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对策

何仁平

陕西自然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合理利用和规划农村土地,并且确保农村土地相关制度的规范性。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农村和城市统筹发展的新体系,既可以保证城乡建设的土地需求,合理规划城乡结合部的布局结构,又可以改善农村实际环境,保障农业的需求。基于此,文章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农村土地;规划策略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分析

1.1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为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为环境效益。首先,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社会效益是环境效益的基础,在良好的社会效益影响下,环境效益才能获得更为清晰和正确的发展建设目标,农村土地规划工作的整体状态才能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社会效益与区域性经济发展状态相联系,管理部门需要从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历史经济发展状态的角度,综合分析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并将此类问题与乡村建设工作中的基本矛盾联系起来,从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以及人才应用等角度优化农村土地规划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对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农村土地规划的社会效益产生积极影响,并促使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具备较好的持续性;其次,从环境效益的角度分析,农村土地规划工作与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矛盾。想要做好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在一定程度会对农村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在开展农村土地规划工作时,关键是要减缓这种环境破坏的趋势或者消除此类环境破坏行为的负面影响。实际上,不同农村区域的自然环境状态差异并不明显,这种差异不会存在于同一县、乡之中,其自然环境在气候特点以及地势地貌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似性。此时,管理部门则需要统筹土地规划办法,提升此类规划共走的整体适应性,进而提高农村土地规划工作的可持续性。

1.2因地制宜原则

在一些农村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农村自身环境特点不够突出的问题,其中包括的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农村“物”非常贫乏,农村发展整体相对落后,无论是参与农村发展的“人”,还是与农村发展相关的“物”,均存在发展适应性问题。很多与农村土地规划相关的工作,限于农村自身的资源应用状态,均无法进行,或者根本不具备较好的持续性,属于临时性的发展投入,其并不能为区域中的农村发展创造有效的发展动力。从此角度分析,在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原则时,管理部门也应关注与农村土地资源应用相关的局限性问题。此时,则需要针对特定的农村区域创造发展条件,并将此发展条件与土地资源的应用过程联系起来,通过主动引入一些资源应用类型,拓展农村土地资源的应用边界,这样不仅可提升农村土地规划工作的社会效益,也有利于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策略研究

2.1完善土地规划管理体系,抓好农村土地专项规划

鉴于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资源整合、市场管理时,应当不断完善土地规划管理体系,抓好农村土地专项规划管理工作,使其工作的开展发挥出一定效能与价值。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进行解析可知,由于规划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专项制度,使得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开展效能较低。为此,在实际工作开展阶段,应当不断完善体系建设,突出农村土地的专项规划管理。首先,在土地规划管理制度健全背景下,使得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有效契合。在两者的相互推动下,进而使得农村土地的价值发挥出最大效益,为城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其次,必须不断强化基层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人才服务团队建设,因为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质,将对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落实造成直接影响。为确保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落实的可行性,必须加强基层服务队伍的建设,突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服务团队的精气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得土地专项规划管理工作发挥出一定价值。最后,则需要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厘清,避免两者工作混为一谈。为有效提高相关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则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谋划、战略布局,突出农村土地专项管理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很好化解土地流转的现实矛盾,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稳定有序建设。

2.2根据地区实际采取个性化土地规划模式

农村土地规划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环境采取个性化的土地规划模式。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应当在农村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尝试新的规划方式,并且可以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且有效的土地规划模式向类似环境的地区推广。比如,贫困地区或者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区,应制定以防治自然灾害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对策,比如可以采取集体搬迁,在合适的地理位置建立新型村庄等。又如,在粮食生产的重点地区就要以整治农田为主要方式,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次要方式,并且要对土质较好的农田和耕地设立农田保护区。

2.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农业整体的抗灾能力。这就需要农户能够产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并且能够加强完善农田设施,结合完备的农业配套设施。在实际的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相应的政府部门,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农村土地分片分块开发,同时加强低质量土地的治理工作,结合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打造有力的土地环境。通过有效改善农村土地质量,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的条件,有效控制农业土地生产成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因而在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以此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了有效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相关部门还需要做好法律宣传工作,不断强化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得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加强农业土地资源保护工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针对非法占地的各类行为,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查处和整治,通过做好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措施加强处理非法修建的建筑。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农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意识,在农业种植活动中能够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提升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整体水平。

结语

总之,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与此相关的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应具备较好的体系性特点,并应表现出因地制宜、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属性,这样才能促使农村土地规划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够得到稳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将规划思想细化到具体的农村区域中,分析和总结不同农村地区的特点,从整体上分析此类特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开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关的工作。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则需要以土地规划工作为基础,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进而平衡不同区域发展建设中的土地资源应用需求。同时,更需要考虑与人口分布相关的规划内容,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改善农村土地规划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忍,刘芮彤.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衔接与融合[J].现代城市研究,2021(03):23-32.

[2]胡一婧,时逸.平湖市全域整治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新活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J].浙江国土资源,2021(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