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EPC工程在国内越来越普遍。但目前EPC工程施工中的某些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为此,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业内提供若干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EPC;总承包项目管理;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提高,目前EPC总包已经成为了国内各种工程项目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方式是指承建方在接到施工企业的重大任务时,按照施工企业的要求,在设计、采购、施工、投入运营等各方面进行施工。总体而言,在签订总承包协议的情况下,必须对项目的质量和成本进行控制,从而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为此,文章结合某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就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达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工程项目不断向前发展,对施工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新的需求。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一种崭新的项目管理方式被有效地提了出来,即目前较为普遍的EPC管理方式,即一种总承包的工作方式。在实施特定的工程项目时,要在特定的任务中取得相应的利益,并在具体的合约支持下,规范管理整个工程系统中的每一个建设单元,确保其规范有序的实施。显然,在实施EPC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剖析,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保证总承包的质量和效率。
1.1优化整体效率
EPC模式采用总承包的形式进行总体计划,通过制定项目的战略计划,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各个部门的协调下,开展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制定、项目的沟通,将加快审批、把控监督、提高效率有机结合。此模式既能确保施工信息沟通的准确高效,又能有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工期如期进行,从而确保项目按时完工。
1.2设计主导
从项目前期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到实施阶段的施工图设计、施工方案确定,EPC模式的设计主导作用体现为设计贯穿了项目的大部分阶段。设计工作统筹考虑施工可行性、施工设计优化调整之间的紧密关系,设计各阶段的进度计划需与施工现场、材料设备采购进场等进度协调匹配,确保设计进度节点符合各子项工程各阶段进度计划要求。
1.3减少工作量
在项目实施中,EPC模式的职责更加清晰,可将项目功能合理划分到项目的各个环节,确保工作量合理分配,同时也能便于相关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规范执行。既有效避免了工程更改等复杂风险,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确保工程正常进行,提高工程质量。然而,目前施工行业实际运用EPC模式尚存在一些局限性,以下重点对工程建设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剖析[1]。
2.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一体化组织协调性不足
EPC模式集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能实现施工各阶段服务主体的融合和衔接,有效推进建设进度,执行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但目前的实际操作中,EPC模式基本是采用联合体招标方式进行,本质仍是设计、采购、施工相互独立、层层分包转包;相互的协同性不强,各司其事,设计与施工没有统一的目标和行动,使得EPC模式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2.2施工现场管理结构复杂
EPC总承包方按照项目分类分包的方式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使得施工管理结构层级增加,管理难度增加。施工中,指令传达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层级逐级传达,很有可能会造成内容传达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的施工效果,并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利益造成损伤,还会对现场施工的质量以及进度带来严重的影响[2]。
2.3质量控制亟待强化
一是EPC模式通常采用总价承包方式,由于项目总投资额有限,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总承包单位往往会降低材料和装备的采购成本,或压减设计功能,导致工程质量下降。二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作为联合体,较难实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容易出现设计单位给施工单位开绿灯的情况,达不到高质量、严要求的建设目标。三是业主通过EPC合同对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管,在工程实施过程参与程度低,控制力度较低,且将建设风险转移给了EPC总承包单位,一旦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或财务出现重大问题,项目也将面临巨大风险。
3.EPC模式管理重要流程
EPC项目启动,包括组建项目部、项目管理计划、项目实施规划等。设计阶段,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设计图纸交底、设计变更等。项目审批,即报建审批。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计划、土建施工招标、设备采购等。施工管理,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施工过程验收。其中,施工准备包括办理施工许可证、编制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协调施工总平布置、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过程包括协调施工界面、协调各单位、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费用管理、HSE管理、协调组织施工变更等;施工过程验收包括分部分项验收、基础工程验收、主体结构验收等。项目验收移交,包括项目验收、试运行,项目收尾、移交,保修及服务等。
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必须满足施工实际需要,尽量详尽、准确;设计交底需听取发包人、监理及施工分包商的意见,完善设计;设计应对全部设计基础数据和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并经发包人确认后使用;设计应建立设计协调程序,协调和控制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关系;设计优化,使本设计既满足发包人的功能要求,又符合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采购阶段,设备及材料的采购计划编制数量要准确、执行标准要明确、供货日期要符合进度的要求;对材料、设备的供应商必须进行现场考察,供应商必须满足设备、材料质量、工期的要求;设备及材料的开箱验收及进场验收要严格、细致,要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方可使用;验收记录或验收报告要及时、齐全并请监理及时签字确认。施工阶段,进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变更控制、施工费用控制、施工安全、标化工地管理,分项、阶段验收管理,按要求的工期全面完成施工任务;施工文件要与工程施工进度同步形成,经批复的分项工程的开工报告、隐蔽工程的签证验收,按合同和监理要求完成验工计价资料。
4.工程实例
