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中心小学 122000
摘要: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包括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作为一门科学,它以科学事实为基础,以对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为对象,以探讨心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与相互作用为核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社会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对心理学的研究既要了解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更要了解其对个体心理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个体;积极发展
引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研究,认为人类具有内在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积极的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类个体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肯定了人类内在潜能、促进了个体自我实现、强化了积极情绪体验、促进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等。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对人类天性的积极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在马斯洛看来,人的本质是自我实现,是“创造潜能的实现”。他提出了“人类潜能”、“自我实现”、“超越个人的需要”等概念。他认为,人性是“有机体自然发展的结果”,而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有这种自我实现的能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汲取营养,为社会个体积极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它反对心理学把人类的一切行为都看作是心理现象,而是认为人类的行为是有一定目的和意义的,人对行为有选择和控制能力。因此,心理学应该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类的本性及发展需求,引导人类积极地追求自身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人本主义的科学”,它研究人、心理现象、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心理现象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幸福生活的潜能。在自我实现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动力使其在环境中表现出最好、最有价值、最幸福、最满足等特征。这种内在动力可以是内驱力、兴趣或兴趣等。同时强调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生活[1]。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统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它以人为中心,关注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内部动机、积极潜能、自我实现等,强调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它不强调个体在社会文化中的被动地位,而是强调在社会文化中个人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性。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在社会文化中生活,关注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自主行动、精神自由等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对于自我意识和自主行动有着重要影响,社会文化会塑造个人内在心理和行为。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对社会文化的改造而产生和发展自身内在心理和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有尊严、有价值、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认为个体需要、个人目标、价值观念等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人是有潜能,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个人通过改变环境或适应环境来获得对自我和社会的满足感。人是有智慧、有理性、有道德和自尊自重意识、有自我实现需要和追求幸福生活愿望的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个体内在潜能与现实环境的统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个体内在潜能和现实环境的统一,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由内向外的、多层次、多水平的过程,并且具有动态的特征,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个体自身具备一种不断成长、自我完善的潜能,并将这种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自身潜能与现实环境的统一,强调人应在与现实环境充分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且完整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每个个体都有实现自己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愿望,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且完整的自我意识[2]。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内在潜能与现实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个体心理发展不仅需要外部环境支持,也需要自身内在潜能激励;不仅需要外部环境刺激,也需要内在潜能引导;不仅需要外在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也需要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应该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自己潜能和价值的人。只有把个体内在潜能与现实环境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个体潜力并促进自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社会个体的积极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主张激发人自身潜能和积极性,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格特质和情感品质,注重关注个体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治疗和干预,主张社会文化应该为个体积极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条件,对个体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凤.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的继承与超越[J].人文社科,2016(8):105-106.
[2]宋宝萍,于小强,王珂.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探析[J].教学研究,2018(6):55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