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学院邮编:450000
摘要:任何一所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演唱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舞台表现力又是声乐表演中对演出效果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因素。优良的舞台表现力将带动观众情绪、调动现场氛围。伴随如今教育环境改变、各种教育政策持续深入,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同样迎来深化改革的有利契机,在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声乐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强化,在提高其专业能力、核心素养基础上充分促进专业教学朝向高质量化、高水平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便将针对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策略加以探索研究。
关键词:声乐演唱教学;舞台表现力;培养策略
前言:高校声乐演唱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将相关课程设计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理论知识讲授和表演实践教学,二者之间属于并列共存地位,无法脱离一方而单独教授。其中理论知识讲授能够使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从理论层面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掌握;表演实践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助于针对性提出错误纠正措施,从而充分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并使学生专业技能不断得到强化。除此之外,高校声乐演唱教学注重舞台表现力还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切实实现技能水平的提升。
一、舞台表现力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
(一)声乐演唱是对舞台表现力展现的优良引导
声乐演唱本身与舞台表现力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呈现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表现方式。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只有将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演唱技巧配合展现,才能够更好将舞台表现力展现而出。在此过程中,演唱人员需要具备扎实声乐演唱技巧和充足音乐基础知识,以整体性、紧密性调节声乐演唱环境的氛围,从而以声乐演唱引领舞台整体表现能力,如此才能够最终将演唱作品的鉴赏功能和感染功能最大程度发挥[1]。
对于一名声乐表演人员来说,如果只是单纯依靠理论知识和自身专业技能演唱歌曲,而没有充足的舞台表现力,便不能将歌曲本身情感挖掘并向观众呈现,无法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丧失一部分音乐表演作用。只有表演者自身声乐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舞台表现力紧密结合,才能够充分将演唱作品核心内涵向观众展现而出,完成高质量的作品演唱。
(二)舞台表现力是声乐演唱教学重要呈现方式
任何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现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只有当学生具有舞台表现力时,才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技巧紧密结合起来,自身优势才能够得到充足体现,最终呈现出高质量舞台效果。舞台表现力培养方式上面,如仅依靠学生自身演唱效果来烘托表演舞台,则无法达到良好效果,只有着重表现力中情感挖掘,将自身情感与表演作用情感相互融合,以此利用舞台表达情感,才可以更好将作品效果展现。从舞台表现力提高中衬托整个音乐演唱氛围,使声乐演唱更具有价值体现和突出表现。由此便可见,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
二、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注重培养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
(一)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都是非常严格的。同时,声乐表演是将高质量作品向观众呈现,因而对表演者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比较苛刻。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面对高强度的训练,还需要保护自身嗓音不被破坏,如此便造成师生之间很难形成良好关系,观念上无法达到一致。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注重舞台表现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短时间便将进入到表演状态,快速且深刻领略到作品情感,与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将有助于激发并调动自身声乐演唱热情和积极性,最终以自主性、自发性面对各方面知识学习[2]。
(二)缓解学生自身压力
受到声乐演唱环境、观众注视、自身心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往往将承受较大压力,导致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如不加以及时调整,则必定将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甚至还将造成很严重的舞台事故。但是当教师着重舞台表现力的教学,并使学生具备良好舞台表现力,便能够使其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更好掌握并调控自身情绪,将有助于减轻表演压力,充分建立表演自信心的同时更好、更快进入表演状态,时刻保持自身高度的专注度,最终将完成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声乐舞台表演。
(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当学生能够掌握舞台表现力技巧,并能够在演出过程中完美展现,便将帮助其深入作品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精神内涵。除此之外,当学生更为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情感时,还有助于增强其对声乐作品表演的信念,便将在脑海中对表演情境进行模拟及还原,产生音乐创新和二次创作的动力和实际行动。如此一来,便使自身情感和独特性与作品之间加以融合,使作品获得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最终使表演者和观众都将感受到声乐表演的独特魅力,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三、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注重培养舞台表现力的有效策略
(一)夯实声乐表演基础
由于声乐表演和舞台表现力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如不能正确看待此种关系,则很容易使表演者逐渐迷失在舞台表演之中,进而使其自身发展受到限制,最终将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失去其塑造和培养作用。针对此种情况,便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寻找一种全面提高学生舞台表现方式,首先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将声乐演唱基本功基础夯实,不断拓展演唱范围、强化歌唱技能。以此来教授学生时,一方面经常纠正其演唱姿势。这是因为唱歌与人身体器官之间联系紧密,只有科学、合理利用相关器官部位的发声,才能够掌握正确歌唱姿态,身体各个器官才能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充分保证发声的科学、正确。因此实际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最适用于自身的演唱姿势,并引导其根据所学技巧勤加练习,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唱歌气息技巧训练技巧,确保共鸣和发声效果准确无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通过自身或其他专业人员向学生树立榜样,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切实保障舞台表现力的提高和强化
[3]。
(二)培养学生舞台意识
