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你离糖尿病有多远

/ 2

“糖尿病前期”,你离糖尿病有多远

刘琼娇

南充精神卫生中心  63750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人类所面临的健康挑战也在发生剧烈变化。其中,由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引发的疾病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糖尿病作为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其对全球健康构成的威胁不容忽视。但在糖尿病真正形成之前,存在一个可以警告我们的阶段——糖尿病前期,从而使我们有机会及时干预。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糖尿病前期。

一、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或功能受损,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不仅会损害重要脏器的功能,还可能对周围神经产生不良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这为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疾病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糖尿病也不例外。在糖尿病真正确诊之前,往往会有一个过渡阶段,即糖尿病前期。在这一阶段,患者的血糖调节功能已经开始出现异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具体来说,糖尿病前期可以从两个主要指标来定义,即餐后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简单地说,当一个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处于7.8mmol/L至11.1mmol/L之间,我们称其为IGT;而当空腹血糖值在6.1mmol/L至7.1mmol/L之间时,我们称其为IFG。

这个过渡期并非简单的无足轻重,它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并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预警标志。从这个角度看,糖尿病前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干预时机。准确识别并及时干预这一阶段,不仅可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还可能为患者赢得与多种并发症的斗争时间。

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及其健康建议

1. 吸烟者

风险解读:烟草中含有的多种有毒物质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尤为明显。对于已经存在糖代谢问题的患者,吸烟将进一步加重疾病的发展。

预防建议:强烈建议吸烟者戒烟。不仅为了减少糖尿病的风险,还为了维护全身的健康。

2. 食用过多糖和碳水化合物的人

风险解读:长期过量摄入糖和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进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久而久之,这种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预防建议: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摄入,尽量选择全麦、粗粮和多种蔬果,平衡摄入各类营养。

3. 糖尿病家族史

风险解读:遗传因素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尤其是母系家族中存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病风险较高。

预防建议:定期体检,重点关注血糖、胰岛素等相关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饮食平衡,并尽量避免其他的风险因素。

4. 年龄超过40岁

风险解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和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加上中老年期可能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都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建议:中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并控制糖代谢异常;适当增加身体活动,如步行、瑜伽等,帮助维持血糖稳定。

5. 高血压患者

风险解读:长时间的高血压状态不仅会导致血管损伤,而且可能诱发其他的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和高血糖。这些代谢异常再加上高血压共同作用,对糖尿病的发病构成明显的推动作用。

预防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循医嘱规律用药。同时,控制饮盐、限制酒精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及维持健康体重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6.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风险解读: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引发血液流动性下降,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缺血。这些病理变化会削弱身体的正常免疫反应,长期下来可能为糖尿病的发病创造条件。

预防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除了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增强体力活动、均衡饮食,旨在维护好代谢状态和血液循环。

7. 长期处于高压心理状态的人群

风险解读:长时间的精神压抑和情绪紧张,会刺激体内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应导致的荷尔蒙分泌异常,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甲状腺素等,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糖上升。此外,长期的情绪波动也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建议:无论是否处于高危人群,都应该学会情绪管理和放松技巧。如进行冥想、瑜伽或者心理咨询,帮助舒缓压力,维护内分泌稳定。

8. 肥胖问题

风险解读:肥胖,特别是长期和严重的肥胖,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具体地说,腹部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积累,对于糖尿病的诱因作用更为显著。这种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的抵抗力增强,随之引起胰岛素的过度分泌。而当胰岛素的持续过量分泌达到一定时期后,胰岛细胞可能会因超负荷而功能丧失,最终诱发糖尿病。

预防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重和体型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限制糖分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定期体检监测腰围和体重,以早期发现和管理肥胖问题。

9. 糖耐量异常

风险解读:当个体的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标准,这种状态被称为“糖耐量异常”。这不仅是糖尿病的前期警示,还可能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预防建议: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一旦发现糖耐量异常,应尽快调整生活习惯,包括增加锻炼、调整饮食、减少糖和高糖食物摄入。

10. 代谢综合征

风险解读:代谢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种代谢异常的疾病。这包括诸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等多种体征。此种疾病虽然不直接等同于糖尿病,但是作为预警,很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信号。

预防建议:提高自我监测意识,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上述九项代谢异常指标。如果三项或更多的指标超标,应该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医学咨询和必要的治疗手段。

三、远离糖尿病的其他建议

1. 积极的运动习惯

核心理念:运动不仅仅关乎减肥,更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坚持运动能够提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降低胰岛素抵抗。

实践方案:定期进行有氧运动,例如每日健走30-60分钟,或选择其他形式的中低强度运动如游泳、自行车骑行等。

2. 预防为主的早期筛查

核心理念:防患于未然是疾病管理的关键。早期发现糖尿病征兆,有利于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病情恶化。

实践方案:定期进行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对于高风险群体更应定期筛查。

3. 全面的健康管理

核心理念:糖尿病并不是孤立存在,多种疾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如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都可能加大糖尿病的风险。

实践方案:积极治疗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疾病,维持身体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风险。

4. 药物管理与注意

核心理念: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血糖代谢,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实践方案:避免擅自使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所有药物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 睡眠的重要性

核心理念: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对身体代谢至关重要,长期缺乏睡眠可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糖尿病的侵袭。

实践方案:保证每晚足够的睡眠时间,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减少光污染、噪音,及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或饮料。

总的来说,生活中的各种习惯和选择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糖尿病的发病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深入了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才能为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健康体检、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作息和积极的心态都是保持健康,避免糖尿病发病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