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有效运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音乐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有效运用探讨

寿徐盈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大唐街道草塔小学311800

【摘要】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准确、合理把握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要想让课堂教学有效的进行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具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歌曲范唱,钢琴伴奏,而易被忽略的体态语言也是一项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技能。体态语言即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运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配合口语,用非口头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也弥补了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使得教师能更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为此,笔者对如何使体态语言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体态语言 

一、什么是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即通过一定的手势,动作,表情和眼神等各种身体态势不断发出信息,它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是人们广泛运用的无声信号。

我们常说:“语言的尽头是诗,诗的尽头是歌,歌的尽头就是千姿百态的动作(舞)”。体态语言常常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和眼神,从而加强表达的效果,使一切有声语言更生动、更形象。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克斯曾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记忆,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因此,合理的运用体态语言可增加有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体态语言的分类

1.表情体态语:

表情体态语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包括微笑语和目光语。

微笑语是通过略带笑容、不出声音的笑来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亲切、平易近人,这样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加快。

目光语是通过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在教学时,教师应“眼观六路”,以柔和、热诚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以严历、责备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不满、气恼、批评和制止。

因此,教师的表情体态语一定要准确,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面部表情的变化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与教育意图相吻合。

2.身势体态语:

身势体态语主要包括:首语,手语和姿态语。

首语,是通过头部活动表示某种意思的一种体态语。它通过点头、摇头、昂头、侧头、低头等活动来表达思想。手语,是运用人体上肢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这是表现力很强的一种体态语言。姿态语,是通过人的身体的各种姿态传神、传情、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主要有立姿、坐姿、步姿等。在课堂教学中,这三种身势体态语通常是并用的,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通常会走到学生的身边略微的弯下腰,翘起大拇指,并点头表示称赞,这是一个连带的过程,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3.空间体态语

空间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亲疏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双方之间距离发生的动态变化,也是体态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空间体态语能够通过双方距离的变化表现出人际交往的关系变化,传达出某种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同,其距离也会不同。对待受表扬的学业生距离最近,对待表现一般的学生距离中等,对待受批评的学业生离得较远。从这种空间体态语上就很能看出到教师对于学生的亲疏程度,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通过空间体态语带传递给他们的信息。

教师通过空间体态语的变化可以传达出各种信息,尤其和学生关系的远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和利用空间体态语言,使其与自己的口头语言和其他体态语言相配合,相协调。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需要。

、体态语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体态语言应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体态语言是直接用形象诉诸于视觉器官的表达方式,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它能将情感之类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化繁琐的语言表达为简单、直观的动作、姿态,容易为学生理解和记忆。

笔者在上《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课时,充分借用了体态语言,把本课的难点变得既形象又直观,便于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歌曲的重难点。如第一乐句“雪花晶晶亮呀啊,雪花亮晶晶,雪花带来一个冬天的梦”,这一乐句出现了音乐上行和音乐下行的旋律走向,在学唱这句乐句时,学生难以把握,他们认为这样的旋律很抽象很空洞,借此,我运用了雪花飘的手势,让学生根据我的体态动作来体会音高的走向,同时让学生明白音高是怎样通过手势进行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音乐的走向来创编更适合音乐旋律的体态律动。可见,充分的借用体态语言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体态语言应与口头语言有效结合。

合理地利用体态语和口头语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口头语言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能够快速地从教师的口中获取知识,当然如果能在口头语言之上再融入合理的体态语言,学生便能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

笔者在上《妈妈格桑拉》一课时,让学生初次聆听这首歌曲后说:“这首歌曲最让你记住的是哪一句歌词?”学生一齐回答:“妈妈格桑拉”。接着笔者说道:“同学们,听听老师读两遍妈妈格桑拉有什么不同?”结果学生很容易的说出,第一遍妈妈格桑拉声音高,力度强,老师体态上表现的很激动。而第二次朗读时很明显声音低,力度弱,老师的体态很放松。通过体态语言与口有语言的有机结合,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学生马上能够领会与接收。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的自然结合,合二为一,使得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3.体态语言应遵循准确,共意和灵活性的原则。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和准确的运用体态语言,遵循准确、共意和灵活性的原则。我们知道准确性原则是体态语言的“生命”。如果体态语言失去了准确性,交流的作用也就无意义可循了。一般来说,准确性原则包括三方面:第一,表露情感应准确。第二,象征性动作应准确。第三,运用说明性体态语言说明事物时应准确。

在课堂教学中共意性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收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运用的体态语言,或者师生双方对同一体态语言有不同的理解,这都将有碍于课堂中信息的传递。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体态语言必须是师生双方都能领会的。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有自己的特定风格,但在运用之前须与学生达成默契,方才有效。

结语

体态语言是通过一定的手势,动作,表情和眼神等各种身体态势发出信息、传递信息的一种表达手段,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是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好的一项教学基本技能。教学中体态语言的合理、准确运用能够丰富课堂的信息容量,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应采用诉诸于视觉器官的表达方式,使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并把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恰当、灵活地有效结合;做到具有准确,共意和灵活性。使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让音乐课堂更为生动,教学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