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检康复保健中心 宁夏银川 75001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80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进行分组,每组有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一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健康质量、运动功能三项评分与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质量与运动功能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度87.50%,对照组65.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应用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升神经缺损功能和运动功能,也显著改善健康生活质量,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积极效果。
【关键词】康复护理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神经内科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约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70%~80%。经过临床专业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遗留后遗症,后遗症的恢复情况与治疗后进行的护理效果密切联系[1]。脑梗死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对恢复生活部分自理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往往忽略了患者生理机能的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的速度慢、质量降低[2-3]。本研究探讨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下,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收治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2岁~85岁,平均(67.84±10.62)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5岁~89岁,平均(67.82±9,8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诊断得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2)近期未进行大型手术的患者。(3)家属对临床试验表示支持。排除标准:(1)有个人或家族精神病史。(2)脑梗死轻症无神经缺损或肢体功能障碍者。(3)有颅内占位性病变或颅内感染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1)护理评估:评估对患者的病史、治疗效果、心理-社会状况等方面。
(2)密切观察患者基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神志、瞳孔等。帮助患者良肢位的摆放。(3)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脑梗死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信心。(4)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进食清淡、低脂、高维生素类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5)不良反应预防:定时翻身、温水擦拭肢体,防止压疮。避免跌倒。指导患者缓慢、少量多次进食,防止窒息。
观察组采取常规+早期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如下:
(1)训练时间:在发病数天到1周后,最迟不超过2周,立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
(2)康复训练方法如下:
①主动活动:指导患者通过常规的日常活动,如上举患肢,训练手握笔、拧毛巾、抓握木棒等。
②病床上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起坐、或相关平衡训练。
③正确的姿势引导:引导患者在平卧、坐位和站立时,保持良肢位。
④被动活动:指导家属或护理人员按摩患肢、活动关节。动作轻柔。
⑤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由被动协助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穿衣、如厕、进食、漱口等日常自理活动。
⑥语言早期康复训练:从训练简单的语言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日常的语言表达。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HISS),评分0分~42分,分数越小,代表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越好[4]。
(2)健康质量评分:使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16),本研究重点选用其中5个条目,包括机体活动能力、生理水平、疼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得分范围从0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生活质量越高[5]。
(3)运动功能评分:本研究采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综合运动功能情况,。总分是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越好[6]。
(4)护理干预满意度:在干预后8周,对所有研究对象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干预期间内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估[7]。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组别 | n/例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对照组 | 40 | 31.53±4.23 | 25.78±5.14 |
观察组 | 40 | 32.03±4.45 | 15.52±4.21 |
t | 0.515 | 9.767 | |
P | 0.608 | <0.001 |
2.2 2组患者健康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健康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健康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 机体活动能力 | 生理水平 | 疼痛 | 社交功能 | 心理健康 |
对照组(n=40) | 47.44±18.40 | 48.21±14.26 | 40.12±11.05 | 51.27±10.33 | 39.35±12.43 |
观察组(n=40) | 65.88±14.41 | 67.54±17.68 | 50.25±9.07 | 70.64±8.73 | 57.45±10.24 |
t | 4.990 | 5.382 | 4.482 | 9.058 | 7.108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3 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对比: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
组别 | n/例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对照组 | 40 | 29.35±13.27 | 48.96±8.72 |
观察组 | 40 | 28.78±14.11 | 67.58±6.49 |
t | 0.186 | 10.834 | |
P | 0.853 | <0.001 |
2.4 2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87.50%高于对照组65.00%(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对比(例/%)
组别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n=40) | 10(25.00) | 16(40.00) | 14(35.00) | 26(65.00) |
观察组(n=40) | 14(35.00) | 21(52.50) | 5(12.50) | 35(87.50) |
x2 | 5.591 | |||
P | 0.018 |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以来,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8-9]。为改善患者恢复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成为新兴的护理理念[10]。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原有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了早期的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的康复训练措施,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组健康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缓慢提升肢体功能活动,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也增加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与自信心,恢复效果更好。观察组满意度87.50%高于对照组65.00%(P<0.05),是因为患者的生理功能改善情况较为明显,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操作等各方面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因此,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本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升神经缺损功能和运动功能,也显著改善健康生活质量,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艳.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2):143-144,146.
[2]杨媚.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2):1421-1423.
[3]翁淑静,张梅,来青.分层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2):284-285.
[4]王丹,苏芳.基于健康信念的护理干预结合超早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及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137-139.
[5]蒋传媛.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3,9(15):259-263.
[6]季淑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5):111-112.
[7]马金风,张秀花,李瑞.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80-83.
[8]孙瑜,李娜娜,李瑞芳.早期全面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3,30(7):1108-1111.
[9]方宏莲,刁姝,施萍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790-3793.
[10]谢小丽,刘亚会.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3):4859-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