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变化对于幼儿户外生成性课程走向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3

季节变化对于幼儿户外生成性课程走向的影响

邹逸麟

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中心幼儿园       213100

摘要:季节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自然教育资源,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的生长以及社会中人类的生活都会被季节变化所影响。幼儿户外活动的进行应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因为季节变化不仅对幼儿的生长有影响,还对户外活动的形式、时间和内容有重要的影响。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分别对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孩子提出了不一样的季节认识要求,大白应该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具有周期性,中班应该达到知道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有所影响的目标,小班则能够感知季节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本文就分析了季节变化对幼儿户外生成性课程走向的影响。

关键词:季节变化;幼儿园;户外生成性课程;影响

引言:户外生存性课程开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融入到课程中,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次随时根据幼儿的生成性表现调整课程走向,充分利用一切生成性资源,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季节变化是客观发生的,季节变化所产生的一切事物变化、生活变化都可以成为课程内容,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体会客观的自然规律。

一、季节变化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季节变化影响幼儿的形态生长

据有关调查显示,幼儿在夏天的时候身高增长的最多,在秋天的时候增长的最少;而坐高在冬天的时候增长最多,在夏天的时候增长的最少。加上季节的变化对幼儿的新陈代谢也有影响,说明幼儿在不同的季节所需要的运动量是不一样的,比如温度很高的时候,要注意运动负荷不能太强,在强烈的太阳底下也不能待太久,否则容易发生中暑的现象,严重影响幼儿的生命安全。

(二)季节变化影响幼儿的身体素质发育

幼儿的柔韧性和肢体力量在秋分时节上升很明显,程度达到最大,而且男生和女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他们的平衡力和运动敏感性在夏至的时候上身比较明显。这就说明不同的季节,教师应该侧重的身体素质培养层面不同,要学会抓住身体素质发育的关键期,让身体素质在最好的时机获得最好的发育,形成强健的体魄。

二、季节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所在

(一)在季节教育中融入科学教育

季节教育属于自然教育,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与春夏秋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过程中,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江河海洋等也发生着变化。通过季节教育,很多科学知识自然而然向幼儿传递。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大自然和大社会就是教材的观点,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对大自然中的万物充满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自然天生有亲切感。当季节发生变化的时候,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变化有着无数的为什么,比如到了秋天,叶子为什么会变绿呢?夏天为什么总是雷电交加呢?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呢?春天来了,动物们怎么就苏醒的呢?这种好奇心正是开展季节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契机,要抓住这仪器及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积极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感受大自然中的生命,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情感、学会珍惜生命、形成积极的探索习惯。

(二)在季节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

季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季节元素,而季节也直接和间接影响着生活。我国有很多与气节相关的节气,这些节气无不反映着生活。比如在春分时节,人们往往会播种春天的希望,才会有秋天的果实。通过有效开展季节教育,也使得幼儿从小就能接触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社会生活和生产经验,为以后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季节教育中暗含着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里,健康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学会保护自己、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才能快乐的成长。在季节变化的教育中,幼儿不仅有机会认识大自然的一切,也感受到了天气、温度等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机体机能需求适应这种变化,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比如天气变冷的时候,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引导幼儿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加衣服、多喝水和保证睡眠充足。

(四)季节教育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价值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展现了他们无尽的美和魅力,季节变换过程中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是爱美的,愿意主动接近美的事物。春天,有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苏醒的万物……夏天,有参天大树、潺潺溪水、阵阵蛙鸣……秋天,有硕果累累、金黄的丰收、香甜的瓜果……冬天,有白雪皑皑、雪花飘飘……这些美冲击着幼儿的心灵,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在季节教育中加强审美教育,能提高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小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用美的眼睛欣赏万物。

三、开展有关于季节变化的幼儿户外生成性课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紧紧围绕季节教育的核心概念设计户外生成性课程

核心概念是教师组织季节教育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季节教育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还是方法的采取,都应该围绕核心概念。不过,现阶段教师要完全掌握季节,教育的核心概念也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所以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从主题出发,了解清楚活动过程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征,背后涉及的电信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特点也有所差异,所以不同的季节,侧重的教育内容不一样。比如春天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小草为什么在春天开始发芽,进而探索从冬天到春天发生了巨大的温度变化,而草的发芽需要足够的温度、水分和阳光等,进而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的经验。

(二)季节教育的落实应该充分考虑人地关系

据调查显示,相比于对人类活动的认知而言,幼儿对景物变化的认知更加宽阔。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知识和经验非常缺乏,所以在观察和感知季节的过程中,往往是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的,还不能从人类的生产活动出发。比如在观察春天的时候,幼儿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小草、花朵和动物等物体上,最开始很难将春天和播种联系起来,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准备,才能逐渐掌握季节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所以在组织季节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抓住这一特点,先从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或动物出发,然后过渡到种植、播种等生产活动中。

