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按摩在促进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3

口腔按摩在促进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郝昌琴、陈伟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新生儿科 211199

【摘 要】目的 探讨口腔按摩在促进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过程中的临床效用。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10月收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新生儿科的符合标准的早产儿59例,采取随机信封法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早产儿常规护理外,加入口腔按摩,比较两组早产儿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潴留)的发生率、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开始经口吸吮及完全经口吸吮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护理早产儿时加入口腔按摩可促进早产儿提早完全经口喂养,减少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潴留)的发生,促进体重增长,减少住院天数。

【关键词】早产儿;口腔按摩;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喂养不耐受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飞速发展,早产儿的出生率及成活率大大提高,早产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1]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已经不是单单满足于临床的急救,早产儿的营养及后期生命质量越来越被重视,而早产儿完全经口吸吮的能力也被作为早产儿的出院指征之一[2]

目前早产儿喂养公认的最佳途径是完全经口喂养,这也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3-4]。目前,国内外针对早产儿喂养方面的干预措施研究日趋深入,口腔按摩在国外是临床常用的口腔干预方法[5-6],通过口腔运动干预可以促进觅食及吸吮反射的建立,提高早产儿经口吸吮的能力,帮助从胃管内注入到经口吸吮的过渡。本研究主要观察口腔按摩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10月收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新生儿科符合标准的早产儿,纳入标准:①早产适于胎龄儿;②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③无脑室内脑室周围出血。排除标准:①重度围生期窒息、颅内出血Ⅲ-Ⅳ级、严重败血症;②严重唇腭裂等影响经口喂养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或先天畸形。共收集60例,使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有1例患儿转院,最终有效病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胎龄28+5周~35+6周,平均32.2±2.8周,体重1250g~2450g,平均1842±260g;对照组中男16例,女13例,胎龄29周~35+6周,平均32.4±2.8周,体重1300g~2480g,平均1874±252g,。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此项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参与研究的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暖箱保暖,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儿呼吸、血氧,早期使用肠外营养维持患儿的能量需求,病情稳定后经口留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7-8],根据早产儿喂养指南增加奶量,每日监测体重

观察组在早产儿常规护理基础上,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加入口腔按摩,由科室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理团队进行[9]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口腔按摩刺激相关组织与肌肉来锻炼口咽部肌肉力量,使其尽快出现定向反射,增强口腔内的感知觉,从而促进觅食反射、吸吮反射等建立,提高了经口进食能力,促进胃肠道功能发育成熟[10-11]口腔按摩每日三次,按摩前先查看患儿口腔粘膜情况,根据《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12-13]对患儿进行经口喂养能力评分,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口腔按摩。具体口腔按摩方法[14]见表1。

表1 口腔按摩操作流程

部位

方法

时间(分)

1、口周按摩(由食指完成)

左右脸颊

翼根部→耳垂→嘴角弧形按摩

2

上唇

一侧嘴角→上唇中部→对侧嘴角往返弧形按摩

1

下唇

一侧嘴角→下唇中部→对侧嘴角往返弧形按摩

1

定向反射

上唇中部→一侧唇缝→下唇中部→另一侧唇缝往返触摸

2

2、口腔内按摩(用棉签沾取母乳完成)

在口腔内前后往返舌面

1

上牙龈

上牙龈中部→左侧牙龈后方→上牙龈中部→右侧牙龈后方往返按摩

1

下牙龈

下牙龈中部→左侧牙龈后方→下牙龈中部→右侧牙龈后方往返按摩

1

在口腔内从硬腭→软腭往返按摩引发吸吮动作

1

1.3 观察评价指标

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过渡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长的情况,来了解口腔按摩在促进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过程中的影响。

喂养不耐受(FI)发生率:根据FI诊断标准[15]统计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病例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不耐受病例/所属分组的病例数×100%(不包括所在分组的样本丢失人数)。

留置胃管时间(天):早产儿入院后1h内留置胃管,拔除标准为:患儿吮吸吞咽功能成熟,吸吮奶瓶时无血氧下降

[16],喂养过程中未出现不耐受的表现[17]

喂养过渡时间:是指从开始经口吸吮过渡到完全经口吸吮的时间,本研究开始经口吸吮为首次经口吸吮奶量≥5ml/次[18-19],完全经口吸吮指经口奶瓶吸吮且奶量达到120 ml/(kg.d),且无需管饲喂养达48小时。

