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人才培养研究

雷文东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530031    广西南宁市  

摘要:在“双碳”背景下,我国的电力系统逐渐向着数据化的方向发展,新能源在提高质量增加工作效率方面持续提升,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在工作方面的作用。但是,新能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在当前时代下,电力系统新能源人才的主要培养方案,从设置培养计划、调整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提出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碳”;电力系统;新能源

引言: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增加,对于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以及运行特征的变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渐出现,但是新型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密切相关。各类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出现必然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较大冲击,也对相关专业的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此为产业转型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

一、设置培养计划

“双碳”背景下,应始终围绕相关的工作需求,加强对新能源人才的培训工作,注重对顶层资源的设计以及整合,建立完善的资源配套设施,以强化人才的培训效果。现阶段,由于新能源人才紧缺,人才培养的需求地域差异性明显。为改善传统培训方式的弊端,在工作中应遵循统筹兼顾的工作原则,从多个方面强化人员培训工作,以此对电力系统建设起到有力支持。为保证培训效果,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从多个行业和领域出发,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在新能源行业开展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以强化工作效果。此外,在培训技术设定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创新性。当前5G技术、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应积极进行创新,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体现新格局,对人才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发展[1]

二、打造培育平台

在工作中,应围绕“双碳”理念的发展目标,注重突出工作的前沿性和引领性,明确当前紧缺人才类型。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创新,以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梯队,切实培育一批掌握先进技术以及新能源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强化对人才的分类,根据实际需求,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此外,建立创新机制平台,加强“产、学、研”三者的融合发展,对当前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以建立创新研究队伍,实现资源的整合发展。创新交流平台,并建立科研人才资源库,通过设立一定的激励和选拔机制,以此为高技术人才提供成长的空间和平台,为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提供动力。

在平台设置方面,应在原有的平台基础上,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建立集教学、实践、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实训平台。在平台中,融合计算机、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条件,以此构建新型的网络生态圈。实训基地的搭建,可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以实际的实践项目为基础,通过对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以真正意义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确保人员掌握充足的岗位所需技能[2]

三、完善配套资源

为强化团队建设,可搭建新能源的交流平台,利用国内的专家、各大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人才,通过彼此的交流沟通,以持续提升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同时,依托平台的优势条件,成立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讲师队伍,以为新能源人才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内部应开设新能源相关课程,并提供一定的资源。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应以内部岗位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为基础,设置岗位评价、课程体系等板块,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对培训方案的优化,完善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课程建设,以此构建完善的课程资源库。此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工作中,应加强对人才的资金保障,并推行项目分红和岗位分红等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以促使专业人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四、调整培养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人才的培养工作,应顺应当前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将各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以强化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深入到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对新能源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实际需求。通过对电力行业技术转变、生产过程调整等方面的变化,以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在培训方案设定过程中,应充分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工作中,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并将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相结合,以此对传统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适当增添新的课程,以提升人员的知识层次。

五、加强学科融合

在课程构成方面,不仅要引进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课程,还需要引进当前时代下催生的基础课程。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可开设新能源技术。电力系统通信、嵌入式系统等内容。

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应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复杂问题为基础。设置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以此培养人员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应用型项目,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高度融合。促使相关人员能够真正参与到工作中,实现“双轨制”教学。该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运用校内的各项实训设备,还能确保人员具有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外的实践项目,以此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

[3]

六、完善育人机制

相关课程的设置应以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为基础,根据电气行业发展的规律特点,以此探索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及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将课程与该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进行结合,在课程中适当引进行业对于人才各方面能力的需求,以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以实现对人才的交叉协同培养。同时,加强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充分发挥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领域的协调作用,以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七、优化师资队伍

对于专业人才培训教师的队伍建设,应以高学历、高技能、高素养为基础。现阶段,新能源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大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强与各大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以此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把控,根据社会变化,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对于内部教师,应鼓励积极参与到社会企业的工作中,不断拓展项目来源。师资力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

此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培训活动,通过“走出去”以此扩大视野,提升国际化能力。对于国外先进的理论基础进行引进,并根据国内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人才发展需求。充分运用外界的优秀教育资源,以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在新能源人才的培养方面,应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关注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传统工作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及时改善,遵循统筹规划、注重效果的基本工作原则,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俊南,罗曼.基于“双碳”背景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农电管理,2023(04):38-39.

[2]杨鑫,姚昊翊,罗川旭等.“双碳”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能源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3,9(08):164-167+172.

[3]赵艳丹.“双碳”背景下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性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