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现状与策略——以中班生成活动《一片叶子落下来》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现状与策略——以中班生成活动《一片叶子落下来》为例

卢苹

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第一幼儿园 610100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将科学探究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融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调查取证、交流分享,以此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 探究 策略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我们生活的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动力和源泉。

《纲要》中也提到: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幼儿科学邻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我们应如何追随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将以中班生成活动《一片叶子落下来》为例,从活动缘起、活动开展、活动回顾与反思出发进行阐释。

一、概念界定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本文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生发于幼儿的生活及周围世界,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鼓励幼儿亲历探究过程,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过程。

    二、现状分析

    (一)依赖教材中的现成活动,忽视可生成性活动

大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虽然知道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来选择学习内容,但在实践活动中,又会过于依赖教材,而对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也往往会忽视幼儿当下的经验和兴趣,从而遗失掉生发生成性活动的契机。

(二)活动开展零散随意,忽视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复杂性和可变性

不少教师会认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主要在于培养兴趣、发展初步探究能力,因此对于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较为忽视。如果幼儿科学探究水平的发展仅依靠零碎的集体教学活动,那这样的科学教育将会是低效的。因此,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体现层次性、渐进性。教师应了解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水平,顺应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究行为。

(三)过度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作为幼儿活动开展的引导者与支持者。持社会建构立场的教育家认为“人的一切形式的精神活动,包括科学活动,都不是由孤立的个人进行的,而是一种社会过程。他们都拥有社会——历史地形成下来的建构和运用客体并将客体加以观念化,加以定型和改造的方式和手段。”因此,主张一种有引导的发现,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和交往,去了解和占有科学方法。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将儿童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独立发现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自由探索行为不加理会,事实上,在幼儿的探究式深度学习过程中,非常强调教师的有效引导,只是这种引导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适时进行的。

三、实施策略

(一)缘起——发现兴趣生课程

《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学习方式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为主,更提倡幼儿要亲近自然,在大自然和身边的生活、事物中去感知并获得经验。而教师则需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捕捉幼儿兴趣、抓住教育契机、甄别教育价值,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究。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幼儿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才能最终促成幼儿深度学习的达成。同时,教师要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对幼儿的探索发现、分享欲、表达欲都给予广阔的空间,愿意和幼儿多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清楚幼儿的发展水平,顺藤摸瓜、因材施教,让幼儿乐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

(二)探寻——追随儿童探课程

《指南》中提出:(中班幼儿应)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教师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经验。在科学活动中,当个别幼儿的兴趣发展为集体兴趣时,个别经验就有必要提升为集体经验。

在活动开展之初,幼儿因发现并沉浸于“扔树叶”的游戏,而表现出对落叶的极大兴趣,于是我们采用了谈话讨论、收集材料、观察比较、调查分享等方式来支持幼儿的探究。

通过收集树叶、观察谈话,我们发现幼儿对这些叶子很有兴趣,但由于对其特征和结构的不清晰,在讨论时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叶子有哪些组成部分呢?它的外形特征是什么?叶子有生命吗?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这是一个可以持续探索的生长点。

(三)推进——多维关注推课程

    1.给予充足空间,保护探索兴趣

《指南》中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面对幼儿抛出的问题,即使是有确切的答案,也要分析具体情况,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

2.抓住关键经验,引导积极调查

怎样让幼儿获得答案呢,基于《指南》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我决定引导幼儿通过寻找、观察、比较等方式去验证他们的猜测。并且通过与幼儿的对话,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大概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对比了。

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放大镜等工具,并进行了多次的寻找,孩子们会惊讶于找到非常相似的两片叶子,也知道从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结构等方面去比较,他们将这些叶子收集回来展示在科学区,平时也可以去观察比较。孩子们对“存在相同树叶”这一观点萌发了初步的认识,从孩子们的分享和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从以前的单一观察转变为多角度关注。

3.鼓励辩证思维,助力全面发展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目的不在于幼儿对于某种知识经验的掌握,或是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其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保护孩子的探究兴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助力。   

随着寻找次数的增多,在孩子们内心里,已经慢慢知道,找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或者说他们已经不再期待,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叶子了。不过,他们对于探索叶子、寻找发现仍然有很高的热情。他们还发现:颜色、形状甚至大小相同的叶子比较多,可观察叶脉时,总是会发现不一样。

(四)回顾——梳理策略思课程

1.尊重中班幼儿现有的认知体系和行为逻辑,不以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其探索结果的优劣。孩子们不一定能理解成人世界中确定的真理,教师不将直接的答案告知幼儿,让幼儿带着疑问和兴趣去探索,才能保留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2.主题生长点的生发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叶子生长在孩子们周围,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课程资源,在与其互动过程中每一个疑问、每一次讨论,都可以成为课程持续的生长点,只要孩子有需要,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贾洪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06.

[2]孙丽丽.简单背后的复杂——幼儿园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拷问[J]早期教育,2013.6.

[3]何琼芳,田穗.贵州省公办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区现状与对策[J]科技风:理论研究,2019.10.

[4]郭月艳,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探索与研究[J]启迪与智慧,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