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在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艾灸在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刘红

潜江市中医院,急诊科 (湖北省 潜江市 433100)

摘要 目的:探讨艾灸在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从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开展研究,遵循随机分化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艾灸,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当中采取艾灸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效果,利于病情恢复。

关键词:艾灸;中风;康复护理

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障碍、言语及吞咽障碍等症状,现阶段针对中风后遗症主要以恢复期康复运动干预为主[1]。有研究显示[2],中医艾灸通过灸火热力刺激患者腧穴而作用于全身,可起到温经散寒、温通气血等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加速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该方法在康复医学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以我院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艾灸此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最小、最大年龄为51、78岁,平均年龄(66.26±5.18)岁;对照组:男17例、女性13例;最小、最大年龄为48、77岁,平均年龄(66.51±5.4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患者因中风而出现相关后遗症;(2)本研究符合伦理标准;(3)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签署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2)精神意识异常;(3)患者信息资料丢失;(4)排除肢体在中风前已出现功能障碍患者。

1.4方法

   对照组实施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内容如下:①根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从日常及闲暇活动中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穿衣、进食等;②指导患者进行文娱体育活动训练,比如轮椅篮球、网球、台球等;③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分为被动、主动-辅助及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在外力作用下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可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挛缩,另外,可通过人力、机械等外力作为辅助力,活动患者肢体,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尽可能的保持牵拉力,每种运动次数为3~5次,2遍/d。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艾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将艾条点燃并将其放入艾灸孔当中,注意艾灸在艾灸盒当中的固定格内进行固定,确保其稳定性;(2)将艾灸盒放置在以下穴位中进行施灸,包括足三里穴、百会穴、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等,各个穴位施灸时间:20min;(3)当施灸完成之后,可打开艾灸盒将剩余的艾条完全熄灭,每天治疗1次,10d/疗程,治疗时间:4疗程。

1.5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前者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评估,后者则使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两个量表分数均为100分,分数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

1.6 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可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肢体功能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生活无法自理)。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7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统计,用“±s”形式表示FMA、MBI评分,采用t检验,以“%”形式代表有效率,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24(80.00%)

5(1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22(73.33%)

2(6.67%)

6(20.00%)

24(80.00%)

χ2

4.043

P

0.044

2.2 比较两组FMA、MBI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FMA、MBI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FMA、MBI评分(±s,分)

组别

FMA

MBI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30)

35.78±6.55

56.65±8.43

50.87±7.58

62.46±6.36

对照组(n=30)

36.68±7.28

46.32±7.15

50.36±8.07

55.31±7.12

t

0.503

5.119

0.252

4.102

P

0.617

0.000

0.802

0.000

3  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发病机制为气虚血瘀、脉络受阻及阴阳失调,该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威胁较大[3]。对此类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十分重要,通过综合协调实施各种有效措施,能够减轻残疾、因残疾带来的后果,从而提升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观察组护理有效率、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观察组实施中医艾灸治疗+康复护理效果更好,可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文体治疗及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比如进食、如厕等,开展轮椅篮球、台球等项目,对患者进行主动-被动肢体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在以上基础上给予患者艾灸治疗,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势,通过灸火热力刺激机体各个穴位,将艾灸药效经络传至患处,可对局部穴位毛细血管产生扩张作用,从而加快血液循环,对体内微循环进行调节作用,达到调和阴阳、疏通脏腑及畅通气血等效果,利于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可促进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5]

综上所述,艾灸在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可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超蕾.分析艾灸在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智慧健康,2018,4(17):44-45. 

[2]李蒙蒙.艾灸温通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9(3):668-672.

[3]余春燕.用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研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172-173.

[4]陈红霞,翟艳飞,徐静.康复护理干预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应用效果[J].光明中医,2018,33(10):1489-1491. 

[5]周美景.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中实施艾灸疗法的护理价值探讨[J].家庭医药,2019,8(4):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