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00193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脑卒中患者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其能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发生率逐年上升,为了尽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需要首先了解其形成机制,明确其预防措施,再进行合理的护理,以尽量提升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包括静脉血流速度过缓、静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以及前静脉怒张等,少数患者能够出现肺栓塞以及其他血栓后综合症,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也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脑卒中患者群体当中,因为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对更高,由此,必须加强相关的预防护理工作。
一、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三个:(1)静脉血流速度过快,原因在于患者长期卧床,活动较少,血流循环速度减缓,特别是下肢深静脉的血流速度缓慢;(2)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输液针长期留置可能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破坏,也就能引起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从而启动凝血系统;(3)血液高凝,如果脑卒中患者自身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在机体大量失水的情况下血液浓缩,即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1]。
二、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一)早期预防护理
第一,针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相关知识,将发生血栓的原因、后果以及戒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第二,进行被动运动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流滞缓,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一般来说,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之后,即可开始运动,每4小时进行运动一次,每次15min左右即可,并且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运动方式:(1)踝节被动运动:针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内外翻动、屈曲等运动,促使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上升,进行踝关节环转运动可以提升股静脉血流峰速度30%以上,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左手握住患者的踝部以进行固定,右手握住足前端并作为动力,使踝关节能够进行各项被动运动,一般环转运动每分钟应进行10到15次,屈伸和内外翻运动每分钟应进行30到35次[2];(2)腓肠肌挤压:针对腓肠肌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节律性的挤压;(3)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将患者肢体抬起,使用左手扶助其膝盖下方,右手手掌心抵住患者足底跖趾关节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外旋、内旋、内收、外展运动,应由远端开始,采用由轻到重的手法,并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之内尽量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在患者情况基本稳定后,可以鼓励患者尝试进行双下肢主动运动以及床下活动[3]。
(二)选择适宜的抗凝血剂药物
可以作为首选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类药物即为肝素,其有利于促进凝血酶失活,使血小板粘附聚集的过程受到抑制,同时针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使其快速释放纤溶物质和抗凝物质,也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抗凝作用,且在与伊诺肝素的对比中,每日皮下注射肝素三次与使用标准剂量伊诺肝素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基本一致,并且无任何并发症,同时可以降低用药成本。另外,还可选用新兴的抗凝类药物,例如地西卢定,其属于重组水蛭素衍生物,可直接抑制处于游离状态的、被纤维蛋白限制的凝血酶。其他类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剂也具有一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常见的包括潘生丁、阿司匹林、法华令、双香豆素等,目前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药物预防方法是小剂量低分子肝素[4]。
(三)运用弹性压缩长筒袜预防DVT
弹性压缩长筒袜属于血栓栓塞患者群体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风险较低的优势,且能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起到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通过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提升,控制深静脉扩张,避免静脉内膜发生损伤。因为弹性压缩长筒袜针对足部不同方向产生的弹力各不相同,压力方向基本为由下至上,所以可以针对静脉产生适当的压迫,并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也就可以保持静脉压处于较低的状态,从而减少或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当前常见的弹性压缩长筒袜可分为过大腿和过膝两个类型,二者均能起到较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5]。
(四)新兴预防措施
1.电刺激
针对患者双下肢的大腿前内侧和小腿后部分别粘贴一对电极片,并与两台NMES机器连接,针对患者的双下肢同时进行刺激,每次进行电刺激30min。该方法可以增加患者腿弯部的血流量,并提升其血流速度,从而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2.下腔静脉滤网
应用下腔静脉滤网可以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既往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接近70%,通过应用下腔静脉滤网,该发生率降低至1%以下。需要经患者的股静脉或是颈静脉将下腔静脉滤网置入。
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
在患者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应该立即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定时更换体位,适当进行小幅度活动,同时禁止按摩患肢,但是应将患肢抬高至心脏以上20~30cm的位置,并使膝关节保持10°左右的屈曲,同时控制屈髋幅度,以提升血流的通畅程度。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对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是否发生水泡、紫绀等情况进行检查,每日测量患肢平面周径,并与前一日参数进行对比,若患者出现皮色苍白、体温下降、足背动脉消失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还应指导患者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干燥,不可抓挠皮肤或是用力清洗,以避免引起皮肤溃烂,如果患者出现患肢疼痛情况,可主要采用分散注意力和催眠的方法进行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并避免患者对止痛药物产生依赖[6]。除以上之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状态。而若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少量咳血等情况,应怀疑肺栓塞,需要告知患者立即平卧,并予以高浓度吸氧,同时通知医生。
结束语:
根据上文可以了解到,导致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的因素较多,若不能尽早预防,尽早干预,将可能导致患者部分甚至全部的下肢功能受损,还可能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所以应该充分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并采用早期预防护理抗凝血剂药物,穿着弹性压缩长筒袜,以及应用电视机或下腔静脉滤网等方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解集是患者已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也需进行合理的护理液,尽量控制疾病九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玉茹,魏苗,王梦涵,等. 分阶段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健康行为、自护能力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3,34(12):1797-1801.
[2] 尤梦洁,钱红燕,吴晨. 改良式踝泵运动干预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实践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15):126-129.
[3] 王晨丽,肖平. 彩色超声联合血栓因子水平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2):225-227.
[4] 党媛,白娇.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88-889.
[5] 万文俊,王艳富,游菲,等. 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6):523-525.
[6] 龙瑞菊,石国凤,赵金菊,等.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结合中药热奄包预防老年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