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会泽县乡村振兴局
2.云南省会泽县宝云街道畜牧兽医站
3.云南大学云南 654200
〔摘要〕 会泽县是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但资源环境也面临巨大压力。为破解畜牧养殖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2021年以来,会泽县聚焦农业绿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目标,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作为推动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符合会泽实际的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实现增绿增产增收“三增”目标。
〔关键词〕 绿色种养 循环农业 资源化利用 模式推广
2021年,会泽县被列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后,始终坚持“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循环”和“生产与生态兼顾、减量与增效协同、安全与有效并重”的原则,以培育粪污收集、处理、配送、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探索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循环典型模式。
1 重要意义
做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对于保障粮食生产、提升耕地质量、治理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1.1 转变发展方式
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内外部环境变得纷繁复杂,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亟待破解。实施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1.2 治理生态环境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过快增长,带来了环保的巨大压力。种养循环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既节省了饲料费用,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变害为利”,达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多重功效,有效解决畜禽粪污对环境的影响。
1.3 提高竞争水平
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对养殖场最大的好处就是消耗了粪肥,对群众来说,土壤得到了改良,增加了有机质,品质提高了。同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利于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1.4 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助力实施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有效融合。
1.5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种养户的参与,提高了农产品品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养殖场粪污污染问题,增加了养殖场的收入。同时,还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范围和就业机会。
2 技术模式
结合会泽县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推广的技术模式,重点总结集成了干清粪、尿泡粪、种养循环等3种经济适用的粪污还田模式,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2.1 干清粪模式
通过控制生产用水,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用水量,场内实施污水暗道输送、雨污分流和固液分离,减少污水处理压力。固体粪便经过堆肥或其他无害化方式处理,污水与部分固体粪便进行厌氧发酵、氧化塘等处理,在养分管理的基础上,将有机肥、沼渣、沼液或肥水应用于农作物、蔬菜、果树和林木等。
2.2 尿泡粪模式
粪便和尿液通过漏缝地板进入下层垫料或转移到舍外铺设垫料的发酵槽中,粪污进行厌氧发酵、氧化塘处理,还田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固、液分别处理,实现了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2.3 种养循环模式
探索形成了“猪粪还田+无人机喷洒菌剂除臭+青贮饲料种植+粪回收制肥”的种养循环模式。粪肥在发酵池经过菌种发酵处理后,还田时用无人机喷洒微生物除臭菌种和土壤免耕剂,保障全方位无死角除臭,维护人居环境。同时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3 经验成效
在实践中,创新提出了“组专班、选产业、培主体、建台账、探机制、畅循环”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运行模式,把种植端和养殖端衔接起来,种养有机结合,养殖粪肥顺畅还田利用,实现种养互用,形成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试点项目会泽经验。
3.1 绿色种养,开启循环农业新模式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重点是粪肥收集、处理、运输和施用,推广粪肥资源化利用。会泽县通过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就地就近解决本地区部分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难问题,促进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让“废置资源”变高效动能,助力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全县共有规模养殖场321个,通过采用干清粪、尿泡粪等模式,有效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收益,探索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3.2 培育主体,打通种养循环堵点
发展一批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主体是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重要一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一批粪污收集处理、集中堆腐、运输配送、机械施用作业服务的企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通粪污处理、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构建“政府+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主体”的运行机制,建立养殖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主体利益共同体,形成粪肥还田利用全产业链组织运行服务机制。如遴选的云南博隆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围绕“畜禽粪污再利用”“化肥减量化”两个目标,从工作管理、粪肥生产加工、粪肥质量控制、粪肥还田利用等出发,创新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菌剂利用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模式,集成了粪肥发酵生产、粪肥还田除臭、无人机喷洒“除臭菌剂+土壤免耕剂”,开发绿色高效小程序等技术创新点,建立5个项目示范区,打通“污染源”向“营养源”转变的通道,推动农产品向绿色有机生产方式转变,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增产提质,形成良性种养循环。
3.3 变废为宝,助力循环农业发展
通过3种粪污还田模式的推广应用,畜禽粪便利用取得重大进展,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5.59%,实现粪污变粪肥、耕地变良田、堵点变亮点。2021年,投入中央奖补资金1000万元,在大桥、五星、者海、鲁纳、驾车5个乡(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共完成粪肥还田面积10.27万亩。2022年后,继续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者海、火红、古城、乐业、鲁纳、驾车、矿山7个乡(镇、街道)28个村委会完成粪肥还田面积10.16万亩,其中,液体粪肥还田96617亩,干粪还田5000亩。还田项目实施区减少氮肥用量702吨,减少磷肥用量892吨,减少钾肥用量665吨,项目区总减少化肥不合理施用量2259吨,化肥减量达3.06%。自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共消纳粪污1463.7万吨,粮食、蔬菜、水果及其他作物增产9536.07吨,累计新增产值2210.45万元,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
3.4 创新机制,提升粪肥还田效果
初步构建起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社会化服务与三方链式合作、基层组织与承担主体协同推进“三项机制”,做到主体、任务、绩效、责任“四落实”,种养循环机制实现重大创新。同时,建立全程追溯机制,准确记录粪污(肥)出场量、运输量、还田地块面积、还田作物、还田量等信息,对粪肥还田作业进行全面记录,做到粪污来源有台账、粪污处置有监督、粪肥施用有轨迹,建立全面可追溯的粪肥还田台账,提升粪肥还田应用效果,做到粪肥来源清楚、去向可查。
4 结语
会泽探索的3种绿色种养循环技术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粪污减排、化肥减量、土壤增肥、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增绿“两减五增”良好效果,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和广大农户的普遍认可,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每种技术模式均有其适用范围,各地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摸索创新,不断总结完善,结合实际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探讨畜禽粪污处理的技术模式 李有志; -《北方牧业》-
2015-08-20
〔2〕 会泽县绿色种养循环凸显三重效益 特约记者 幸定涛 -
《曲靖日报》-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