某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总规划蓝线面积88公顷,规划绿化用地96公顷,附属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5.27公顷。其中,河道工程包括新建500米生态护岸、1座拦水坝。水质净化厂工程包括新建1座水质净化厂,近期2.5万吨/天、远期5万吨/天,总占地约3.5公顷;1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1.5万吨/天。建筑工程包括新建2座便民能源站、2座配套用房、6座驿站,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5个重点建筑区(含4个商业街区、2座配套用房、1个游泳馆、2个球馆、3个运动场等)。
5.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提升策略
5.1通过初设确定标准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市规〔2019〕12号)的规定:“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应当在初步设计审批完成后进行工程总承包项目发包。”非政府投资项目也可参照此规定来实施。在EPC招标前,通过初设单独招标的方式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确定设计方案、主要建设内容的工程量清单、机电设备的技术规格等,以此保障EPC招标的工程造价准确、费用明晰、设备工艺需求明确等,从而避免实施过程发生过多的设计变更或方案调整等。
5.2加强设计管理
首先,在EPC模式下的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作为主导单位,能提前掌握工程相关资料,充分把握业主的意图,为设计工作谋取更充分的时间;各分包单位作为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各方相互交流理念和想法,形成新的知识信息系统,可带来新的设计灵感。这种融合客观上能减少设计变更和现场施工签证的数量,有利于控制工程费用和工期。其次,设计阶段最为影响最终的工程结算,因此设计阶段对工程总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通常签订总价合同的EPC项目则影响更大。整个项目管控始于设计阶段,作为项目起始阶段,其每一步骤都会对后续工作产生方向性影响,决定着后续各阶段在质量、工期、成本上的表现。
5.3 组建施工现场管理部门
由于EPC项目按分类分包的方式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层级复杂。为此,可以组建专门的施工现场管理部门,熟悉现场施工过程各阶段,掌握各项施工步骤内容,合理布置施工作业面,高效分配施工人员,为后续施工步骤提供便利。具体来说,EPC总承包单位需加强与施工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及时掌握涉及到的交叉施工作业问题,做好前期准备。在合同中,精准划分所有涉及到的交叉作业内容。通过安排不同作业的进场时间,能有效区分工作内容,科学组织施工进场,合理安排施工内容,保证现场施工平稳有序开展。
5.4控制成本费用
总承包单位系统负责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工作,因此EPC模式可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建设成本,将设计方案、设备采购、工程技术等良好结合,缩短工期,减少费用。同时,也能有效解决设计、设备、施工等方面的冲突,各单位在设计阶段可以充分交流和交换意见,能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有利于缩短工期。缩短工期可明显降低工程管理费、设备材料的摊销费。并且,EPC项目的成本和合同管理者都要参与投标报价、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项目成本和费用的管理过程。造价管理者在项目前期提出成本费用管理计划,可有效避免后期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失误和冗余内容。
5.5结合全过程咨询服务
全过程工程咨询包括策划咨询、前期可研、工程设计、施工过程管理、竣工验收、运营保修等各个阶段的管理服务。对于某些总承包单位,缺乏专业的工程造价经验或缺乏专业的设计及建设团队,其对EPC项目的总体把控能力尤其是技术手段控制方面稍显薄弱。因此,可通过采用全过程咨询服务对设计方案、承包商的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把关,对设备及主材等的规格、采购及安装等需求进行控制,全程管控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从而达到有效管控施工进度、保障施工质量的目的。
5.6提升管理水平
总承包方作为协调各方的纽带,承担了大部分建设和组织计划的任务。管理人员应当能够及时发现EPC模式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预警,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提升管理能力,还要提高专业素质。首先,按照专业清晰地划分各方职责,落实到各专业的负责人,认识自身的责任重要性,避免出现因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乱提意见的情况。其次,做好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管理人员的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队伍合作能力,避免因个别成员失误原因使整个项目出现重大缺陷。再次,注意沟通协调过程中的留痕存档工作,留存与其他单位的文字、影像等管理沟通记录,避免后期的责任不明与推诿扯皮。
5.7防范项目风险
由于EPC总承包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性设施领域,且存在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总价固定等因素,风险系数较高。总承包单位在承揽EPC项目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一般分为自身能力风险、合同签约风险、合同履约风险、工程交验风险及合同外风险等。根据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总承包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风险防范:认真评估财务能力,调查了解资金安排、融资情况及财政状况等;详细开展前期现场调研,现场踏勘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交通、气候等条件,并对项目工程资料及设计要求结合分析;比较选择合作单位,在选择设计单位、分包单位、供应单位时,综合考虑其是否具有同类项目的经验和业绩,以及管理人员水平、投入技术力量、报价等因素;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项目成本,在保证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优化方案;熟悉合同款项,增加合理费用,可以合理提出新增工程内容,要求补签协议,增加项目费用;动态管理HSE因素,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安全因素等,HSE负责人要及时识别评估,并快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6.结语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助推EPC模式发展,主管部门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价值认识在逐步增强和深入,推行的措施也更具体。在目前的实际建设市场,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政府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工程总承包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建筑单位竞争大规模投资类项目的主要市场。同时,也要认识到EPC总承包项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不确定性较大,风险较高。因此,有效的EPC项目管理平台不单包括施工进度管理,还涉及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计划和合同等方方面面,总承包单位需要从多个层级多个专业进行优化,才能高质高效推动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岗. 基于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房地产业,2021(19):108.
[2] 成运动,雷宇,王莹. 浅析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J]. 建筑实践,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