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仁县委党校,湖南安仁 423600
【摘 要】负笈岳麓求学三载,掌教岳麓二十七年,门下弟子著录者三千的欧阳厚均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践行先贤,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有其内在的渊源。本文从历史维度探源岳麓山长欧阳厚均对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思想的推动。
【关键词】岳麓书院 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 欧阳厚均
岳麓书院自北宋以来开始培育人才、传播思想,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沉淀着丰富厚重、绵延千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求实精神,传衍着经世致用的办学思想。作为继前任院长罗典之后“著有成效”的山长欧阳厚均对岳麓书院经世致用学统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历史脉络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在历史时代中孕育了欧阳厚均“经世致用”思想
欧阳厚均,字福田,号坦斋。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湖南安仁人。清岳麓书院四大山长之一。欧阳厚均自幼好学,心怀抱负。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1789年-1791年)就读于岳麓书院,从学于罗典(字慎斋)。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考取恩科举人,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于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及第。先后历任农部曹官、户部主事、京兆秋闱考官、贵州司员外郎、陕西司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嘉庆十九年(1814)年,以母老告归,放弃仕途。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起,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止返回安仁,52岁时掌教岳麓书院,共二十七载。两年后辞世。享年八十,岳麓书院建山长专祠以乡贤供祭。从欧阳厚均的生平历程可知欧阳厚均生活在清代中后期,他亲身经历了清王朝逐渐由盛转衰的过程。从乾隆末年起,清朝已开始出现衰落之象,曾经的“康乾盛世”不复存在,许多社会矛盾暴露。一方面,统治者滥用财力,结党营私,中饱私囊,贪污腐败。另一方面,不少农民流离失所,无地可种,各地民变陆续爆发。欧阳厚均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深感未能有所作为,逐渐对宦海生活产生厌弃之心。随后他毅然决心放弃仕途,归居故里,出任岳麓书院山长。虽然欧阳厚均绝意仕途,但面对社会现实问题,他清醒地意识到,学术研究,教书育人,也要立足社会现实,关注实际问题。这也就有了他不把学生束缚于科举功名的思想基础。所以在其之后的做学问、做教育的生涯中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力图启发人心,挽救世道。
二、在历史担当中承袭了岳麓书院“经世致用”学风
欧阳厚均在清王朝由盛世转衰的关节点,在中国社会由古代转向近代的关键时期出任山长,并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学识人格,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经世致用优良治学传统,铸就岳麓辉煌一页。欧阳厚均掌教书院,完全是继承了前届山长,也就是他的老师罗典的衣钵。罗典公开宣称不把学生束缚于制举之业,而以造士育才为本。正如他的学生严如所说:“先生主教,务令学者陶泳天趣,坚定其德性,而明习于时务。”欧阳厚均自己也曾说:“受当事之聘,抗颜为弟子师,幸得步吾夫子(指慎斋)后尘。凡今日之所以教,皆昔日之所以学,亦步亦趋,罔敢逾越?”因欧阳厚均任书院山长期间训诲不倦、著有成效,为书院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有益的事务,奉献了全部的精力,对书院“经世致用”优良治学精神和办学传统的继承、传授和践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体现了“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精神实质。从欧阳山长身上至少可以找到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言传身教,培养人才。其三千弟子中不乏大批经世、济国、利民之才。佼佼者如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李元度等,他们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史学各方面有相当建树,甚至成为影响并引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人物。二是著述立说,严谨治学。欧阳厚均一生治学严谨,著述丰厚。晚年撰《易鉴》,在《易鉴》中阐发经世致用思想从时代需求出发,推崇儒家观点。除易学著作《易鉴》外,还有《岳麓诗文钞》《岳麓课艺》《诗草》《试贴》《望云书屋文集》(上、下卷)《有方游草》(上、下卷)《坦斋全集》等书行于世。三是整修书院,务实践履。据《岳麓续志》卷二载,欧阳厚均“主院事凡二十七年,先后捐千馀金,创修庙宇,表章诸贤”,缮复古迹十八处,完成建筑工程二十三项,“且募捐各祭祀暨朱张渡渡船经费,以垂久远”。正是欧阳厚均治学、作诗、为人、干事,始终坚持本于“诚”,不诚无物,他执掌书院特别笃实,从不虚妄。所以前后获准谕旨议叙三次,礼部记录八次。皇帝如此恩泽,朝廷这般表彰,实属罕见,“士林荣之”,欧阳山长也因此而称名于天下,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一页。其弟子李元度说:“国朝耆宿主讲席最久者推罗慎斋先生,而坦斋夫子继之,各二十有七年,湘人士无不宗仰两先生者。”这是据实之言,象罗典与欧阳厚均这样连续题留几届、掌教二十七年的,在全国只恐怕只有他们两人了。
三、在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经欧阳厚均等岳麓书院掌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书院学风,逐渐将“经世致用”学风提炼为“实事求是”校训。1917年,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牌匾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教育学生发扬“学以致用、注重践履”的学风,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标志着“实事求是”以校训方式焕发出岳麓书院治学传统的风采。1916年至 1919年间,青年毛泽东曾多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一边学习劳动,一边实施他的“岳麓新村”计划,同时担任《新湖南》主编。寓居期间,岳麓书院讲堂檐前的“实事求是”匾额对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最直观、最形象、最具体的启迪。这使得青年毛泽东尤其注重对国家社会、实际事物的研究学习,以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1943 年,“实事求是”被毛泽东题为中央党校的校训。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明确地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确立。至此,毛泽东把“实事求是”这一古老命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具体化为党的学风与思想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欧阳厚均用一生传承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承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湖湘文化、湘学精神践行的杰出代表。我们要高站位认识并准确把握欧阳厚均的对经世致用学风到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布生著《岳麓书院山长考·欧阳厚均》[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
[2]朱汉民 邓洪波著《岳麓书院史》[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7.
[3]周祖文《欧阳厚均与岳麓书院》[J].岳麓书院通讯,1984年第2期.
[4]何中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臆解,孔子研究[J],2003年第5期.
[5]清欧阳厚均篇;《岳麓诗文钞》,善化陈岱霖和平江陈作实校勘,清道光年庚寅年秋刊刻.
[6]张尚,安仁城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