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300384,
摘 要: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立足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组织的特色优势,借助组织联结、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等形成组织育人的整体优势。本论文基于传统组织育人存在政治功能弱化、制度机制不健全、协同参与不够优化等问题,大力推进组织育人共同体探索与构建,凝聚组织育人最大合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校;一体两翼五协同;组织育人共同体;路径研究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构建“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强调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育人作用的发挥。在新时代下,组织育人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全面把握组织育人规律,基于时代发展视角,不断创新发展组织育人的工作举措。实践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推动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落地见效,关键在于构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组织育人共同体”。
一、构建组织育人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党组织建设直接决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是凝聚人心、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高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关键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重点就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学校现有的天津市领航工程样板党支部,规范党支部的工作流程,明确党支部工作职责,发挥党员师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党建与思政、教学、科研等工作深度融合。
2.推进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改革
学生社团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发展,围绕学生社团建设的思想引领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总目标,按照“结构合理、人员精干、运转有序”的原则,精简机构设置,规范人员配置,形成高效的团学组织体系,突出学生组织桥梁纽带、服务学生的职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激发动力、提升活力、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3.有助于发挥五支队伍协同合力
高校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各类组织的组织力,最大限度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凝聚组织育人共同体的育人合力,坚持“五协同”即发挥领导班子、辅导员队伍、导师团、校友会、学生骨干五支队伍的协同作用,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思想育人和活动育人功能,在引领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和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各自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从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构建组织育人共同体的现实困境
在新时代下,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优势与功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尽管组织育人的实施,实现了对现有育人资源、载体和平台的有效整合,对于重新建构育人格局、育人体系和育人标准起到了破而后立的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理论学习和引领的深度、广度不够,实践开展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1.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
高校党组织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不健全,党建责任落实递减、甚至存在“中梗阻”现象。二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党组织的政治把关作用未得到有效落实,党组织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不够明显。三是党组织书记业务有待提高。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不主动、精力投入不够有之,党建工作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亦有之。四是党团组织在组织育人方面的定位不够精准。面对00后等思想较为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教育形式和载体手段创新不足,使得组织育人活动缺乏足够吸引力,在成效上大打折扣。
2.协同育人机制还需完善
构建组织育人共同体不是一所学校、一个部门、一名党员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所有党员协同发力,致力于组织育人共同体建设。当前,我们推进组织育人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各项工作开展阻力重重,部分部门、学校没有真正动起来,组织育人实效不佳,部门组织育人之间缺乏沟通,在某种程度上为两张皮,各行其是。尽管各类组织根据自身职责在育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各类组织之间的联动性、互补性、层次性还是有所欠缺,在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3.各类育人组织的制度规范不平衡
高校党委对于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各组织发挥的育人作用、组织育人的制度保障等顶层设计不足,直接导致各类组织对于育人工作有时出现随意性,成为了组织育人的优势和作用难于发挥的主要掣肘因素。由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团组织的工作制度已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学生组织、导师团、班级管理以及校友会等组织的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度,防止出现有制度不执行的现象。
三、构建组织育人共同体的路径探析
1.创新有效的体制机制
高校在构建组织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要立足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为组织育人共同体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创新人员协同机制。以领导班子、辅导员队伍、导师团、校友会等各类育人组织为依托,积极发挥各类育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二是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组织育人体系化的突出优势是可以通过体系的运行,合理配置体系内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突出组织协作力。三是创新制度保障机制。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制度,使组织育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坚持定期修订党组织和团学组织相关规定,建立工作量认定、成果奖励等激励制度。
2.拓展平台载体建设
在新时代下,构建组织育人共同体,要拓展平台,提升载体,坚持“建设大平台、承载育人大目标的思路,在原有平台基础之上,根据教育部和市教育两委相关要求。一是积极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通组织育人最后一公里。依托现有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悦健·初心”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悦动”“悦思”“悦学”“悦融”“悦享”学生社区育人体系,促进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二是夯实“三微一段”平台,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务党历知识、重大党建新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党员的心声等内容横到边、纵到底,打破以往学习的常规形式,构建党员学习教育的新课堂。
3.发挥育人功能协同化
学校各级各类组织是推进落实组织育人的主体,明确职责、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是实现组织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一是要厘定学校的党组织、群团组织、师生工作机构等在育人中的职责界限和角色定位,明晰各类组织在组织育人中的责权利,建立组织育人协同机制。二是要严格主体责任落实,确保发挥作用,采取措施确保协同机制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责任,协力发挥各自作用,形成组织育人工作合力,防止育人组织出现软弱涣散、虚化、随意化等现象。三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评估指标体系,重在强化组织育人的协同性和整体效应,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协同体系落实的督导考核、评估纠误等机制,形成全程化的组织育人评价治理体系。四是要不断优化各类组织在政治引领、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围绕制度保障、体系构建、载体创新,形成育人合力,提升组织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曹军,任惠兰.新时代高校党团和班级组织育人共同体构建:逻辑、挑战和路径[J/OL].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2023-10-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853.C.20230523.2301.002.html.
[2]李奕欣,戴钢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22(06):51-55.
[3]程继明.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组织育人共同体建构与实施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6):6-10.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21.06.002.
[4]林华开.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共同体”:概念内涵、功能定位、实践逻辑[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202-204.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19.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