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探讨

冯光宝

中交江河湖海(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传统河道底泥疏浚技术在应用期间存在较多缺陷问题,处理之后的淤泥含泥率和重金属含量不符合环保要求,因此需要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对其持续创新,需要引进更加先进设备,才能保证技术应用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本文就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探讨

近几年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社会各个层面对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时,要选择先进技术和设备,还要吸引更多人才,才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撑。在对河道底泥疏浚处理时,要保证各项技术应用符合环保要求,还需要保证处理之后的底泥能够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二次污染问题。技术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对不同技术应用特点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处理方案,才能进一步提高处理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几率[1]

一、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应用方法

(一)优化疏浚方式

一般情况下在应用环保疏浚技术时,是将传统疏浚技术作为研发基础,在对各项技术更新和优化之后,确保技术实施效果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在应用疏浚技术时,主要目标是对水域系统内的污染底泥有效清除,并改善河道内部生态系统,避免污染问题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对传统环保疏浚方式集合优化之后,可以选择最优疏浚技术。因为优化之后的疏浚技术,对挖泥厚度存在较高要求,要保证厚度能够在1.5米左右,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精确度,避免出现超挖和少挖问题。因为挖泥厚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水生生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选择合适疏浚船设备之后,需要设置铰刀架以及绞刀罩,还需要选择合适位置,对相关构件有效安装,才能进一步提高疏浚质量。技术人员可以从平面和垂直以及船体方向等位置采取有效信息,在对各项信息对比和分析之后,选择最优安装位置[2]

(二)改良绞刀方式

1、应用特点

为了提高河道底泥疏浚处理精度,在对传统疏浚技术更新时,需要做好绞刀架安装,还需要设置垂直角度传感器设备。在对水平面夹角信息采集之后,根据安装和作业要求,对各项参数有效处理。在对铰刀轴液压杆区域安装的垂直角度传感器设备管理时,需要对传感器设备规格和型号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严格检测,还需要对设备应用期间是否存在隐患问题定期检查。如果发现设备使用时存在异常情况,要对其及时维修和更换,才能避免对对设备应用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证铰刀切削边界与河道底泥能够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需要对安装角度持续调整,才能保证设备在使用时,能够对土壤规律切削,提高切削作业效率。在对铰刀罩外轮廓区域参数调整时,需要保证铰刀罩能够与河道底泥处于同一水平面上[3]

2、安装优化措施

在进行环保铰刀架设置时,要保证设备能够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铰刀头在河道底泥区域转动时,会产生一定离心力,离心力大小由转速决定。为了防止底泥中的重金属物质出现扩散问题,需要保证泥泵设备产生的作用力能够克服离心力影响。在对采集到的水平转角信息分析和处理之后,可以对每次进刀量精确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挖泥厚度有效控制,能够避免因为进刀量误差引发重重金属混合物以及泥沙扩散问题。在进行吸泥管设置时,可以将其设置在挖掘头一侧区域,因为泥土离心方向与吸口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就会对最终吸力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根据垂直角度传感器设备和水平角度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测算最佳安装位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吸泥效果,确保疏浚工作处理效果能够符合各方面要求。

(三)优化处理方式

角度传感器设备安装完成之后,可以顺利开展疏浚操作。铰刀头在水下的转速会对底泥处理效果产生直接性影响,被处理的重金属混合物和泥沙形态比较小,而且重量过轻。在水流和铰刀头共同作用影响下,如果没有借助吸泥管吸到设备中,就扩散到周边水体环境中,会引发二次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借助铰刀装置对其有效处理,铰刀装置属于底泥疏浚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衔接装置。技术人员需要对这项装置应用特点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全面优化,才能保证装置在使用时能够满足疏浚要求。要想防止河道泥沙过多引发污染扩散问题,就需要提高铰刀装置衔接效果。铰刀头在水下环境中作业时,转速会受到各方面的作用影响,因为水流速度处于不断变化状态,对绞刀头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无论是哪一种转速方向下构成的水流变化都存在差异,需要做好平均切向速度计算,进而明确流体压力和液体速度之间关系。因为绞刀头运行期间压力接近铰刀外界边缘线且呈现递减状态,在对流体体积作用力影响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支撑作用力主要属于流体要素,要保证流体能够受力于绞刀头,并防止作用力出现扩散问题,就可以对这一问题有效解决。在对流体要素以及吸口力计算和分析之后,可以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

二、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优化措施

(一)开展实验

在对这项技术优化时,需要将脱水之后的重金属含量和含泥率作为性能指标,在设定某一河段作为实验对象之后,需要对实验参数全面提取。在对参数对比分析之后选择常规疏浚方式,设置对照组和参照组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在疏浚期间采用了板框压滤装置对底泥脱干处理,脱水干化之后对底泥应用效果结合和分析,可以明确不同技术主要效用。在实验期间选择统一疏浚船设备,并在实验室环境下借助烧杯开展搅拌实验。在选择合适底泥化学调制剂之后,可以提高机械脱水效果。在开展数据处理工作时,两组实验均选用了角度传感器设备,且设备规格和型号一致。在对角度传感器设备安装之后,其余条件处于相同状态。在对不同疏浚技术应用之后,底泥脱水含泥率和重金属含量对比分析之后,要对各项数据信息详细记录,可以明确不同技术应用效果,脱水之后的物质含泥率代表了技术功能效用。

(二)实验结果分析

在开展疏浚实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选择优化之后的疏浚技术,脱水之后的物质含泥率低于传统疏浚技术作用影响下的脱水物质含泥率。在对物质中的重金属含量对比分析之后可以发现,与传统处理技术相比较,在对各项技术优化之后,重金属含量处理效果优化率达到60%左右。技术人员需要对优化之后的疏浚技术持续更新,还需要引进性能更加优越的处理设备,例如在应用板框过滤装置时,要对装置构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定期检查,还需要做好装置更新,才能为相关技术应用提供有效支持,确保技术处理效果能够满足环保标准要求。

结语:综上所述,传统疏浚技术在应用时,对处理精度要求比较低,如果处理之后的物质存在污染问题,就会导致区域内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在对河道底泥疏浚技术优化时,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促进相关工作向着自动化方向进行更好发展。技术人员要对污染水体水质扩散情况精确计算,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处理设备,才能为疏浚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区域内环境污染现状,制定针对性处理流程,并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脱水之后的物质含泥量和重金属含量有效检测,要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剑锋,张星宇.底泥干化技术及资源化利用在工程中的适用性对比分析[J].珠江水运,2022,No.567(23):104-107.

[2]夏文林,黄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中河道底泥清淤深度的确定[J].中国给水排水,2022,38(06):44-47.

[3]葛高岭.水位变动较大河道环保疏浚与底泥处置方案[J].水运工程,2016,No.515(05):17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