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兰洪伟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背景是基于当前社会对专业化、实践性和创新能力要求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高校在培养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上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出现,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探索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

前言: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增加,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体育人才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本文旨在探索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路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体育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概述

1.1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定义

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整个高等教育机构醍醐灌顶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才能相辅相成形成的,不仅体育人才需要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脱颖而出,而且要身体力行地能够适应社会体育发展节奏稳步前进,才能够落实创新能力,因此开展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需要不破不立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双剑合璧才能鹤立鸡群成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2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

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体育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并推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备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他们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深入掌握体育科学、运动训练、组织管理等相关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驾驭各类体育项目和活动。此外,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层次、背景的人群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2.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1应用型社会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在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偏向于过度理论化,在体育管理专业中,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侧重于管理理论、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学习,而缺乏实际项目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大量时间被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备考中,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

此外,一些实践课程的设计也存在问题。部分高校的应用型社会体育课程缺乏与体育产业实际结合的项目设计和实操机会,在体育营销课程中,应该提供学生到真实的体育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制定推广策略或参与活动策划的机会,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案例分析,无法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应用型社会体育实践教学不足

尽管理论知识的学习犹如河流的源头,但缺少实践经验就像是没有下游的河床,无法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育管理专业和体育教练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互帮互助从而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实践来相辅相成地培养出解决问题和管理能力。同时结合真实的体育项目管理和运动队伍合作后才能临危不惧地面对挑战从而不破不立地锻炼自身的技能,并逐渐成长为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人才,可以说体育的实践教学经验对于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而言是不可或缺不言而喻的核心一环。

2.3应用型体育师资队伍不匹配

目前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应用型体育师资队伍不匹配。这意味着高校在培养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结构、素质和能力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缺乏与体育行业接轨的经验和实践背景。他们主要依靠教材和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缺乏真实项目和实践经验的支持。当学生需要了解体育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行业标准和运作模式时,教师无法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导致学生对实际工作面临困惑。

2.4应用型社会体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应用型社会体育评价机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具体来说,一些高校过于侧重于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在体育管理专业中,学生主要通过书面考试来评价他们对管理理论的掌握程度,而缺乏实际项目实践和实际管理情境中的表现评估。这种评价方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导致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不理想。另外,一些评价指标和标准存在模糊性和不全面性的问题。对于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的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应该注重其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3.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路径对策研究

3.1 落实应用型社会体育课程

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路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体育管理方向的课程中,除了传授管理理论知识外,还应引入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案例和模拟情境,锻炼出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思维。此外,可以引入社会实践或实习环节,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体育工作,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其次,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体育项目开发与推广的课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团队合作,自主设计并组织推广一个新型体育项目。

3.2 实践应用型社会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为了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体育人才,需要采用多样化、灵活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解决复杂的体育管理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和决策,在体育赛事管理课程中,可以使用真实赛事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规划比赛组织过程,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培养他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另一个创新的方法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教学和实践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参与虚拟实验、模拟操作和在线讨论,在运动训练与技术课程中,可以利用运动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让学生通过模拟运动场景,学习和改进运动技术的应用。此外,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平台,与学生进行跨地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3 培养应用型社会体育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

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社会健康管理专业中,可以增设医学、营养学等相关学科的课程,使学生具备全面的健康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开展前沿研究,推动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重视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鼓励教师参与社会体育项目的实践工作,如组织社区活动、咨询服务等,从而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感知。

3.4 联合应用型社会体育办学与产学研结合

高校可以与社会体育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与体育健康服务机构合作,共同策划并组织社区健身活动,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了解运动健康市场需求,并培养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体育器材制造商、体育赛事组织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学实习、职业规划指导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其次,高校应该积极推动产业研究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开展人群健康管理方案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社会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面临着挑战,但也有机遇。解决师资队伍不匹配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应加强与实际行业接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符合需求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邹志兵,雷志军,皮亦华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困境与突破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6):141-143.

[2]赵伟,李燕,崔岩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OBE理念[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3,37(04):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