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双减”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策略”

黎绮雯

佛山市顺德区路洲小学

摘要:双减下语文阅读,我们要让学生静思之,让身于境于情,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通过阅读来学习阅读;其次要明辨之,让才智趋于丰盈,鼓励学生读而辨,进一步转识成智;最后还要笃行之,让认知内化积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双减静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双减政策落地后,如同一股强大的风暴席卷我们的堂。在这个如火如荼的指挥棒下,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从题海战术中彻底解脱出来?

一、静思之,让身于境于情

曾经在自由阅读课中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一开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很认真地读课外书,可不到几分钟就有孩子把手上的书撂下去换另外一本书来看,或者有孩子没过多长时间就迫不及待和旁边结对子的同学开始进行交流。当老师试图走下去问那些孩子刚才看了什么,他们却支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归根究底,他们都是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去阅读。无论是哪种阅读方式,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最好方法就是静静地把整个人沉浸其中,全心去享受它,去领略作者胸中所涵孕的智慧。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要从小培养他们眼到,手到和心到。唯有这样,毫无杂念地走进文本中,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所阅读的文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正所谓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之。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日后定会有所收获。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要从小培养,在开始的阶段我们首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受到真正阅读的魅力。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贴近生活的短小绘本;中高年级,可以慢慢地扩大阅读的范围。双减下,我们亟待拓宽课外阅读的空间,构建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孩子们沉下心来,用一种宁静的心态去接触文本。大量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阅读,让浮躁的心得到滋养,让双减下的自主学习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此外,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上,老师也不要怕冷场,不要焦急于学生的沉默,我们不妨留出静默的时间,允许无言的学生延宕、滞留,鼓励其回味。比如在《搭石》这个课上,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独学成果,有个别学生说出了对搭石的一些理解后就没人举手,课堂上鸦雀无声。当遇到这种断的情景时,我们不妨从这些内容进行引导: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我觉得这一句话写的特别有味道。这里怎么是一排排的?有哪些人走呢?为什么不用连接而用联结呢?此时,稍微停下来扶一把,再让学生重新回到课文当中,融入境中,学生们的领悟就慢慢渗透出来了。情也就随即在学生们的朗读中表达出来了。

二、明辨之,让才智趋于丰盈

在检查孩子们预学情况的时候,曾经看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有孩子把工具书的一些解释和体会一字不漏地搬到上,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可是他却张冠李戴,本来是属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却搬到其他地方去了。还有些孩子估计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以为组长写的肯定是对的,压根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把组长的答案搬到自己那里去了。

记得在一节我们与环境的口语课上,一个孩子分享了自己对于保护环境的好点子其他孩子就人云亦云,殊不知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方法更有闪光之处。在日常的课堂也好,平时的学习也罢,我们总会看到这些让人苦恼的情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阅读课堂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过后我们会不其然发现一到综合练习仍然有部分的孩子遇到同一文本的解读会一筹莫展;或者是部分孩子在课堂上确实能够侃侃而谈,但离开老师后就无法很好地自主学习。这样的情况发生是孩子们没有养成思辨的习惯,他们往往盲目仿效,喜欢随大流,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在盲目跟从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阅读个性。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上,老师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在进行小组展示的时候,有小组展示其中描写海水的段落,他们提到最喜欢那里五光十色的海水,因为觉得很漂亮。这时候,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里还可以用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语。到了评价的环节,同学们都认为这个小组的展示非常好,而且知识非常丰富等等。正当大家都在拾人牙慧的时候,一个声音打破了平静:老师,我要质疑,我觉得这里用五光十色比较好,因为除了特殊的地形外,只有当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才产生这么丰富的色彩。这恰恰是我们的阅读课上最想看到的。学生在课堂里的阅读,目的不在高声分享时的动情,而在于情动平复之后能够明辨之,去冷静地对待别人的理解和重新审视文本,通过这个过程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会在阅读的活动中塑造自己,使情感、个性、才智趋于丰盈。

三、笃行之,让认知内化积淀

当学生真正品出了滋味后,审美活动就进入了悟的阶段,一般就到了阅读课最后的环节,延学升华。这个时候,更加需要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反刍

回想。此时的学生已经接触了语言材料,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让课堂戛然而止,在此时止步了。我们还要让学生笃行之,把前面的认知和感悟内化到自己的心中,用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激发丰富的想象力重新建构,亲历新知识创造的过程,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真情的感染和生命的体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价值观的渗透,精神的引领,是最润物细无声的,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放过这样一个让孩子们成长的机会。

在研读《囊萤夜读》,老师让学生谈谈从车胤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在思考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借助插图,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梳理这篇小古文的内容。接着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联想丰富文本,从而品味到车胤那种恭勤不倦的精神。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说到如果我们也像车胤这样认真勤勉,不知疲倦地去做一件事,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还有部分的孩子也趁此时机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还不够勤奋专注,在往后还要像那样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探讨成长的故事。其实,这个主题的面是很宽泛的,我们不期望学生理解得特别深刻,有什么特别独特的真知灼见。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书本内容和生活串联起来,到底人物身上有什么可以指导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启发学生结合自己身上的经历进行发声,那学生所发出的就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真真确确的,真正具体有用的能镌刻到内心的东西。此时此刻,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不仅仅是在进行文本的解读与品鉴,他们的心灵已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这将是他们成长故事中宝贵的一个时刻。

总之,双减语文阅读,我们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于境于情,最终手不释卷;培养学生养成思辨的习惯,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在相互砥砺对话中使得他们的才智趋于丰盈;除了语文知识和语言的装饰,还要让学生笃行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文质兼美的文本阅读的感染、浸润,内隐地使学生体悟人生哲理,丰富感情世界,学会洞察生活,建构内心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276--278.

[2]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李继星.学力课堂[J].小学语文教学,2018,(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