(三)季节教育的开展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目的并不是要让孩子能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希望在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进一步获得突破。比如了解到小班的孩子对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有浓厚的兴趣时,可以特别展开一次以季节教育为主题的“有趣的声音”的活动,活动之前了解到幼儿对流水声、猫咪的叫声、小狗的叫声、公鸡的叫声以及青蛙的叫声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有了一定基础。所以可以在春天来临之际,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幼儿去大自然中感受这一季节中各种声音,如果无法轻易获取的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听一听幼儿在此之前可能没有听过的声音,拓展视野。比如在动物中,比较陌生的声音可能有大象的叫声、猴子的叫声,都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拓展。

四、季节变化对户外生成性课程走向的影响

(一)走进自然,结合季节特点丰富户外课程内容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更源于周遭的一切环境。季节变化以及地域文化都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教育资源。春去秋来,四季交替,是大自然的规律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季节变化和走向为线索,实施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户外生成性课程就要重视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结合季节特点来丰富幼儿园户外课程内容,使孩子们共同体验自然生长、季节变化之美,感受大自然季节变化给予人类的馈赠。教师要善于将叫着内容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使孩子们更好地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调动幼儿们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孩子们越来越重视和感知身边的世界,并且一幕话都关注着与自然季节变换密切相关的大自然。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根据季节变化来对户外生成性课程进行内容的丰富和增添,给幼儿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进行实践、探究和创造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根据季节的变迁规律,按照春、夏、秋、冬的更替来进行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究,将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顺序进行内容或是主题的更迭,主题教学活动内容可以相应的创设为“万物复苏”““烈阳高照”“瓜果飘香”“冬藏”,引导根据季节变化,感受各个季节的特点,对于大自然形成更为真实的感知和体验,带来更为丰富的户外探究体验。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教师可以按照“预防流感”“防溺水”“防中暑”“防山洪”等内容进行主题线的预设,并有效增强幼儿的户外实践技能和策略,发展幼儿的思维和相关能力。教师要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增强幼儿教育和幼儿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将教学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需要相联系,发展他们随着季节变化,顺其自然的才能,引导孩子们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利用本土资源,利用季节特色创设户外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进行户外探究的过程中,环境往往是教育内容的切入点。孩子们往往是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进而产生相应的探究欲望,慢慢参与的学习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季节变化,重视户外教育资源挖掘,给孩子们营造真实、丰富、生动的户外探究环境,为幼儿创设,有利于他们与环境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让自然环境促使每个幼儿赋予个性的发展和表现。教师可以利用大量可利用的自然材料为切入点,运用附近生活中丰富的天然材料,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活动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的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可以跟随季节的变化,将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投放到户外环境之中,增加幼儿对于所处季节的感知和体验,并在游戏材料的激发下表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在秋天,南方地区是玉米、小麦、稻谷以及各种果实成熟的季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树木、种子、玉米杆、玉米须、鹅卵石等,将它们用于户外环境的创设,并投放到户外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们动手实践,充实幼儿的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去探究果实的特性,使他们通过观察和感知,更加直接的与这些对应季节的相关景色和产品进行“碰撞”,发动自己更多不同的感官,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有效促进他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三)关注幼儿需求,根据季节变化弘扬传统文化

3-6岁的孩子尽管年纪较小,生活经验有限,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所存在的生活环境和周围的社会变化,都在时时刻刻的关注着、讨论着。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社会普遍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以及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每逢节气活动或节日活动,大街小巷里都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一些商家摊贩也以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卖点。孩子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也应当重视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需求,善于根据季节变化,有意识的对幼儿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幼儿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季节变化是大自然特有的现象,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园园本进行生成性课程探究时,一定要重视季节变化,重视季节教育。要始终遵循儿童本位,发挥本土优势,将季节变迁与地方特有的生活生产方式、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让幼儿在课程中感受、感知和实践,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萌发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进一步发展他们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情感。

例如,南方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安徽历代就有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气活动—晒秋。每到秋收的季节,人们会将地里成熟的的农作物果实采摘回来,找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将收获回来的果实进行晾晒。这些色彩斑斓的农作物果实展现出农家收获的喜悦。南方地区的教师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民俗节气活动,带领幼儿们在户外进行探究,探索周围生活中五彩斑斓的果实,并直接参与晒秋活动,更加直观的认识秋天的瓜果蔬菜,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教师要重视,将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引导幼儿们进行户外探究,链接传统民族文化与园本课程探究,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季节变化过程中有很多生产性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起来,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建立自然教育课程,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不断开发智力、提高运动能力、发展情绪情感以及社会性交往能力。抓住季节变化中的一切资源,纳入到户外生成性课程中来,完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方案,更好地打造优秀的自然性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林佳. 节气资源在幼儿园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1.

[2]谢坤,王乐.学前儿童对季节现象的认知特点及教育启示[J].幼儿教育研究,2018(04):43-47.

[3]李昀轩. 3~6岁儿童对“冬季”概念和特征的认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乐华美.挖掘农村课程资源  开展季节教育活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