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探讨

刘礼凤

身份证号:43041919810421709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但也使得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财务风险与日俱增。在此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财务风险管理现状深入分析,有效规避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降低其给企业所造成的财务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此,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并针对性地探讨了其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 U628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关系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现阶段很多企业都面对着财务风险过大等一系列的现象,财务风险过大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时的整体效益降低,甚至会出现由于财务控制质量较差而导致企业破产等一系列状况。为此,现阶段需要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以及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哪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概述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企业的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企业生产的效益产生影响,一方面降低经济收益,另外还会对企业在社会上的信誉造成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涉及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财务活动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么是财务活动实现了预订的经营目标,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收益,另外一种是财务活动没有实现目标,导致企业的运行出现经济损失。此外财务风险所具有的全面性,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要企业有财务活动,必然会伴随着财务风险的出现。财务风险还具有不确定的性质,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越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越高,而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低,其伴生的财务风险就越小。

2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2.1垫资风险

建筑项目有着施工时间长、施工工序繁琐等特征,其结算方式通常都是按月办理,这些资金主要都是施工企业先行垫付,然后在工程验收完成之后收回垫付资金。这种垫资无疑会增加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因为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一旦验收不合格,就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竞标能力。另外,垫资施工还会增加资金不能按时收回的风险,如果没有根据合同要求收回垫资,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将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况。

2.2财务内控能力比较弱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属于“后起之秀”,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发展,从而忽视了企业内部职权管理的问题,然而一旦企业职权管理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能力。企业高层在职权安排过程中弱化了一些部门的权利,这就导致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跨部门管理的问题十分严重,就拿财务部门的管理来说,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直接听命于财务部门主管,可是由于财务部门主管与企业高层职权不统一,部分企业高层可以直接控制财务部门主管。这就导致企业高层若是在工作中需要调取企业内部资金,无需任何审批流程也无需向财务部门主管通报,就可以直接命令财务管理人员调度资金,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失去了控制,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

2.3技术层面的风险

建筑企业往往存在较多的机构部门,财务工作也涉及较多部门的内容,为了良好地应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专业且丰富的理论常识,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地开展财务工作。财务从业人员想要提高技术水平就要对常见财务风险做好识别、辨识,并且科学地防范和管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各项风险。如果财务从业人员无法正确地判断业务操作、收入经费、固定资产计价方面的会计处置工作,或者误解了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会计政策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得到准确的财务信息,造成企业决策制定不合理,甚至出现较大的财务损失,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可见,技术风险不但会对建筑企业自身战略运营目标能够高效实现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和能否顺利落实。

2.4资金风险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中,资金风险作为最大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施工过程中垫付资金带来的风险隐患。由于建筑企业数量众多,而施工项目相对较少,导致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建筑工程项目承包时,业主通常会在招投标文件中要求承建方垫资建设,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外流。而建筑市场的竞争无序化,缺乏均衡性,在建筑工程的业主选择施工企业时,常常提出不合理条件,而施工企业为获得项目,垫付资金,增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的企业因无法及时收回工程款而影响自身的正常运转,严重的甚至走向了倒闭的境地。

3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从实际的企业管理和运行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运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有效的控制风险成为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抵抗风险和认识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一方面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获得正常的经营与生产,另外还可以促使企业获得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5]

3.1企业层面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想要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并且降低企业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首先要从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这一角度分析,提升各级部门对于内部环境控制的认知,并且尽可能地降低在财务管理时所面对的财务风险。要求各个部门的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大力配合其工作,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要求,并且落实相关制度以及规定,促使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提高财务控制的整体质量,明确财务控制的相关规划,以多角度、多视角思考如何将内部控制制度彻底的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提高财务管理的执行有效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大的或者是小的经营管理项目,都应该将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融合,降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的一系列风险[4]

3.2加强企业合同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运行中,施工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用工合同等等发生风险的概率较大。在签订相关合同的过程中,一是要遵循公司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严格报审;二是要关注重要的合同条款,如:工期、违约责任、安全质量、计量付款方式等等,对合同内容能够充分的理解和分析,并且充分考虑背后存在的经济纠纷,并落实不同主体的相关责任,不能由于自身的疏忽出现条款上的差错,另外还要降低由于责任划分不合理等情况导致的问题。在工程索赔等合同条款的内容上,应当避免企业由于施工设计的变更导致停工,企业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合同也会出现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对合同的审查,对于一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合同进行商议和修改,防止后期由于合同问题出现[3]

3.3全面创新企业财务部门监管体系

首先建筑企业应与时俱进,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转变传统财务监管模式,认识和意识财务风险与成本管理以及时间价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使财务监管更具有现代化特征,进而全面创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其次应合理调整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在重视财务管理人员培养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其专业能力,让工作人员可以做到各司其职,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全面发挥出自身的约束力,进而保障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和开展;再次应全面树立风险意识,指导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风险控制与预测能力,让工作人员可以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识别和认识到各种风险隐患,然后运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和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建立信息化平台,在管理中渗透信息技术,进而实现多元化的财务监督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财务数据的统一整理和汇总,同时还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借助网络表格来进行数据信息的审查,进而掌握财务管理的实际内容,进而使其更加顺利的完成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拓展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范围与有效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3.4完善组织机构,推进财务与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专业人员技能,加强财务与业务部门协同控制

为了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施工企业可以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财务内控工作中,将企业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保证项目管理与财务内控工作融会贯通,使得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更加准确。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财会人员专业能力,将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以保证财会人员的工作与管理方式更加高效,从而推动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性,保证企业内部做到共同发展[2]

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应重视财务风险的全面把控。然而,企业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诸多财务风险,如:投标风险、财务预算风险、合同风险、资金风险等,这些风险极易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投标风险的控制,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风险管理机构,加强各项风险控制,全面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1]

参考文献:

[1]李小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探讨[J].财经界,2020(26):121-122.

[2]唐文俊.探究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2020(26):168-169.

[3]王伟.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与防范对策[J].财会学习,2020(24):38-39.

[4]程晓丹.“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20(24):164+166.

[5]黄泳鑫.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0(0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