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大学辅导员的思政工作中,有效地利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大学思政工作的质量,这一措施既可以增加大学思政工作的内涵,又可以凸显出思政工作的价值。因此,新的时代,新的思想,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心理学的优势,根据学生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理念和内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政教育;应用
引言
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与目标就是要实现立德树人,所以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这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以及优秀的人才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做好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在课程上不断丰富创新,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贯彻和落实先进的价值观理念。同时在思政教育方面做好创新,最终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特征
1.1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这是由实践内容的丰富性和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包括组织主体和参与主体,即思政课教师、学工队伍、后勤管理人员、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老师以及大学生等。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通过设计和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政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大学生是高校思政课实践参与和成果享受的双重主体,他们通过参与思政课的实践类活动,加深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此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企业和政府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通过与社会组织、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来展开,不仅丰富了实践主体的多样性,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形成一个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实践体系。
1.2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具有丰富性
高校思政课基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思政课教学规律,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自主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开展主题演讲、诗歌诵读、观点辩论、游戏互动、校园随拍、文化体验、艺术欣赏、绘画作品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突出活动的丰富性、启发性和情感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倡导“学原理、读经典、察现实”,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痛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通过调研报告、短剧表演、讲好革命故事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重在引导大学生观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深化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感知和认同,增进“四个自信”。
2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2.1思政教师队伍构成复杂,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高校的扩大,大学生的人数迅速增长,高校原来的师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师资的需要,这一点也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在此情况下,各大学都开始大规模地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然而,由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老师数量有限,因此,一些非思政专业的老师也加入到了思政课老师的队伍中。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强烈的认同感,不适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范式开始授课,这样的教学活动也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而其他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老师,却因循守旧,不能对教学课件进行及时的更新,所使用的课件都是老套的,充斥着“政治色彩”,没有新意,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老师只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讲授,而学生则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向同学们讲解清楚。
2.2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很多社会科学理论是经由西方传播而来的,这些西方的课程理论蕴含着外来的文化元素,如果只是照搬照用,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需要去除“拿来主义”的态度,做好对西方课程观的本土化工作。然而,我国的本土化改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继续进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度很慢,有的大学老师还在照抄照抄、套用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的老师更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混淆起来,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缺陷。另外,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的大学生觉得学习和不学习都无所谓,这种心理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再者,一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师缺乏职业素质,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持着一种误区,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是一种专业的学科教育,是一种肤浅的政治教育,这种观点不利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内容陈旧、课程体系过于宽泛、核心不清晰等问题。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在教学计划中随意添加与教学无关的东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误导学生。赫尔巴特提出“以教师为本”“以教材为本”和“以课堂为本”三元说。对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目前的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与三中心理论不一致的问题,很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活动的评价是评价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内容,它是评价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考核大都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的,是在知识层面对学生思想政治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修养是教育的一个目标,而考试却很难对学生道德层面的改变进行考察,这种思想政治测试方式是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的又一难题。
3浅谈积极心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3.1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养
当下高校辅导员针对学生展开思政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思政素养会影响思政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教育水平。所以需要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整体素养,主要包括政治素养以及业务素养。首先,在大学里,辅导员要做好思想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要有一定的政治知识,要有相应的法律和政策理论,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方针,要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组织辅导员学习先进的思政理论知识,以当前的发展形势为基础,来引导辅导员对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辅导员才可以产生出更加成熟完善的整体观念和政治思想,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和道德品质有帮助,同时还可以根据相关的政策,来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3.2构建思政育人标准化格局
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而言,高校思政育人标准化才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委统一领导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所以实际上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一直都坚持党政两方面同样重视,同时还要促进各个支部之间共建和联动,其工作覆盖了高校的全体人员。因此,必须要建立高校思政育人的标准化格局,这样才能让高校思政教育更好地建设和发展。
3.3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积极心理学中,非常注重积极乐观氛围的形成,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乐观心态的形成,消除他们的悲观和消极情绪。因此,在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注重营造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积极的能量所感染,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
(1)要营造一个积极的班级环境,辅导员要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挑战自己,去展现自己,去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要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师生间、学生间、都能和谐共处,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保持班级环境的融洽,高校思政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将学校活动作为思政教育工作展开和实施的载体,但是需要确保学校活动严肃活泼,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沟通和交流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认识,以此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
(2)在辅导员的思政工作中,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拓展到其他的领域,比如:“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思政理论知道多少”,在这些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同学,既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又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奖励,这样,既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正面情绪,又能让他们的正面思想,在心理学教育方面看来,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3.4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
目前,校园环境和网络环境都是多种多样的,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大学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心理作为切入点,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思想,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让他们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体验,推动思政教育的迅速升级和转型。因此,在思政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进行改革。例如,通过积极心理中心理鼓励法、暗示法、优点放大法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自我调节方法,让积极情绪的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又如,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探讨与研究式教育法、启发式教育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将当代大学生所释放出来的正能量发挥出来。
3.5做好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标准化创新机制完善
高校想要做好思政课程教育标准化的创新,就必须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同时还要有科学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大纲、教学规划、教学目标,而且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也要跟上,这样才能从顶层制度设计的层面来给高校的思政课程教育提供保障,让其更有效地开展。而且高校还要协调各个部门与内部各个层级之间对思政教学展开研讨活动,从实际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出发进行讨论,进而完成教学的创新与突破。更重要的是,高校内部还要有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思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更加科学的量表和机制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最后,高校的师风师德建设也要同步跟上,让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跟得上实际教学需求,进而更好地落实思政教育工作,让教师队伍的思想层面达成统一,通过自身的规范言行,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做好示范。
3.6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创新的重视度
要强化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要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明白之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是为了达成育人的目标,从根本上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优化高校校园环境。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因此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要对实际工作的情况有精准的理解,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心理上的发展变化,在教学中更灵活地应用教材,让学生感悟更深,进而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
3.7强化思政教育和其他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开展需要通过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也就是说将思政教育和其他专业的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不但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与实操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养。高校的各个专业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性,思政课程可以和专业进行深度融合。比如: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高校安排的实践内容可以是做英语志愿者活动,支援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专业对社会的价值,而且也让学生在开展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感悟,学习美好的道德品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能力。
结束语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据着重要位置,而高校辅导是心理育人工作的领导者,需要具各较强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对此,必须要加强对心理育人工作的研究,及时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心理育人的工作效果,从而解决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娟,韩国彩,都三强.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2(21):178-180.
[2]李德琼,袁睿聪.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影响因素探析[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5(04):77-80.
[3]汪金菊,王亚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多元体系建设[J].公关世界,2022(08):68-69.
[4]毛毅娜.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J].公关世界,2021(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