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211306
摘要:改革后,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吗,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近年来,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是推进产教融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社会培训规模越来越大,培训效果也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在社会培训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国家对社会培训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优化培训方式,采取有效的培训质量控制策略,为高质量完成社会培训任务,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现状;质量控制策略
引言
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当中,高职院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系统的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能够拓展社会劳动者的专业发展空间。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将上述两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地强化自身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贯彻落实。
1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服务内涵
“社会服务”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的美国,其中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成为这一时期的典范,整合学校各项资源为社会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以此形成了“威斯康星思想”,这一思想被美国各高校纷纷效仿,成为大学服务社会、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风向标。由于高职院校具备现成的社会培训场地、成熟的社会培训保障服务、批量的培训师资力量、职业对标的专业系列课程等,其承接社会培训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愈发重视,社会培训服务成为职业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直接反映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育体系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用人需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2高职院校社会培训质量控制策略
2.1整合教学资源
为了获得理想的社会培训效果,应在地方高职院校内部采用精细化教学资源。社会培训不应影响地方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社会人才培养应在确保地方高职院校学生正常学习以及实践的前提下进行,主要涉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信息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够提升社会培训的效率。为了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资源。高职院校要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学校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不断优化教学场地、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校内培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内培外引,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师资力量,按照精选校内人员、返聘退休人员、聘用兼职教师的原则组建师资与管理队伍,建立专兼职师资库,满足多类型培训需要。加强资源建设。在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引入政府、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有效激发社会培训的活力,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培训效果。
2.2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化培训方案设计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帮助社会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进一步提升其创造的价值。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方案必须要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便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并在明确岗位要求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岗位的要求,还应该以此为切入口,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形式。因此,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或技术服务园区,以此为社会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其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且能帮助高职院校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对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在此环节中,高职院校还需要认识到评价考核的重要性,在教育培训工作结束后,高职院校还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考核与评价,在综合企业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受教育者。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进步,进一步提升继续培训效果。
2.3优化绩效评价体系,激发社会服务活力
高职院校需重视健全社会服务评价机制,聚焦学校在社会服务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制定开展社会服务的激励办法,提高师生开展社会服务的动力及工作质量。推动绩效评价科学化、准确化、规范化发展。应将可以具体落地实施的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和相关考核机制制定出来,在社会服务上清晰界定方式、内容和范围,确定清晰的考核标准,综合评估社会服务的质量,在考核教师绩效水平、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等方面,应重点参考其社会服务所带来的贡献成效和质量,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也可将社会服务成果作为标志性成果进行申报评选。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既突出量化目标的实现程度,也强调定性目标的推进落实,以此来评价社会服务的实施效果。
2.4采取多样化培训形式,提高社会培训效果
首先,针对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学员职业多样、文化素养多元以及年龄结构差异的特点,组织上好培训课程。发挥高职院校与学员所在行业、企业的优势,创新社会培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理论教育和时政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公益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提升思政工作水平以及实效。其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针对社会培训学员在职从业以及业余培训学习的特点,强化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教学平台以及培训课程资源的建设,选派学校和企业优秀师资为学员开展面授教学,完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最后,还要强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线上 + 线下”“虚拟 + 实训”的实践教学,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增强学员的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社会培训质量。
2.5加强社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要加快建设一支结构优良、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社会培训教师队伍。要在高职院校配备足够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根据高职院校承担的社会培训工作量,选拔一定数量的责任心强、专业技能好、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从事社会培训,使其成为社会培训的中流砥柱。鼓励优秀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承担社会培训任务,确保社会培训师资力量充足。要大力建立社会培训专家库,尽可能发挥行业与企业技术骨干、高校专家在社会培训中的作用。此外,要加强高职院校培训教师的交流学习,大力推进优秀培训教师跨区域交流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职院校培训师资实施全员培训。依托高职院校、工业企业,建设一批教师培训基地,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质量。
结语
总之,近年来高职院校在社会培训方面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有效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更高质量地开展社会培训。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科学剖析社会培训现状,采取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结合市场导向,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优化培训方式,大大提高社会培训质量,从而促进学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翠英.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现状与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神州,2020,0(3):88.
[2]王燕.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8(49):84-91.
[3]黎志亮.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途径[J].管理学家,2020(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