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其舞台意识,在台上表演之时,能够自如、灵活应对,便需要其具有能够具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管理平台,以经验累积不断推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将自身与舞台二者之间紧密结合,以此达到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因而可以通过舞台实践培训方式加强学生舞台意识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深入认识并了解学生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基础,并掌握其实际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设计并实施相关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创造优良学习氛围,从不同方面得到收获,如观众点评、环境塑造等,能够使学生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端正自身态度,从多个角度深入学习、强化自身。除此之外,教师组织并开展舞台实训中,还需要时刻注意学生舞台演唱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表现问题,以针对性措施完善和纠正。对声乐作品演唱曲目加以拓展丰富,还将使学生对不同风格类型、主题思想、艺术价值等的声乐作品深度理解,有助于增强表演过程中内容和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自身和作品的情感融合,使情感和作品表演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性,得到最优化作品的呈现。为切实帮助学生演唱过程演唱意识的提升,声乐教师还应该对学生面对舞台时的表现,分析并总结其发展潜力和表现力,并对目前阶段学习需要是否应该适当性调整和改变加以考虑,对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活动都加以优化。还可以要求学生观看声乐演唱视频和现场演唱会等方式扩展教学手段,将显著增强学生舞台表演意识,有效应对舞台表现中的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促进全面发展,提高表演效果。
(三)增强表演自信心
虽然如今高校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实际演唱经验,其演唱基础也不断得到基础夯实,但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问题等方面影响,还是无法有效应对演唱过程中各种突发情况,进而造成演出效果下降、状态变差、没能发挥自身综合实力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便需要教师在舞台表现力教学中,能够注重增强学生表演自信心。首先从声乐表演心理层面出发,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表演过程从出现的跑调、忘词、紧张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现象,造成的主要原因便是表演者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等原因,但是此类问题都是能够被有效避免的,如通过加强练习、增加实践经验等。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将学生个人独特性和差异性考虑到,通过面对面交流等了解学生此方面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此针对性设计指导目标和具体方式。如此一来,便能够切实减轻并消除学生表演时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使其以更积极饱满的态度面对舞台表演,并发挥出最高水平[4]。
(四)加强舞台表演实践
声乐表演教学中涉及广泛,包括理论知识、实践内容、舞台表现力等,都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开展眼神神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多方面内容训练,从而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将自身状态与表演曲目深度融合,不仅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显著达到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的目的。
其一,眼神神态。一般情况下,人的眼神能够直接表达出情绪和态度,还将部分情感流露而出。因此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眼神表达非常重要。为切实锻炼学生在舞台表演上的眼神神态,教师需要首先着重其唱功基础能力和切实到位手势动作,并配合正确眼神情感传达,将景物远近高低都表现而出,以沟通情感,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如此能够更好诠释表演作品核心所在。
其二,肢体动作。无论任何形式表演,都需要表演者能够掌握基本的肢体语言,能够起到烘托气氛、强化表现效果的作用。对此,便需要表演者能够结合表演作品,和作品情感加以设计。能够做到无意识展现,在动作流畅自然间将自身与作品融合为一体,随情而动、随韵律而动。除此之外,声乐表演中的表演者应该尽量使身体前倾,前脚掌充分落地,后脚掌微微抬起,使自身重心向前面倾斜,能够减轻表演压力,以更为充沛情感加以演唱。
其三,面部表情。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面部表情管理同样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使观众以饱满情感深入作品,还能够在结合表演者动作、眼神的基础上解读作品内涵。因此,正确展现面部表情,能够促使声乐表演过程更具有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例如演唱作品节奏平缓,蕴含相思情感,则需要表演者演唱中紧跟作品内涵和表现意象,从自身面部表情向观众传达孤独感和惆怅感。如此,便能够切实达到高效演出的效果。
(五)强化声乐教师舞台表演教学的意识
高校开展声乐表演教学时,教师应当具备融合西方舞台剧意识和能力。因为西方舞台剧本身便普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演唱者能够利用舞台将自身艺术表演力和舞台意识紧密结合,从而抒发情感、表达作品核心,最终呈现出最优化作品效果。教师授课过程中,也应该从教学实际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舞台表现力意识和提高表现力,使其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不断提高与强化,突出自身优势。这对于日后舞台演出来说,具有非常强大的实际意义[5]。
对此方面素质培养来说,教师应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提高知识结构延伸出最新的声乐教学体系。除立足教材知识外,还应该吸收其他国家舞台表现力教学的优秀实践经验,从而针对性帮助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在日常学习中不断促进其舞台表现力的强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将学生放置于主体地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将眼神神态、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教学等紧密结合,针对性实际并实施教学任务和目标。只有教师对声乐表演教学中舞台表演力足够重视,才能够更好引起学生注意力,最终充分达到专业塑造和培养作用。
(六)提高文化音乐修养
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将关系到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结构及核心内涵,同时也将影响到学生表演过程中舞台表现力。因而当教师着重舞台表现力培养时,便应该注意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音乐艺术素养,正确认识并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一名合格声乐表演者必须应该具备良好文化素养,否则其无法渗透作品中,更不可能完成深度理解并开展各种创作活动。对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和音乐鉴赏读物等,结合作者自身经历、情感、成长历程等,深入剖析相关作品。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经常观看演唱会、音乐艺术座谈会等,着重强化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控制能力和表达能力,从眼看、耳听、心悟等与艺术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寻找到一条最适合自身的音乐艺术道路,从而在音乐素养得到强化的同时,培养舞台表现力,最终实现个人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结论:对声乐表演中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其过程较为漫长。只有将舞台表现力培养与日常声乐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够使学生更好感受其中内涵和韵味,并利用舞台媒介充分抒发自身情感,表达作品魅力。对此便需要教师能够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将传统舞台表现力教学加以创新和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元化手段增强学生声乐舞台表演表现力,最终促使其在今后表演中能够更好绽放自身魅力、持续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郭江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现力培养研究[J].艺术评鉴,2022(14):77-80.
[2]汪梅娟.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建议[J].戏剧之家,2022(06):99-100.
[3]陆昱娇.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现力培养策略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1(10):136-137.
[4]李晓敏.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现力培养探微[J].戏剧之家,2021(18):118-119.
[5]王珊.浅析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现力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20(1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