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

冯秋英

东莞市寮步世纪腾飞幼儿园  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园本课程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先锋。但在理论研究中,对园本课程价值的选择与方向、文本的建设与实施、评价的机制与成效等领域还缺乏关注。园本课程的实践也出现了概念认识模糊、本土文化缺失、育人功能狭隘等问题,偏离了园本课程的初衷。阳光代表思想、知识、爱心、健康、快乐,是公平、合理、正义、无私的象征。阳光教育意在用阳光的方法去教育幼儿,“阳光教育”园本课程旨在通过阳光课程的实施,培养健康、快乐、活泼、灵动的幼儿。

关键词: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实践

引言

园本课程是当前乃至未来幼儿课程阳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幼儿阳光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园本课程的好坏与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密切。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是长期且缓慢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幼儿园需始终围绕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合理融入全新的教育形式,以使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还要在保证多方参与的同时,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园本课程才能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更好的开发与建设。

1.关注游戏活动中生成经验的连续性

幼儿经验的形成与构建遵循一定的轨迹,教师在关照幼儿经验建构的基础上,清楚地明晰游戏是基本的课程组织方式,把新的经验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主动去发现与联结。如小班幼儿在玩竹棍的游戏中,通过竹棍与铁架的组合探索,生发出搭竹楼、溜滑梯、解救小动物等一系列的自主游戏,同时建构起与平衡、穿插、长短等相关的经验。若一直只是固定的材料与环境,幼儿慢慢会失去兴趣,或者活动持续的时间会缩短。因此,到了中班之后,教师基于幼儿原有的经验与游戏的基础,为幼儿重新提供了长短、粗细对比明显的竹棍以及可多元组合的竹片板,支持幼儿把游戏的空间拓展到户外,还支持幼儿在更加多变的空间与材料中完成经验的不断累加,从而创生出穿越火线、抬花轿、让球不会掉下去等更加复杂的合作性游戏,对空间的感知、造型的建构、距离的判断及社会性能力等新经验也逐步获得。

2.园本课程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促进

园本课程的核心主体是园所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园本课程的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构建园本课程的同时,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指明方向,激发内驱力,引导教师真正走上课程建设的道路。首先,要了解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发展情况。每位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同,专业发展方向和擅长领域也不相同,因此,对于园所教师群体的分类定位很重要。每个人在课程建设中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承担相适应的任务,会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要激发教师的专业内驱力。和幼儿一样,教师只有自我驱动,才会有创造发展的不竭动力。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专业引领、阶段性成绩回顾与肯定、适当的物质回馈等举措,能够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内驱力。能在推进课程建设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以我园园本课程建设为例。我们将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组成课程内容研发组,负责筛选、确定课程内容,撰写活动方案等,将信息技术过硬的教师组成课程资料整理组,负责形成照片、视频等课程资料,将创意点子多的教师组成体验类活动研发组,负责体验类活动的设计与研发,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有力推动了园本课程的建设。

3.在智慧场景下,提升了教师的园本课程开发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师是园本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对园本课程的开发是我园进行课程优化的过程。在传承原有的园本课程的基础上,笔者借助智慧场景的优势,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慢慢脱离以“课”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最终达到对知识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在系列跳绳活动中,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幼儿跳绳中存在的问题,在组织活动时重点解决共性问题,借助微信、钉钉打卡等形式,增加了师幼、幼幼之间的交流、互动,拓展了园本课程实施的时空界限,赋予了教师自主实践的空间,帮助教师提高了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借助智慧场景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打破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时空限制和资源限制,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了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转变。一开始,教师对信息技术过度依赖,到寻求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之间的平衡,再到信息技术为园本课程服务,教师对信息技术有全新的认识。例如,如何筛选适宜的跳绳视频内容满足幼儿需求,如何借助智慧场景精准分析幼儿的自主性发展需求。最终,教师能够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提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4.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预期。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力求从幼儿的角度,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保证课程的正常实施。首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确定课程的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是分不开的。例如,幼儿园采购了一台孵蛋器,教师将鸡蛋放入孵蛋器尝试孵化小鸡,幼儿对孵蛋器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生成“你好,小鸡”的课程。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将观察和记录小鸡的孵化过程、探索小鸡孵化的条件、寻找照顾小鸡的方法等作为主要内容,为接下来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其次,应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关注点的变化对课程目标进行动态调整。课程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基于儿童视角,需要观察课程实施中幼儿不断生发的兴趣点进而调整课程目标。如小鸡在出生后不久死去,幼儿在伤感的同时产生困惑,于是就有了阳光教育有关的课程目标。

5.形成完善的园本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实践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驾护航。要科学建构和实施“成长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幼儿园就要从制度上确立该园本课程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从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确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激励等方面确保“成长阳光教育”园本课程能够顺利实施。例如,幼儿园可以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汇编成册,以便教师能够随时查阅幼儿学习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性文件;还可以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研讨来探究“成长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6.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园本课程的评价目标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在园本课程的开展与实践过程中,课程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幼儿园在开发与建设园本课程时,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内容基础,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能够体现幼儿园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还要能够充分展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有助于优化园本课程效果。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开发与建设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时,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刻关注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对幼儿进行个性化评估,以确保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结语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幼儿园科学实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教师成长、充分调动课程资源。在发现、质疑、反思、顿悟的过程中重塑幼儿观,发现更真实的幼儿,实践更有意义的幼儿阳光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伟.生活实践场中儿童社会性学习与发展[J].福建教育,2022(16):36-37.

[2]刘传莉.幼儿价值观教育融入美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03):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