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近年来,部编版语文教材在选文方面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多元性。中国有很多民族,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把文化的多元性表现在语文教材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包容力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海纳百川,容乃至大”的胆量气魄。但仔细研究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乡土文化的介绍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这使得许多学生对我国乡土文化印象不足,理解深刻。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途径;教学策略;
语文文学专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使学生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热爱自己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中,乡土文化部分的内容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使学生对乡土文化有一个整体而明确的理解。本文重点分析乡土文化对学生发展的有利影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乡土文化部分编排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乡土文化的策略。
一、乡土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它是我国基层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学习乡土文化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能够培养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能够让他们对创造这些文化的祖先们充满敬佩之情。
(一)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使他们学习前人的智慧
乡土文化多半产生于乡村,它体现了社会基层劳动人民对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的热爱。对于乡村学生而言,学习乡土文化能够使他们对自己先祖的智慧充分地理解,让他们时时刻刻都不忘记自己的家乡,永远对那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充满无限的热爱之情,也能够让他们从前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学习乡土文化能够完善他们的个性养成,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加准确的认知,能够使他们形成坚定的民族信仰。
(二)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使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
近年来,城市文化的价值得到了社会充分的肯定,城市文化固然具有先进性和现代性,城市的繁荣发展让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希冀,让人们充满了前进的动力,然而倘若没有乡土文化这片沃土的滋养,城市文化就像是失去了根系的大树,终究会失去它的活力。所以,乡土文化能够丰富城市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质朴、温馨的乡土文化氛围,能够使他们感受到乡村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能够让他们知道自己成长的根系在哪里,能够为他们日后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石,能够让他们的根系不断地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助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让他们见识美轮美奂的乡土风情
语文学科是一个充满审美情趣的学科,它能够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深邃的思维和高雅的艺术欣赏力。乡土文化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清新自然的乡村景观、灵动优美的民谣戏曲、美味可口的农家菜、善良热情的乡村人民一同勾勒出一幅别具特色的乡村美景图,它将乡土文化的人美、景美、文化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让学生们深入地学习乡土文化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对象征无与伦比的中国美的乡土文化有深刻而具体的体验。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乡土文化的编排存在的问题
(一)涉及的乡土文化因素较少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乡土文化主要通过乡土知识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乡土知识包含了植物的种植技术和种植工具、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木匠与石匠等乡土专家、师徒制等乡土教育制度、方言与乡土歌谣等。然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却并没有涉及乡土知识的全部因素,对于乡土景观、民俗歌谣、植物种植技术、民间故事等方面介绍的比较多,而对于方言、教育制度、人景情三者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介绍比较模糊,所以学生难以从其中学习到全面、真实的乡土知识,也就无法深入地体会乡土文化的价值与审美特点。
(二)没有将乡土文化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
中国古代有“文以载道”的说法,意思就是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了特定的思想价值和情感体验,对于小学语文课文来说亦是如此,每一篇课文都能够带给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但是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之中,对城市文化的价值凸显得更加深刻,其具体描述了城市生活的优渥以及城市各项制度设施的完善,对于出生于城市的名人的介绍更加具体生动,而对于农村人物的介绍都比较笼统,在介绍乡土文化时,多半是表现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其中表现农村艰苦生活的课文也有很多。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的《风筝》,这篇课文描述了作者童年和同伴们一起放风筝的难忘故事,从其中“芦塘”“细苇”“田野”等细节中可以判断出本篇课文属于乡土文化的范畴,但是它只是表现了儿童时期天真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并没有传达出浓浓的乡情,无法深入地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乡土文化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沿着自己的“根”茁壮地生长,但是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没有将其“根”的价值明显地体现出来。
(三)乡土文化的地位不突出,内容缺乏乡土文化应有的特色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以乡土文化为背景的,但是并没有很好地突出乡土文化的特色,教材内容的表述都充满了浓浓的现代文化的气息,绝大多数课文都没有将乡土特色真实、灵动地呈现出来,导致很多学生对乡土特色的认知十分模糊,归根结底还是教材没有突显出乡土文化的地位。
三、如何重新塑造乡土文化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地位
(一)使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得到平衡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注定了它必须传达文化底蕴的使命,如今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多元文化的协调关系、政治取向的客观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价值取向依旧存在很大的偏颇。教材在描述乡土文化时,总是会明里暗里地为其增加凄苦、卑微的色调,这容易让学生觉得乡村人民生活得十分艰苦、十分卑微,这很容易让学生对乡土文化存在偏见。事实上,这种评价与现实并不相符,乡村文化比城市文化的历史更加悠久,没有乡土文化的孕育就不会有城市文化的昌盛,所以教材应该多加入一些表现乡土文化正能量的文章,让学生体会到乡土文化正向的精神力量。
(二)提高乡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例,使乡土文化特色得到凸显
如今的部编版教材虽然增加了乡土文化课文所占的比例,但是这些课文都侧重于描述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乡村简单清苦的生活,并没有全面地向学生们显示出乡土文化的全貌。教材应该多加入一些描述乡村建筑、植物生长、具体人物事迹等方面的内容,将乡土文化全部的因素都在整册教材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充分了解乡土文化的基础上爱上乡土文化。
重视小学乡土文化的教材建设响应了党中央对培养国民“文化自信”的号召,因为在中国的复兴之路上,不仅需要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还需要优秀文化的不断传承,只有这样,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才会出现文化大繁荣的壮丽景观。要想让学生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深入学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就必须实现教学、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完美协调,让学生在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中学习生活,更能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瑰丽、神奇的中华文化萌生爱意。
参考文献
[1]邓秀珍.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广西教育,2020(5):111-112.
[2]刘彩霞.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拓展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9(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