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摘要: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二者密不可分,教师采用“读写融合”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从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情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对“读写融合”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展开分析,旨在提供参考。
关键词:“读写融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引言:阅读和写作对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教师可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从单元课文提供的素材入手,作为写作教学的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但目前,一线小学教学中普遍忽视读写一体化的地位,这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悖,学校与教师应加大对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视,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一、开展读写融合活动
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活动可有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使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观,认识到阅读与写作间的关联,并对语文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产生新的认识,转变自身观念。教师可通过组织写作讨论会、阅读圈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不同场景促进其阅读和写作实践,提升其读写兴趣[1]。在学生写作前为其提供丰富的素材,从优秀文本中收集材料,带领学生根据写作要求进行深度阅读,拓展其写作思路,有效解决学生写作方面的困难。对于基础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利用分层教学、针对化指导的方式,使其克服学习难题,提升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繁星》时,该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主要描述了夜空的繁星景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丰富的读写活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一,在阅读圈活动中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阅读课文后自行讨论,相互分享阅读心得,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进行指导,使学生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产生初步认识,增强其审美体验。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写作讨论会”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拟定写作主题,仿照诗歌文体进行创作。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期间,教师可指导其运用《繁星》中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在学生完成后,可将作品分享到小组中,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从而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第三,教师可组织诗歌文体讨论会,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写作灵感,在写作过程中回顾阅读内容,巩固其所学知识,真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利用大单元读写融合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活动是核心环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第一,应保障活动过程的趣味性,利用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课堂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可采用大单元教学方式,将单元内的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教学,首先,安排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自由读、大声朗读、默读等,在阅读过程中观察学生的阅读体验。其次,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阅读技巧,为其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挥其主动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可以退加强交流,还能够进行相互批改,使其在沟通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第二,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活动,确保活动具有针对性,以高效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第五单元课文《搭船的鸟》的教学目标为: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2]。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细致的观察翠鸟,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才使其交到了新朋友,获得了旅途的快乐。教师为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的观察方式,将自身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变化情况记录下来”的目标,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练笔机会,让其利用文字记录自身的观察过程和心得体会。第三,教学活动中的难度应逐渐加深,由对比《我家的小狗》和《搭船的鸟》观察角度,过渡到总结《我爱故乡的杨梅》和《金色的草地》的观察技巧,再让学生在单元训练中总结观察方法,利用小组讨论分享自身的观察心得,教学活动难度的增加,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整体活动逐步递进。在单元综合训练课上,教师可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其根据单元学习中积累的阅读知识,讨论适合的作文主题,并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在活动中完成作文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字、词、句的积累,使其感受到不同文章的立意和情感,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以及文章架构。而写作则是将其在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教师可将教材中的课文作为模板进行仿写,在此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并对具体要求进行细致的讲解,提升活动效率。在仿写初期,教师可要求其对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或句子进行仿写,再在后续的活动中逐步加深难度,使学生的写作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在仿写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让学生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手法,结合单元写作主题“这儿真美”要求其对家乡的四季景色进行仿写,介绍景色的变化情况,利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阅读中积累的技巧运用到写作当中,充分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第二,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改写、扩写和续写等能力。这要求教师根据单元写作目标,将其与课文内容相融合,并根据具体课文内容,选择重点自然段开展写作活动,为学生后续写作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单元写作任务中要求学生缩写,教师可在教学《牛郎织女》时,融合单元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其中的某一段落进行缩写,以达到单元教学目标。
四、树立正确的读写融合观念
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可根据阅读内容展开思考,并进行书面表达。此过程的写作任务可包括学生对阅读过程、阅读文本的体会与总结。读后写作能够使学生对阅读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其阅读积累的习惯,利用写作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此外,教师通过引导,加深学生的读写融合观念,使其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文本,产生新的阅读体验,在不断的积累中获得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同提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文章体裁为诗歌,主要对雷锋精神进行赞美。文章用词简单、连贯,运用相似的句式使诗歌整体具有一定的优美性。教师在课堂上为促进学生“读写互促”学习观念的培养,设计仿写活动,让学生深入研读文章,分析诗歌的具体写作技巧,总结作者语言风格,将不同语句进行对比,深入探索不同段落之间的情感表现特征[3]。通过阅读及分析,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产生初步认识。教师可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仿写活动,要求其对课文进行仿写,在其中插入雷锋叔叔的事迹,学生的作品能够反映出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此对其写作水平进行了解。在写作期间,学生回顾阅读知识,经过对比了解自身语言与课文之间的异同之处,进而获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促进其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整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融合”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语文活动中将二者进行融合,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养成读写互促的观念。在“读写融合”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积极性,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龚芳芳.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学周刊,2023(26):109-111.
[2]马小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J].新教育,2023(23):72-74.
[3]张冬梅.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23(1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