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梗抢救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抢救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5月为研究时段,选择该时间内在我院急性心梗抢救的患者54例,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路径抢救,观察组行急诊护理路径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存活率和二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病情评估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存活率等临床抢救指标上,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快速对急性心梗患者展开抢救,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抢救质量,急救意义重大,可进行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梗抢救;黄金时间;二次复发;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出现缺血性坏死、供养不足引发机体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发病急、后果严重,致死自残率很高,因此一旦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务必要采取必要的急救护理,给予再灌注治疗,将堵塞和中断的冠状动脉血流,挽救心肌细胞,积极的减轻患者的预后障碍[1]。基于此,本医院提出建立急诊护理路径对心梗患者进行抢救,旨在提高抢救质量,研究满意,现进行如下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5月为研究时段,选择该时间内在我院行急性心梗抢救的患者54例,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路径抢救,观察组行急诊护理路径抢救,其中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构成比例为19:18例,年龄范围为54-78岁,平均年龄为59.5±2.6岁;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2例,非ST段抬高型6例,ST段抬高型9例,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构成比例为20:7例,年龄范围为58-73岁,平均年龄为57.4±2.4岁;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0例,非ST段抬高型11例;ST段抬高型6例;两组男女构成、年龄、梗死类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开展前提。同时我院伦理会对其研究完全知情且批准开展。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即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全身检查和心功能检查,同时开放静脉通路,未昏迷者指导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根据发病时间采取相对应的溶栓治疗,不超过3个小时的,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溶栓药物静脉注射,减少梗死面积。超过12 小时,判断和确诊患者是否存在造影剂过敏,不过敏者进行冠脉造影,通过外科手术植入支架,开通闭塞的血管,期间配合医生进行心电监护。
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在心血管科内挑选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和主治医师,组成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不定期举办急诊护理抢救培训,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在急救时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对小组成员要实施护理责任制度,确保每个抢救患者的正常开展。定时举行有关于急诊护理路径的研讨会。②规避院内干扰风险:针对本院和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按照造成后果的严重性进行排序分析,危险度较高的要重点进行处理,每月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小组成员配合默契。③具体实施:当患者送入医院后,接诊护理人员立即开展基础病情评估,如测量血压、血糖、心率,将时间控制在8min以内。主治医师立即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取,结合患者梗死表现,做出初步评估,同时配合拥有溶栓权力的医师陪伴在患者身边进行心电图和CT等影像学检查,时间不超15min。将溶栓药剂直接送入手术室和CT室,减少时间。患者入院45min以内要结合病情评估和临床诊断给出溶栓比例。将溶栓药物输入患者体内,急诊护理路径小组要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临床表现,防止出现并发症。事后对本次的急诊护理路径实施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探讨,优化后制定完善的抢救流程,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手术抢救时间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二次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同步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表示,率计数资料用卡方X2显示,并以构成比(%)表示,(P<0.05)视为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手术抢救时间等抢救数据
观察组的患者病情评估、溶栓开始时间、抢救时间上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急救的各项数据()
组别 | 例数 | 病情评估时间(min) | 溶栓开始时间(min) | 抢救时间(min) | 存活率 | 复发率 |
观察组 | 27 | 3.2±1.2 | 28.5±2.3 | 54.6±3.16 | 26(96.29%) | 2(7.407%) |
对照组 | 27 | 4.6±1.7 | 31.3±5.1 | 60.4±6.2 | 23(85.15%) | 4(18.51%) |
t | - | 3.114 | 3.065 | 3.455 | 7.203 | 5.464 |
P | - | 0.003 | 0.003 | 0.001 | 0.007 | 0.019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不及时,会引发恶性心率失常以及严重心理衰竭,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生命周期终止出现死亡,因此缩短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效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传统的护理路径较为被动,局限于医护人员的个人力量,抢救意识有待加强,因此抢救价值发挥不到最大,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而急诊护理路径整合了医院的医护力量,通过多次模拟、经常培训,实施责任制抢救护理的方法,明确了抢救责任,可以做到定时、定责、定向的抢救开展。在王敬[2]的研究中显示到,急诊护理路径可在急性心梗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发挥作用,标准化的时间流程既侧重抢救目的,又侧重抢救效率,极大的提高了抢救的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在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了急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病情诊断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和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活率和复发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说明了急诊护理路径可快速对急性心梗患者展开抢救,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抢救质量,急救意义重大,可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路径可对患者实施及时有序的抢救工作,可减少患者心肌细胞的凋亡,提高抢救质量,利于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杨保华,张可,王春平.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8):184-186.
[2]王敬.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