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721198804082410
摘要:地下室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而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是地下室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基坑围护施工涉及到许多危险因素,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基坑围护施工监测和应急措施,对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监测;应急措施
引言
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监测与应急措施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监测与应急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一、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的监测措施
(一)地表位移监测
地表位移监测是通过放置地表位移监测点,监测地下室基坑周围土体的位移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土体下沉、滑动等异常现象。通过地表位移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地表位移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定位和测距仪测量等。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通过测量地表上的控制点来计算地表的位移情况。全站仪通常安装在固定的控制点上,通过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来判断地表的位移情况。GPS定位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可以实时测量地表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坐标,并通过计算坐标变化来判断地表的位移情况。测距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距离的仪器,通过测量地表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地表的位移情况。地表位移监测需要在地下室基坑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监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围的不同位置,以覆盖整个施工区域。监测点的数量和布设密度应根据基坑的大小和土体的性质来确定,一般应满足监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基坑深度的1/3。在地表位移监测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和记录。测量可以采用人工操作或自动化设备进行,具体方法取决于监测点的数量和布设情况。人工操作通常适用于监测点数量较少的情况,操作人员使用测量仪器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自动化设备适用于监测点数量较多的情况,监测仪器可以自动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存储在设备中,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二)支护结构监测
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地下室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其安全性。在支护结构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测量支撑体系的变形和开裂情况,以及监测支撑材料的应力和变形。测量支撑体系的变形可以通过倾斜仪、水平仪等仪器进行。倾斜仪可以测量支撑体系的倾斜角度,水平仪可以测量支撑体系的水平度。这些测量数据可以反映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如是否倾斜或沉降等。此外,还可以使用测距仪等仪器测量支撑体系的尺寸变化,以判断支撑体系是否发生变形。另外,监测支撑材料的应力和变形可以通过应力应变传感器进行。应力应变传感器可以测量支撑材料的应力和变形,从而判断支撑材料的受力情况。当支撑材料的应力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可能会发生开裂或变形,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支护结构监测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应根据地下室基坑的施工情况和支撑结构的特点来确定。在施工初期,监测频率可以适当增加,以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支撑结构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施工结束后,可以减少监测频率,但仍需持续监测一段时间,以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渗流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渗入可能会对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进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常用的渗流监测方法包括渗流压力计和渗流计。渗流压力计可以测量土体中的渗流压力,从而判断渗透能力和渗流方向。渗流计则可以测量土体中的渗流速度,用来评估渗流的程度。这些监测设备通过实时记录渗流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渗入的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判断渗流的程度和方向。在进行渗流监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通常会选择基坑的四周或周边地区进行监测,以便全面了解地下水的渗流情况。监测点位的设置要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通常会选择深度不同的监测孔位,以覆盖不同深度的渗流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渗流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来确定。在施工初期,地下水位可能较低,渗流较少,可以适当降低监测频率。而在开挖深度增加、地下水位上升的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率,以及时发现地下水渗入的情况。
二、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的应急措施
(一)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遭遇突发情况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应对方法的详细计划。预案应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型、应急人员的组织体系、应急设备的调配和使用方法等内容。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包括地下水涌入、土体塌方、围护结构失稳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应对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其次,应急预案需要明确应急人员的组织体系。在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过程中,应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应急指挥中心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包括工地负责人、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应急指挥中心应建立明确的指挥体系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指挥的有效执行。另外,应急预案需要明确应急设备的调配和使用方法。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中可能需要使用各种应急设备,如泵车、抽水设备、紧急排水系统等。应急预案应明确这些设备的调配和使用方法,包括设备的存放位置、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设备的维护保养等,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
(二)应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现场是一个高风险区域,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安全警戒线,以提示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标识应醒目、易识别,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以防止因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而引起的意外事故。其次,应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设备。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涉及多种危险因素,需要配备适当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安全鞋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单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施工人员是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中最直接受影响的群体,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施工单位应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同时,施工单位应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以确保其了解工作内容、职责和安全要求。其次,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1]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安全知识、施工现场安全要求、应急处理方法等。同时,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四)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因此需要建立起沟通协作的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相关部门和专业应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施工进展和安全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施工单位应建立信息共享和传递的渠道和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专业传递施工信息和安全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相关部门和专业应积极参与信息共享和传递,及时反馈问题和意见,共同维护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2]
三、结语
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监测与应急措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监测和应急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涌流、土层失稳等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和应急措施,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加强对工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监测与应急措施将为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翁豪.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监测与应急措施[J].城市建筑,2013(18):81+88.DOI:10.19892/j.cnki.csjz.2013.18.072.
[2]陈俊杰.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监测与应急措施探讨[J].福建建材,2012(0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