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11
【摘要】目的 分析全麻诱导过程中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依托咪酯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全麻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按照复合剂量不同分为A组(35例,1.5mg/kg丙泊酚+0.075mg/kg依托咪酯)和B组(35例,0.5mg/kg丙泊酚+0.225mg/kg依托咪酯),对比两组诱导效果。结果 MAP各时间点A组低于B组且在插管后3min两组对比(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对比(P>0.05);HR各时间点A组低于B组且在插管前、插管后1min两组对比(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对比(P>0.05);BIS各时间点A组高于B组且在插管后5min两组对比(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对比(P<0.05);B组肌阵挛、低BIS 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全麻患者使用1.5mg/kg丙泊酚+0.075mg/kg依托咪酯进行诱导,对血流力学、BIS影响更小。
【关键词】全麻;诱导;丙泊酚;依托咪酯
全麻患者在诱导期受到药物、气管插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是发生意外的高峰期[1]。临床用于全麻患者诱导期的药物主要是丙泊酚、依托咪酯等,不同复合剂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不同[2]。本研究分析了全麻诱导过程中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依托咪酯的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全麻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按照复合剂量不同分组,A组(35例)年龄20-72岁,均值(48.62±5.14)岁,男/女(20/15);B组(35例)年龄21-74岁、均值(48.51±5.23)岁,男/女(19/16)。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A组
A组静脉注射1.5mg/kg丙泊酚+0.075mg/kg依托咪酯。
1.2.2 B组
B组静脉注射0.5mg/kg丙泊酚+0.225mg/kg依托咪酯。
1.3 指标观察
1.3.1 不同时间点血流力学指标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 对比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
MAP各时间点A组低于B组且在插管后3min两组对比(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对比(P>0.05);HR各时间点A组低于B组且在插管前、插管后1min两组对比(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对比(P>0.05);BIS各时间点A组高于B组且在插管后5min两组对比(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对比(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s,n=35)
组别 | 组别 | 诱导前 | 插管前 | 插管后1min | 插管后3min | 插管后5min |
MAP (mmHg) | A组 | 86.53±7.48 | 70.12±9.64* | 92.34±14.37 | 69.75±12.53* | 68.79±13.65* |
B组 | 88.97±6.92 | 73.98±13.65* | 98.48±19.26* | 77.54±13.65* | 72.34±13.85* | |
t | 1.416 | 1.366 | 1.511 | 2.487 | 1.080 | |
P | 0.161 | 0.176 | 0.135 | 0.015 | 0.283 | |
HR (次/min) | A组 | 80.85±15.12 | 80.53±13.25 | 96.15±14.76* | 88.15±13.92 | 80.76±14.53 |
B组 | 85.96±16.34 | 88.34±15.43 | 103.82±15.47* | 91.68±4.87 | 84.85±15.31 | |
t | 1.357 | 2.271 | 2.122 | 1.416 | 1.146 | |
P | 0.179 | 0.026 | 0.037 | 0.161 | 0.255 | |
BIS | A组 | 96.29±2.13 | 44.86±8.53* | 51.63±11.14* | 58.62±8.43* | 60.29±8.85* |
B组 | 94.96±3.25 | 39.06±7.31* | 44.23±9.38* | 54.68±6.63* | 57.72±5.46* | |
t | 2.024 | 3.054 | 3.006 | 2.173 | 1.462 | |
P | 0.046 | 0.003 | 0.003 | 0.033 | 0.148 |
注:和本组诱导前对比*P<0.05。
1.3.2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肌阵挛:A组9例、B组29例,A组肌阵挛发生率25.71%低于B组的82.86%(x2=23.026,P=0.000);低BIS A组10例、B组25例,A组低BIS 发生率28.57%低于B组的71.43%(x2=12.857,P=0.000)。
3 讨论
全麻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极易出现应激反应,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患者心率、血压骤然提升20%、40%,因此麻醉诱导不仅要达到合理的麻醉深度,还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应激反应对心脑等脏器功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目前临床麻醉医生在全面过程中依然关注的一个重点使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3]。目前临床全麻中常用于诱导期的药物是丙泊酚、依托咪酯,两种药物不同复合剂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4]。丙泊酚是作用于交感神经短时间内就可发挥麻醉作用,即使降低诱导剂量,也可能导致诱导期出现低血压,另外其严重影响脑干功能,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呼吸暂停等并发症。依托咪酯基本不会影响脑干功能,BIS低时患者可以保持自主呼吸和角膜反射[5]。虽然依托咪酯不会严重抑制呼吸和循环功能,但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压力感受器功能不全,在插管后,可能激发严重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临床相关研究显示,依托咪酯符合丙泊酚能使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同时能有效预防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范围内增加丙泊酚浓度,会降低血管容积,使患者血压降低[6]。本次研究分析插管后1min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结果,A组患者抑制插管后心肌耗氧量应激性增加效果更佳。
BIS<40时可能抑制脑电爆发,可能导致围手术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本次研究发现,A组低BIS发生率较低,可能是由于依托咪酯对脑干功能的抑制作用低于其对脑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A组虽然BIS高于A组,但是麻醉过深事件依然出现2例,因此全麻诱导期,需要在BIS指导下使用麻醉药物,避免出现麻醉过深问题,从而降低抑制脑电爆发发生率。依托咪酯用于麻醉诱导期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肌阵挛,相关研究发现通过降低依托咪酯复合量可以有效降低肌阵挛发生率,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该结论。本次研究虽然A组使用0.075mg/kg依托咪酯出现9例肌阵挛事件,但是水平均为1级、2级。
综上所述,全麻患者使用1.5mg/kg丙泊酚+0.075mg/kg依托咪酯进行诱导,对血流力学、BIS影响更小。
参考文献:
[1]郭红烨,周海燕.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肥胖无痛肠镜的效果及对神经认知紊乱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2, 30(17):756-761.
[2]胡克石,王苗苗,杨美华,等.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效果比较[J].武警医学, 2021,32(3):231-234.
[3]陈小明,童生元,杨婉.不同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病人结肠镜检查中安全性及效果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4):463-469.
[4]孔维健,林学武.不同配比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2):2648-265.
[5]黄佳,沈健,杨孟昌,等.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丙泊酚复合应用于成年患者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18(6):102-106.
[6]刘黎明,王爱,万青,等.不同配比丙泊酚/依托咪酯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研究[J].微创医学, 2019, 14(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