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全球数字化的趋势,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中国,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更是标志着中国数字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探讨地方数字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数据要素
1数字中国概述
1.1数字中国的概念
数字中国旨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数字化水平和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1.2数字中国的发展现状
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统计显示,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数字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5G基站全球占比超60%,全国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近50%,在用数据中心算力全球第二。数据资源体系不断加快,年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数据经济规模不断增长,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全球第二。数字技术应用不断创新,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技术应用均取得重要进展,开源项目已覆盖全栈技术领域。
总的来说,2022年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中国建设已进入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2地方数字化建设实践分析
通过观察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的数字化建设情况,地方数字化建设多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牵引,重塑政府服务架构,以此驱动地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产业、数字城市等领域发展。
2.1优化管理架构,规范化建设
以某省为例,由省级数据管理、财政、发改等部门联合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了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的建设管理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运维、统一监督、统一评价的要求开展建设。二是创新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审批程序。将省级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单一模式调整为按照政府采购服务与固定资产投资两种管理模式并存。对软件服务类项目简化了实施管理要求,适应数字政府“需求导向、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要求,创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三是强化全省一体化项目管理。成立专职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省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工作,开展项目管理标准化,从组织、业务、制度、工具四个方面推动全省项目管理一体化工作,不断更新发布相关项目管理标准规范,推动数字政府行业管理规范化。
2.2统一技术架构,系统化建设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强调系统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开放性。传统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多以满足单一线条的业务来构建信息系统,各业务系统建设呈条块状,同时技术、业务、安全等因素影响,相互之间逐渐形成“技术壁垒”“信息孤岛”。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本质上是对政府内外部环境进行的数字化改革工程。其中,对内涉及到政府自身的结构调整、流程优化、制度完善等管理工作的结构性变化,对外涉及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不同领域的协同联动。因此,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构建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前后有序的系统性改革格局,是确保相关工作能行之有效、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
由于信息技术迭代发展较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需充分考虑新旧技术、异构技术之间的集成与融合,确保新旧系统之间的衔接和延续;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业务流程开展总体设计,实现技术一体化、平台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目前主流做法是以云、网、数、安为基础打造统一的数字政府基础底座,面向各政务部门提供标准统一的基础服务,消除各自建设产生的技术差异、能力差异。
2.3明确业务架构,整体化建设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目的是全面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经济调节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经济数据治理,整合并深挖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市场数据的潜在价值,从而赋能地区经济调度和经济治理工作,为地方培育地方数字经济、数据产业提供决策支撑,推动地方数字经济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视频感知、物联感知、AI感知等监测手段,协作做好城市态势监测预警,推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消防等领域数字化进程,从而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提升地方社会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公共服务方面。通过建设智能化的政务服务平台,依托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支付等数字化技术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办事服务体验。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强化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帮助政府部门实现协同工作,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5G、遥感、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构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初步形成城市碳监测评估能力,为地方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提供决策支撑。
由此可见,地方数字化建设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地方数字化建设优化策略和建议
结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部署,遵循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下来地方数字化建设应进一步完善并发挥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多跨应用的作用。
3.1加强基础设施底座支撑作用
加快5G网络、万兆光纤网络、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如5G政务无线网络、万兆政务光纤网络、应急卫星通信网络等,为各类数字化应用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支持。
普及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如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智慧井盖、智慧灯杆、智慧公交站牌等智能服务前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如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铺设水位监测、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等智能采集前端,提升城市环境监测自动化水平;如在城市运行安全领域,部署桥梁监测、消防烟感监测,以及各类城市生命线监测等智能感知前端,提升城市安全感知智能化水平。通过城市部件万物互联,为各类数字化服务应用提供智能、便捷的基础设施支持。
3.2加强数据要素核心推动作用
加强政府和企业数据的加工利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经济数学模型和领域专业知识,发现数据间的新规律、新理论、新知识,从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深度分析和利用数据要素,打造数据要素产品并依托数据交易所进行数据产品应用上架,推动数据要素流向高生产效率、高边际产出的企业和行业,从而实现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和开放共享,提高数据要素的使用效率。
3.3加强多跨应用普惠服务作用
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行各部门业务一平台融合贯通,真正做到“只进一张网,能办所有事”,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打造更多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的便利化应用场景,提升政务行政效能效能,企业和公众办事效率。
4结语
数字中国背景下的地方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各级政府和从业者共同努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多跨应用等措施,为地方数字化建设注入新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仍需探索和研究更加先进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得地方数字化建设更加全面、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白喆,董正浩,邓成明,高德扬.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下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通信世界.2023(1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