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委党校,山东 招远 265400)
[摘要]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注重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村 文化振兴
一、大户陈家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践探索
大户陈家村非常重视文化建设,2016年12月成立了大户陈家民俗文化理事会,专职抓农村文化活动、文化建设,对文化振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拓展公共文化空间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村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公共文化空间在乡村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大户陈家村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和村民集资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拓展公共文化空间。主要公共文化设施有:26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大礼堂、民俗广场、三联剧院、幸福园等。多样的公共文化设施为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大户陈家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以弘扬宗祠文化、红色文化及大和大美乡村文化为抓手。大户陈家村为了弘扬宗祠文化,由村民自愿集资于2016年12月份建设了八大姓氏宗祠,外观典雅,结构精巧,规模统一,布局合理,施工精良。在宗祠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大户陈家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建设了村史馆、大户陈家社区抗日英烈馆、为国捐躯大户儿女英烈馆,并建设了3.5公里的红色文化带。大户陈家村自古重儒兴教、耕读传家,形成了“大和大美”的乡村文化,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户陈家村大力弘扬“大和大美”乡村文化。
(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大户陈家村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引入文化业态,将自然资源、游乐设施、特色农业、传统民俗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形成“农业+旅游+文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活力。一是按照国家农业公园标准,打造了集观光游乐、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二是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对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传统农作用具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保护,利用村内闲置房屋打造了徐家汇美食城、徐家汇民宿、姚家湾民俗街,发展了具有胶东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
(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大户陈家村文化活动多样,既有政府主办的,也有村委及村企业举办的,还有村民自己组织的,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村民的广泛参与。政府提供的主要有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村委和村企业举办的主要有:五好家庭、文明户、好媳妇贤婆婆评选;村民运动会;节庆活动等。由村民自发组织的主要有:由退休老教师、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组成的孝德宣讲团;每月初八、二十三开展“老年活动日”;舞蹈协会、戏剧协会组织的活动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
二、大户陈家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供给存在错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供给类型单一,数量不足。目前,大户陈家村文化供给主体主要有政府、村委会、村企业以及村民。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多是“自上而下”的,这种供给模式往往会一定程度忽视村民的文化需求。二是村民缺乏文化需求表达意识及表达的渠道。大部分村民长期忙于农业生产且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表达文化需求的意识,同时政府、村委及村企业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大部分也是封闭式的决策,尚未与村民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二)村民文化振兴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
大部分村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比较低。二是思想道德自我提升的意识不足。比如有的村民在各种乡村文化活动中,往往以附带的物质激励作为衡量是否参与的重要标准。
(三)文化振兴人才匮乏
大户陈家村在推动文化振兴中文化人才的支撑略显不足。一是乡村文化振兴队伍不足。目前乡镇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主抓文化工作,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编在岗人员1名、辅助人员2名,村配备一名文化管理员,保障村级文化工作落地生根。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大工程,这样的人才队伍配备较弱。二是乡村文化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三是对本村乡村文化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大。针对本村文化人才的培训主要是镇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定期开展的乐队培训、戏曲表演、舞蹈训练等多项文艺课程辅导培训,但是培训的频率和力度对于乡村文化人才的成长是不足的,且由于培训的时间、地点不够灵活,参加培训的村民积极性并不高。
三、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需从多方面进行。
(一)优化乡村文化振兴供给体系
一是精准定位村民文化需求。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要拓宽村民文化需求的表达渠道,同时还要定期到农村对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及村民的文化需求进行调研,精准满足村民文化需求。二是创新文化供给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通过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来实现文化供给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三是丰富乡村文化多元供给主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满足村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村委会应从政策保障、场地设备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引导相关文化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文艺团体、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公共文化供给的内容和形式。
(二)激发村民文化振兴的主体性作用
一是提高村民的主体意识。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同时加大对村民文化振兴主体地位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够精准定位自身的文化主体地位。二是激发村民对于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通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举办乡土文化活动等形式,帮助村民正确客观认识乡村优秀本土文化,进而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宣传中。三是保障村民自主文化创新。需要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村委会要在教育培训、资金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为村民自主的文化活动和创新创造良好支撑和环境。
(三)加强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挖掘培养乡村文化本土人才。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的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培养的方式方法,为乡土文化人才和爱好者提供专业指导。二是多措并举吸引外来人才。建立多渠道的乡村文化人才引进机制,可以通过聘请民间艺术家、高校和文化企业的专业人才等担任乡村文化顾问;通过公开招聘、竞选引进乡村文化振兴高层次人才。三是组建乡村文化振兴志愿者队伍。动员村里党员、退休的文艺从业者、业余文化爱好者、多才多艺的大学生等组成文化志愿者队伍,投入到村庄文化建设中,组织开展乡村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基层政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问题研究——以H区为例[D].山东大学,2021.
[2]朱泓全.吉林省乡村文化振兴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2.
[3]张 静,田锦忻.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作用提升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22(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