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平山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六个方面对学生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以人为本、渗透、核心素养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确实,语文是一项育人的事业,它需要承担帮助学生打好使用母语的底子和打好做人的底子的任务。“以人为本”其实就是教学生学做人。教师做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尤其重要。
在2019学年中,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是实验班一个是平行班,刚开学,我对这两个班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仍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对老师、家长发出的指令只是唯命是从,学习无规划,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观问题,缺乏判断思维,总是参照参考答案来回答问题。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在学习上碰到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情绪低落,同学之间关爱互助不够,不懂得合作探究,对学校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对待父母老师不够尊重,不懂得感恩······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在语言教学中渗透
教师精美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感染学生的内心,启发学生往下读文章的动力,从而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所以,我每次授课导入下一个环节的语言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比如2019年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的一个录播课比赛,阅读一篇王树增所写的纪实性散文《彩蝶纷飞的幻觉》,我用生动的语言导入:“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保卫我们,为了捍卫祖国和平,远离故土亲人,却牺牲在异国他们?他们是谁?”
当这篇文章即将授完时,我又以激昂的情绪:“饮水思源,我们今天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 源于志愿军战士当年为我国征战时抛头颅洒热血,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他们。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结束语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二、在朗读教学中渗透
“朗读” 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它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通过朗读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方法。尽管“朗读”是小学生完成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停留在大声的开口朗读,做到集体齐声朗读这个水平,而对于其他的朗读技巧基本不会。
我在授课期间,指导朗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示范朗读
二、标准朗读带跟读
三、背景音乐熏陶朗读
四、教师示范朗读
我教授《木兰诗》这一课,步骤如下:
(1)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请学生代表朗读文段
(3)其他学生点评该生朗读的水平
(4)请点评比较好的学生再次朗读文段
(5)教师配上音乐背景熏陶学生情感,营造朗读气氛
(6)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我教授《卖油翁》时,步骤如下:
(1)在PPT展台上故意将《卖油翁》教科书中的标点符号去掉,让学生按照PPT展台上的内容划分节奏
(2)让学生对照PPT展台上反复朗读全文
(3)学生代表展现自己的朗读水平
(4)学生们互评朗读水平
(5)播放标准朗读带让学生跟读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实现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心灵对接,激发了学生内在热情,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教授杨绛的《老王》时,步骤如下: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过程。
(2)学生自行品味文章中感动他们的情节或句子,用勾画圈点法划出刻画“老王”形象的句子
(3)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交流。
(4)学生代表发言。
(5)学生代表说出作者写作意图。
因为那节课,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文章中体现老王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的句子出来,从而就顺理成章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同情并呼吁社会要弱势群体。
四、在感悟教学中渗透
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有一些感悟,其实就是读后感。教师在授课之余,做到能启发学生写感悟,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人格修养方面塑造自己美好的一面,那么就是让学生学有所获。
我教授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快结束时,进行拓展迁移: “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不仅带给我们震撼,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斯科特一行人,哪些人格精神魅力值得你在学习生活中学习?”
我把这一环节设计成一个问卷调查方式,让两个班级学生去作答。
平行班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采取选择题的方式:
A、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让我感动,让我在学习、生活上学会面对挫折,不畏惧挫折,做到坦然面对挫折,做到从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B、奥茨直面对死神不拖累探险同伴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团队不离不弃,临死前面对死亡毫无畏惧、毫无怨言让我感动,让我学会了集体意识、拥有梦想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
C、临死前对自己亲人的思念让我感动,让我学会了做人不虚伪、不做作,用心去关爱自己的亲人。
D、以上都是。”
实验班学生表达能力比较强,则采用问答题的方式让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形成文字。
结果表明:平行班的学生选择的答案有选择A、B、C、D不同的答案,而实验班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角度写出自己的感想,内容接近ABC其中一项或两项。
这说明学生拥有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再停留在小学的思维模式,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五、在写作教学中渗透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我坚持让学生做摘抄,写随笔,给学生布置每周一篇周记的任务——写写你身边最熟悉的、最触动你的事情,然后在每周一都交上来检查,每周一我在授课前负责抽查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来看,在教授新课前点评两到三篇的作文。有时遇到学生的周记是弄虚作假的,则当众批评,有时遇到学生的周记写得比较优美的,则鼓励学生示范学习。
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钟浩然”,他每次写作文都不会写,找他谈话,他说他觉得没什么可以写,所以他写的作文字数往往不够,考试的作文最多只能得15分。经常以鼓励、循序渐进的方式鼓励他写作,让他从身边的事情写起,先写随笔,写发自内心的感受。鼓励这个学生将在上学放学路途中看见什么,仔细观察下,写出自己的感想出来。于是,这个学生的随笔内容渐渐的由一句话变成了数句话,能够添词加句,会使用一些优美的、生动的语言,渐渐地,作文也进步起来了,终于在当年的期末考试的满分50分作文中获得了36分的成绩。
六、在实践教学中渗透
学生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写出真实鲜活、富有生命的气息的好文章。所以我经常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到惠东多祝玫瑰园的“伟鸿教育基地”,在周记中学生提及到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手工陶瓷、射击技术、刺绣、摘杨桃、吃饭后自己洗碗筷这一系列的活动,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让学生觉得生活很有乐趣。
结 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教师不断的将“以人为本”思想渗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研究,我发觉学生在学习上,学会了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改变了以往错误的观念,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够与同学们相互合作探究,也能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在生活上,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父母、老师方面懂得感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