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体育课堂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体育课堂的实践研究

孙勇强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21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边缘化的体育教学课程的地位重新得到重视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习得体育技巧、锻炼体魄、培育体育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但就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而言,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教、学、评一体化是近年来课堂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及课堂评价体系不断地优化,本文从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会、勤练、常赛、评价一体化,达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期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策略;体育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旧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亟待改善。具体表现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就是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设施不足;教学观念落后;体育社团、课余活动的少等,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度。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引导,习得体育技巧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地位得以提升,但是教师的教学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和理解力有待提升,再加上体育课程专业性很强,更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笔者在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

如,在学习《前滚翻》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先给大家做了一个示范,获得了大家的喝彩声。紧接着,在笔者的鼓励下,同学们进行了模仿练习,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翻滚动作完成速度快、没有停顿,让大家不知所措。见此情景,笔者只好讲解了一遍动作要领,又尽量慢地为学生进行了一次示范,给予了同学们一定的启示。当然,因为大家是初学者,动作掌握的不是很熟悉,理论知识不是很理解,因此出现了很多的错误,但大家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受到了笔者的赞扬。在此过程中,笔者要求大家将身上的尖利物品交由笔者保管,避免给自己的和他人造成伤害;还要排好队,按着顺序轮流使用垫子进行动作展示,既不妨碍他人的动作,又保护了自己的安全。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引导者价值:为同学们进行了动作示范、讲解了理论知识、还渗透了安全教育,总而言之,帮助同学们学到了新的体育知识。

二、学生实践,提升体育素养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而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一门实践课程,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并提升自身素养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尽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最终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如,在学习《篮球运动》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先在室内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把篮球拿到室内让同学们观察并为其讲解了篮球运动的起源、三步上篮、灌篮、记分等篮球运动的规则。此外,笔者还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的篮球史以及优劣势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国内篮球比赛视频。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时不时地发出欢呼声。见此情景,笔者鼓励学生们认真学习篮球,争取为国争光。笔者认为只有将理论与精神化为实践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素养,于是带领同学们来到了操场上进行实践。在笔者的示范下,同学们先学习了跑、运、传、接、投等基本动作,夯实了自身的基础。等到学生们基本上熟悉了这一系列动作后,笔者邀请了几名同事为大家展示了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运动,获得了大家的喝彩声。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篮球运动比赛规则,还体会到了教师们高超的体育技巧,让大家学习兴趣更浓[1]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夯实自身基础的同时也将理论化为实践,提高了自身的体育素养。

三、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能给教师提供总结知识、点评学生的平台;又能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最终教学目的,因此受到了笔者的重视。笔者既需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并给予及时的评价,还要维护课堂秩序,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如,在学习《掷轻物》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既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还要注意同学们的安全问题,可谓是忙的不亦乐乎。而同学们在笔者的带动或者引导下,积极配合笔者的教学进度,保证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2]。笔者对同学们的努力和配合提出了表扬,尤其是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沙包新用法这一环节中,让笔者大吃一惊:一方面是惊讶于同学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被同学们认真思考、不懈钻研的态度所打动,因此忍不住多次表扬大家,这样做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体育学习中。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价的作用,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从而优化了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学质量。

授课评价是授课活动当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授课活动有着引导与调节的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得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更改教学活动有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以下两点:一、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意见,尊重其个体地位。

四、促进学生有效的进行体育学习策略
体育课堂上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目标为引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促练,勤练常赛,赛后总结评价,再次反馈到学练的过程中,一体化学习模式构建,促进学生扎实的掌握运动技能。

1.组织、调动队伍的简约性。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调动队伍。从队伍调动的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有效调动无效调动有效调动是为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需要,强调路线短、时间短。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教学内容设计要合理,空间感和临场反应能力要强。无效调动则是指挥不清,路线不明,费时费力,且不能满足讲解、示范和练习的需求。

2.教学手段的实效性。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我们要讲究实效性。如初中学生练习蹲踞式跳远,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动作体验,效果会很不理想,这样的手段实效性也不强。让学生反复进行短程或中程的跳远练习,并在练习中提出要求,逐步改进技术,学生不但乐于接受,学习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3.对学生终身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性。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更为了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三基能力外,更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如提高腰腹肌力量,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常用的练习方法,如可采用仰卧起坐、仰卧收腹举腿、仰卧撑等,还要告诉学生每次练习需要的时间、次数以达到最佳效果等。

4.教学目标的达成性。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我们更大程度上是看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学排球垫球技术时,教学目标要求65%以上的学生能做出一插二夹三抬臂的动作技术,而实际只有不到15%的学生能做到,那么这堂课就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成功的,一定是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存在问题。所以,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综上,新课改对小学体育课程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笔者认为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提升自己的素养、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用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体育教学的新进度,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魏云英.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7(16).

[2]王艳斌.关于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