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车喜凤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150001 

摘要: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的提炼与渗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数学分类思想、模型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通过探究数学思想,结合数学问题,逐步拓展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灵活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本文以模型思想为例,结合学生学情,增进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促进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现实问题,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实践与思考

引言

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高屋建瓴的价值.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思想是基于数学概念、公理和公式而形成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方法则是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手段,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促使学生对知识本质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强化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唯有真正领悟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进入数学世界,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但在教学实践中,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表层阶段”,以教材知识和应试技巧为主,致使数学课堂中出现了能力、素养培养缺失.鉴于此,教师必须突破“只见知识不见思想和方法”观念的束缚,积极推进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逐渐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深度学习.

1将数学思维渗透到知识形成过程中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材,了解好学情。章建跃在新教科书培训班上表示:“新教材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具体表现在明线和暗线的数学思维方式之间的结合。同时,把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出螺旋状的增长。培养理性的心灵,体味数学的文化,欣赏数学的美丽。”新课一般包括课前导入、探索新知、应用知识、巩固训练、小结、作业布置等。在初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设计,充分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机遇。课前引入通常包括“重复”和“创造”“情景”“故事”和“实验”,“课前导入”是“新课”的“头一步”,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要向新的学习者展示与新的知识紧密相关的、广泛的、易于被学习者所理解的导读材料。该系统能给学生一个大致的学习结构,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让学生在学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对课堂导入有足够的重视。对新知识的探究决定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教育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把握数学的思维。由于初中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比较有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生成过程的推理,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创造力。比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可采用通用的方程式进行解答,让学生不会觉得这是一种很难记住的公式。知识运用部分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通常会设置典型的范例,这些范例通常包含着一些常见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来体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会了一元二次方程后,教师会给学生两个问题,让学生用公式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公式,同时学生能感受到解这方程的成就感。知识训练部分的题目设定要从简单到困难,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巩固知识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对所学的知识和有关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测试,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验证来进行。

2引入结构性材料,感知模型思想的数学意义

认识模型思想,重在感知和体验。小学阶段,对数学概念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结构性材料,让学生从观察、触摸中体认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感悟模型思想。如对于“等价”模型的学习,小学低年级简单加法的运算,可以借助于“天平”模型,让学生观察“左边”与“右边”之间的平衡关系,来体会加法的意义。天平的左边我们用“□”表示,右边用“□+□”表示。要想实现平衡,需要“左边=右边”,即满足“□=□+□”的关系。举例来讲,8+△=□=5,请同学们观察等式两边的△与□,请思考并列举符合等式的数。由此,教师借助于“天平”模型,让学生展开问题探究,从结构性认知中,深入感知“等价模型”的数学意义。同样,在学习《方程》时,对于“方程”的理解,一些学生搞不清楚。我们结合“等价模型”,让学生展开探讨。“30+30=60”观察这个等式,如果“30+x=60”,则请思考,等式中的x应该是多少?再者,对比“30=60-30”与“30+x=60”的关系,引导学生辨析等式成立的条件,进而求解出x的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认到“方程”的意义。由此我们延伸方程问题,某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5人,一共有多少人?如果男生有17人,女生有a人,全班共有30人;如果男生有b人,女生有17人,共有30人。请求出a、b的值是多少。学生从模型建构中,深化对模型思想的理解。

3训练“方法”,理解“思想”

数学是一门大胆假设和严谨求证的学科,所以在学生们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时候,必须要有一种敢于尝试的态度,特别是在进入初三阶段,当学生学习了大量数学知识和方法后,很容易用错方法,导致解题效率低下。在解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猜想,并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数学思想方式,从多个角度来解决同一问题,使学生在猜想中不断地进行探究和论证,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指导、渗透、探索和反思。为使数学思想和方法更好地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分层渗透和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实施分层渗透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数学教学内容,又要把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初中数学各个环节,从更全面的层面上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同底数幂乘法》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底数、指数等具体数同底数幂计算规则进行有效归纳和总结,得到同底数幂乘法基本定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分层指导,这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学生对学习数学、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领会和掌握,存在着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思想和方法集中反映了数学知识的本质,也是一种有效的问题解决工具.为了落实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唯有转变“只见数学知识不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现状,深层次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学生在课堂导入、概念学习、新知识应用、日常解题、单元复习中,逐步完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内化,真正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胜红.初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8):53-55.

[2]段永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1):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