体重增长情况:每日08:30测体重,记录每日体重,统计每个病例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20],比较出院时体重与出生体重的增长情况。

住院时间:统计每个病例住院的天数。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方法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胃管留置、开始经口吸吮及完全经口吸吮的时间比较

通过收集数据,两组早产儿胃管留置、开始经口吸吮及完全经口吸吮时间的比较,观察组均提前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胃管留置、开始经口吸吮及完全经口吸吮的时间比较

组别

胃管留置时间(d)

开始经口吸吮时间(d)

完全经口吸吮时间(d)

对照组(n=29)

15.12±3.22

14.36±3.31

19.27±3.16

观察组(n=30)

10.26±3.10

9.57±2.98

15.14±3.15

t值

4.86

5.19

4.13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及体重增长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及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组别

住院时间(d)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d)

出院时体重增长超过出生体重数(g)

对照组(n=29)

22.12±4.13

10.12±1.11

1.58±0.91

观察组(n=30)

18.19±3.11

8.16±1.96

2.34±1.05

t值

3.93

1.96

0.76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早产儿经口吸吮喂养过程中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仅6.6%,低于对照组的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近年来医学事业的发展,早产儿的出生率大为提高,早产儿由于胎龄未足月、宫内发育不足,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不成熟,早期常因呼吸、吞咽功能不协调而出现呼吸窘迫需进行呼吸支持,需通过静脉营养或者经胃管鼻饲喂养来满足能量的需求。而长时间的鼻饲喂养使协调吸吮、吞咽的口周肌肉退化,引起经口喂养困难,不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同时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吸吮奶瓶喂养需要经历5-7个阶段,其中从经胃管内注入转换到完全吸吮奶瓶是最重要、最困难的阶段。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早产儿面临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口腔按摩刺激相关组织与肌肉来锻炼口咽部肌肉力量,使其尽快出现定向反射,增强口腔内的感知觉,从而促进觅食反射、吸吮反射等建立,提高了经口进食能力,促进胃肠道功能发育成熟

通过此研究表明,经过口腔按摩干预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缩短、开始经口喂养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提前,且未增加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体重增长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综上所述,口腔按摩干预可以帮助早产儿提高吸吮技能,缩短过渡到完全经口吸吮的进程,在提高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特别是主动摄食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口腔按摩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童燕芬,章优,陈赢赢,等.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2):4141-4144.

[2]马兰,陶亚琴.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5) : 4332-4335.

[3]孙兴.口腔按摩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促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9,19(88):48-51.

[4]卢文珍.口腔按摩联合初乳涂抹口腔对VLBWI喂养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3):177-178.

[5]Durra S,Singh BJ Chessell L,et a1.Gmdehnes for feeding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Nutrients,2015,7(1):423-442.

[6]彭东风,仇宁,范莉莉.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系统评价[J].安徽医学2018,39(11):26.

[7]张晓芳.探析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4):38-40.

[8]章晓真,钱笑蓉.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16):49-51.

[9]彭娟.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6:153-154.

[10]吴平,范巧玲,陈芳,等.口腔按摩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1):42-44.

[11]罗绍兰,肖苑红.口腔按摩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状况的作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940-1943.

[12]胡姣,贾晓慧,张晶晶,等.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的编制[J].护理学杂志.201530(9):8-11.

[13]张坤桦,胡皎,刘嘉琪,等.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的信效度及反应度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6):499-502.

[14]颜慧萍,施燕禧,张美莉,等.不同口腔干预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5):112-115.

[15]袁艳丽,陈京立.不同喂养策略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4):507-510.

[16]李凤妮,韦琴.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149-1152.

[17]刘晓娜,杜志方,李娜.新生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现状[J].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9(1):42.

[18]刘 文.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行口腔运动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20,27(13):16-18.

[19] 王丽.初乳口腔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作用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6):6-8.

[20]黄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25(03):63-65.

作者简介:郝昌琴,女,1984.06,副主任护师,江苏省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科室责任组长,南医大3+2驻点班教学老师,研究方向:新生儿护理

联系人:徐亚芹(副主任护师),新生儿科护士长,江苏省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

联系电话:1585185076813815411298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湖山路169号,新生儿科,2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