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农商银行
摘 要: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各家银行的主基调,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则是重中之重。小微信贷业务的痛点由来已久,本文从适当的风险缓释与风险分担、数字化转型解决信息不对称、金融科技赋能精准风控提升效率等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进一步解决小微信贷痛点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小微信贷 风控 金融 实体经济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学习时强调,“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从而奠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调。
2022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中提到,“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此通知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服务小微,深耕小微。
一、 小微企业的市场与现状
宏观方面来看,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并且为社会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 贡献了我国60%的工业总产值、40%的税收、75%的城镇就业,在解决社会就业、科技创新、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纳税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在微观方面来看,我国同样拥有广阔的小微企业市场。以民营经济发达的佛山为例,截止2022年,拥有113.7万户的市场主体,其中个体户及农民合作社67.52万户。
二、小微信贷的“痛点”
(一)小微企业生存周期较短,不良率高
从平均生存周期方面来看,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小微企业差异度较大。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大约是3年,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数据则为8年和12年。这一数据也辅助证明了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倒闭系数较美国和日本高,进而带来了小微信贷较大的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度相关数据,全国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不良率为5.9%,而同期大型企业的不良率仅为2.6%。2018年末,疫情发生前普惠小微不良率为3.16%。随着近年来疫情得到控制,以及各地政府稳经济相关政策出台,2022年一季度此数据出现明显下降,小微企业不良率为2.07%,同期银行业不良贷款1.79%。上述一系列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小微企业自身实力偏弱,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等大环境的影响。
(二)小微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一般为家族企业,甚至更多的为夫妻档口,这就导致为了最大化的压缩人力成本,企业经营者两夫妻身兼数职,采购、销售、财务、出纳均为自己,也没有规范的账务登记,获取信息的真实性较难校验。另一方面,由于小微客户原始资金往往来源于自我积累,或者亲朋之间的借贷,甚至是民间借贷,因此这类客户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以往的手段往往只能了解表面的内容。
(三)大量的人力投入
开拓小微贷款市场,需要大量的“人海战术”,这是由小微金融营销和风控的逻辑所决定的,需要大量经过专业培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客户经理渗透到市场到角落,对客户深入摸底了解。小微信贷规模要想大幅增长,必须投入足够的客户经理,这势必会增加银行的人力资源成本,占用较大的人力编制,拉低人均创利指标,抬高成本收入比。
三、风控角度看小微信贷的三把“钥匙”
(一)适当的风险缓释与风险分担
银行发放小微贷款最重视的是第一还款来源,企业是否保持正常生产经营是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根本。但由于上文中提到的我国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不良率偏高,导致银行发放小微贷款时,为了风险抵补,倾向于发放有抵押物的贷款。但归根究底,抵押资产并不是金融的本意,因此,小微贷款不应当是典当式贷款。要在担保的力度上适当放宽放松, 小微贷款风险不变的情况下,则需要有其他的风险抵补方式补充。
1.政府担保基金模式
早年担保公司担保是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的热门选择,既实现了客户下沉,又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但随着后期慢慢地演化,民营担保公司由于并未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拉长了贷款的审批时间,甚至存在联和借款人伪造资料,占用部分信贷资金,产生了不少的问题。慢慢地,民营担保公司退出了银行信贷合作的舞台。
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政府担保基金助力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贷款。以佛山市为例,佛山市政府出台了《佛山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其中“第六条,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支持各区新设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或增加现有机构的注册资本。第七条,提高政策性金融工具助贷款和降成本能力。进一步拓展市融担基金业务规模,丰富业务模式。”。
国内专家学者对此政府担保基金风险分担模式也有广泛的研究。欧阳文杰 (2020) 认为政府担保基金是一种很好的担保方式, 但风险必须
由商业银行、政府担保基金、小微企业三方共同分摊, 若仅仅是将风险转嫁给政府担保基金, 容易产生新一轮的信用风险,进而导致机制不可持续发展。[1][ ]
2.供应链金融模式
国内知名学者陆岷峰(2020)认为小微企业作为经济活动钟重要的主体部分, 其经济活动都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志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应当从供应链金融出发, 为链条上的小微企业增信赋能。[2][ ]
(二)数字化转型,逐步解决信息不对称
1.数字化+政务信息共享模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纷纷试点政务数据共享,赋能智能金融。2021年,苏州市吴江区先行先试,在吴江区大数据局统筹下,获得区域政务大数据授权,整合了20个部门的50大类数据,向金融机构输出标签数据,通过政务数据,解决部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截止2021年底金融企业通过该数据已成功向全区3万客户发放了38亿的普惠金融授信。2022年初,苏州市刚打通了全市的政务数据,进行全市试点。
2022年5月底深圳市也迈开了先行先试的步伐,完成了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的一期建设,实现涉及37家委办局6.94亿条政务信息数据轨迹,补齐人行征信报告的短板,赋能金融服务。
2.物联网+金融模式
小微信贷的内源性担保是以其所拥有的所有资产作为融资风险的抵押品, 除了常见的土地、房产等抵押外,原材料等非固定资产抵押也是常见的手段,可以实现信贷风险的转移与缓释。但由于非固定资产的有效监控难以实现,存在重复融资风险,涉及纸质单据易造假,近年来涉及非固定资产抵押的小微贷款也越来越少。
物联网技术为不动产质押出现的历史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上述不动产质押风险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而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以及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对质押物进行特殊标识,使信贷客户经理以及贷后管理人员精准识别押品情况,避免了以往落后的人工盘点,也避免了因此而带来的信用风险[3][。]
2022年4月,江西省赣州市就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全市共有省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7个,超过35万亩果园纳入系统,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字果园、精准种植、科学预警、区块链朔源,也为后期金融得加入搭建了基础。
(三)行内金融科技赋能精准风控,提升人员效率
众所周知,小微信贷是劳动力密集型业务,客户经理人均管户较多,基本靠人海战术来拓展业务规模。以佛山某行的普惠业务为例,客户经理人均管户80来户,江浙地区先进银行银行,人均管户更是高达200户。
在人均管户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既要营销、又要调查、又要贷后风险控制,如何可以取得平衡呢?常熟农商银行为我们已经迈出了先行先试的步伐——点滴进步,内外双修。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信贷,在每一次调整变化中都带来微小而积极的改变。
通过行内数据结合征信、外部排黑数据对小微存量客户进行初步筛查,进行分类。贷前方面,引用行业数据对客户的情况进行预警,人工有重点地现场调查;贷后方面,对产生了重点关注风险预警的客户由人工重点贷后排查,对无预警的客户根据不同类别的情况,采取不同频次的贷后管理方案。通过科技赋能,将原沉淀在行业专家脑中的经验通过系统提炼,最终赋能众多的客户经理,进而提升效能[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小微、深耕小微是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从风险缓释与风险分担、数字化转型解决信息不对称、金融科技赋能精准风控提升效率等方式入手,我国的银行机构,尤其是本地金融机构正在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参考文献:
[ ][1]欧阳文杰. 百年党的历史百年红色经济——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特点、经验与启示 [J].南方金融,2020(9): 143-156
[ ][2]陆岷峰,周军煜. 数字货币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变革与重构 [J]. 西南金融, 2020(9):3-13
[。][3] 蔡祥玉,田艳丽. 普惠小微信贷模式比较[J].银行家, 2022(5):75-80
[。][4] 陈泽晓.互联网金融下地方银行小微信贷模式创新研究[J].投资与创业, 2019(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