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财经学院
摘 要: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紧邻黄河流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 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河南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农业大省,要充分发挥乡村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迫切需要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化消费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促使乡村旅游业实 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 乡村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河南乡村文化
乡村文旅融合的内涵
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提出,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让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文化 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平台,为发挥乡村文化优 势、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精神消费、文化消 费、服务消费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受外部政策支持和 内部市场需求的影响,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 相互贯通。
(一)旅游产业为乡土文化提供了战略选择
从发展趋势看,文旅融合将成为日后新时期发展的 新常态,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文化转向’将成为后工业社会的标志性特征,‘文化跃迁’将成为消费升级领域的必然现象”。2021年河南第三产业同比增长 8.1%。为进一步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把乡村文旅产业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发挥乡村文化对乡村经济的反作用,促进文旅产业与乡土文化的融合,打造特色小镇、人文旅游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从发展动力看,文旅融合是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支持为乡村文旅融合提供了战略保障,有利于将资源优势 转变为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发展特色优势,树立文化优势,铸牢生态优势。
乡村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从消费层次看,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们的消费结构逐 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文化消费逐渐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而乡村文化旅游时间短, 休闲性强,体验感十足,正好符合当下人们微度假、深体验的旅游观念。
(二)乡土文化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内容支持
乡土文化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风风俗、建筑文化、精神风貌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是我们远古先民生存和繁衍的地方,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 和智慧结晶。河南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农耕文明的 发源地之一,可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将中原乡村文化融情、融理、融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支柱,同时乡村旅游产业是乡村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乡村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合理改造乡村的同时,要注重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选择地沿承文化脉络。
二、河南省乡村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乡村文旅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以当地旅游为主,是集娱乐与教育于一体的休闲文化旅游活动。 区域联动效应不足,项目同质化严重 从整体布局上看,河南乡村文旅产业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城市,同时各地的乡村文旅产业发 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文化资源越丰富的地区,文旅 产业发展得越好。河南省共有 136 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0 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0 个休闲观光园区和 10 个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这些产业大多分布在郑、洛、汴三市,在其他各市的数量相对较少,地区间联动性弱。部分城市对自身的文旅资源和核心文旅产业定位不清晰,导致乡村文旅项目重复化,特点不突出,可替代性强。在开展乡村文旅融合工作的过程中,要运用整体 性思维,找准特色定位,整合文旅资源,发挥地缘文化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以乡村文旅产业为着力点,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三、河南省乡村文旅融合实践路径
以农业为基础, 各个要素融合发展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大省,而农业资源是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优势。要抓好乡村旅游发展优势,继续聚焦农业生产活动,打好农业根基,以农副产品为主,开展特色活动,增加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例如,洛阳西工樱桃沟依托樱桃种植、采摘等农业生产活动吸引城市游客,又举办花海节、电音节、美食节等一系列衍生活动,提升了游客体验感,提高了知名度。
以文化为抓手,加强产业多元融合 河南省为盘活文化资源,赋予古城魅力,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实现人文与自然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打造“文化+生产”“旅游+研学”等产业形式。第一,创新现有文化资源,打响传统文化品牌,将文化内涵融入各项旅游服务。民宿管家是指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 制化服务的新型职业。河南乡村文化可利用新职业的发展,将文化融入服务,将文化传播融入日常生活。第二,充分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聚焦游客心理需求,打造特色化、定制化文化产品,创新下游产品形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非同质化的产业和产品会拥有更大的竞 争力。第三,打造一批新型乡村文化旅游消费业态,引导度假乡村、非遗文化集市等独特的文化消费业态汇聚 发展,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政策为导向,把握融合发展方向好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要推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政策衔接,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立足农业资 源,展现乡土人情,形成品牌优势。第一,统筹规划文 化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突破原有地域限制,构建“一区两带三山”空间发展布局,形成合力,实施全域旅游 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绿”的休闲旅游基地,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第二,优化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对基层一线的改革赋能,兜实民生保障,加强对基层的思想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区治理体系,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
以科技为契机,推动文旅智慧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要求不断开辟新的市场。新一轮科技 革命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积极打造文旅数字治理平台,实现数字技术与农村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构建本土电商服务体系,助推农业转型,打造乡村精品网货,以科技梦助力共富梦。2021 年河南卫视相继推出 《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节目,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在推动河南传统 文化迅速“出圈”的同时,也掀起了一波乡村旅游的 “热潮”。
以人才为动力,推动各方协同发展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相关部门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优化管理体制,完 善服务体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人才回流,进而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企业要树立社会 责任感,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积极参与乡 村文旅产业治理,构建新型旅游线路,为文旅产业发展 提供资金支持。社会组织要发挥公益服务职责,推动河南省乡村文化旅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区域 统筹、全领域互动、全要素利用、全产业链接,构建齐 抓共管新格局,促进新时代农业发展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