药材:半夏15g、党参10g、黄芩10g、甘草6g、干姜与黄连3g、红枣6颗构成。利用300毫升水进行煎煮,每天分为3次,1剂服用一天,连续4周。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温针灸,取关元、足三里、中脘三个穴位,先按常规方法对穴位周边的肌肤进行清洁消毒,再使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以夹持进针的方式施针,刺入长度为1-1.5寸,刺入后得气留针。随后拿出40×40 mm的正方形硬纸片,在其中心钻1个小孔,将针灸针套在上面。将2 cm长的艾条于距离皮肤约3 cm处将针柄包裹,点燃后开始施灸,灸2壮后待针柄冷却后,将其拔出,每天1次,进行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患者的各项资料以及试验指标,计量资料主要以(±s)形式展示,并开展t检验方式进行系统校验;计数资料主要以[n(%)]形式展示,并开展X2检验方式进行系统校验;指标比对结果有差异时,证实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为优异,统计学软件比对后结果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
组别 | 嗳气 | 胃疼 | 胃痞 | 总积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实验组(n=40) | 2.56±0.27 | 0.85±0.18 | 2.48±0.28 | 0.81±0.21 | 2.14±0.34 | 0.91±0.11 | 8.58±1.32 | 2.11±0.27 |
参照组(n=40) | 2.58±0.25 | 1.41±0.39 | 2.49±0.30 | 1.69±0.43 | 2.12±0.36 | 1.49±0.36 | 8.69±1.37 | 4.24±1.32 |
t值 | 0.3437 | 8.2455 | 0.1541 | 11.6304 | 0.2554 | 9.7448 | 0.3656 | 9.9985 |
p值 | 0.7320 | 0.0000 | 0.8779 | 0.0000 | 0.7991 | 0.0000 | 0.7156 | 0.0000 |
3. 讨论
半夏泻心汤是以半夏、党参、黄芩、甘草、干姜、黄连以及红枣为主要成分,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剂。方中半夏性苦,具有散结消痞、降逆止呕的功效;干姜具有温中散邪的功效;黄芩与黄连具有泄热消痞的功效;党参、红枣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甘草可以调和诸药性。这些药材通过甘草进行调和,具有消痞散结,平调寒热的作用,起到了健脾理气,和胃降燥的作用[2-3]。
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结合起来,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并且进行药物刺激,达到温通、温补的作用,特别适合于虚、寒相关的病症。通过其他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中脘穴对胃动力有较好的调控作用。温针灸三个穴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治疗效果显著,已经被广泛使用。但要取得较好的疗效,还需要与其他疗法相结合。本次实验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为优异表明温针灸与半夏泻心汤联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4-5]。
综上所述,将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法施行于患有脾寒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可以高效缓解其中医证候积分。
参考文献:
[1]李鹏飞,邱玉萍,黄建辉等.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寒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09):61-63.
[2]李永静.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4):47-50.
[3]刘长云.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6):26-27.
[4]石富国.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7):168+170.
[5]尹德才.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