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中医针灸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1

下腰痛中医针灸治疗

朱翔宇

龙马潭区鱼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泸州 646000

一、下腰痛的概念

下腰部是指腰骶关节为中心的解剖段,狭义的指腰四椎体到骶骨这一段,广义的可包括腰二、三椎体以及双侧骶髂关节及其邻近组织。由于此处含有马尾神经和构成坐骨神经的脊神经根,故其症状范围除见腰部外,还涉及臀部和下肢。内科和妇科的许多疾病均可引起腰痛,但本文所论述的下腰痛实指下腰部本身的疼痛性疾患,多属于骨伤科、神经科疾病范畴,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广义的下腰痛可包括先天性疾患、退变性疾患、外伤性疾患、炎症性疾患、肿瘤性疾患等数十种疾病。针灸的适应病证主要是前三类,尤其是退变性疾患。这三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主要是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腰部异常应力的作用是下腰痛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多数情况下,两者互为因果,而腰椎骨与关节、神经等结构的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缺陷常常是下腰痛发病的潜在因素。

二、病因病机

下腰痛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三类。

一为内因:以肾虚为主。肾往骨生髓,经“贯脊属肾”“腰为肾之府”,故腰痛多责之于肾。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腰者,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痛与肝、脾也有一定关系,肝肾同源,精血互生,又肝主筋,肝血不足或郁怒伤肝,可导致筋脉弛纵而发为腰腿痛;脾主肌肉,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脾虚则腰部肌肉痿弱无力,或水湿内生,阻滞经络,均可导致腰腿痛。

二为外因:外因为感受风、寒、湿之邪为主;或露卧受凉,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之邪入侵,使经脉气机闭塞,不通则痛。直接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下腰痛较为少见,热证腰腿痛,多为内有郁热,或由风寒湿之邪郁而化热所致。

三为不内外因:或过度劳累,或用力姿势不当,或跌仆撞击,损伤腰肌、脊柱、筋脉,致使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络脉阻滞而发为腰痛。下腰痛的发病,多与肾虚有关,如张景岳所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上述之外因和某些不内外因,亦够在肾虚的基础上才起作用,例如强壮之人,即使触冒风寒湿之邪也不发病,所谓”勇者气行则已,怯则著而为病也。朱丹溪曾曰:“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坠伤与志作劳,种种腰痛,见而层出埃。”

三、治疗原则

下腰痛可参照中医有关“腰痛”“痹证”病的论述辨证施治。治疗方法丰富多彩,有大量临床报道。但如何克服针灸治疗中的盲目性,将散在的经验纳入系统的治疗规则中去,这仍是一个需在探讨的问题。本文试提出治疗下腰痛的五条原则:

1、经络辨证,疏通经脉

下腰痛是下腰部的局部疾患,因该处含有丰富的脊髓神经,故常出现下肢牵涉痛和放射痛,可根据疼痛的部位进行经络辨证,然后循经取穴,这样治疗才有针对性。《素问刺腰痛篇》就是根据腰痛的发病部位和兼症情况来分经论治的,其辩证之详,令人折服,不仅分别论述了足五经的腰痛,还提到“解脉”“同阴之脉”、“肉里之脉”等九种经脉的腰痛。临床上足太阳、足少阳经型腰腿痛最为多见,有时可见足阳明、足厥阴经型腰腿痛。经络阻滞是下腰痛的基本病理变化,使针感沿病经传导,可取得疏通经脉、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临床上见到下腰痛患者针灸疗效不佳的病例,多因不辨经络、针感局限所致。于具体的用穴,则可根据各自的经验灵活选用。

2、重视督脉,近取夹脊

根据下腰痛疾患多由脊椎退行性病变所致,面督脉行于脊里,为“阳经之海”故刺激督脉经穴和邻近的华佗夹脊穴,能振奋督脉和下肢各经脉的功能,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正本清源的治疗目的。督脉穴可取病椎附近的穴位,取远离患部的穴位,如人中等;夹脊穴则一般取邻近患部的穴位。局部压痛可酌情选用。

3、刺激效点,运动患部

下腰痛常有局部肌肉、韧带纤维的痉挛,肌腱、关节的错位。这时若能刺激远离患部的经验有效穴(如坐骨神经痛穴、腰痛穴、委中穴等),同时使患者旋转下腰并逐渐加大旋转范围,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针刺和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大概是通过经络的信息传导,使患部在运动中解除瘙痒、消除错位,甚至使突出的部分髓核还纳。这就是针刺方法激发了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的结果。

4、多法配合,各取所长

针灸疗法的治疗手段很多,可根据不同方法的特长选择使用。如寒证、虚证多配合灸法或拔罐法;热证、瘀血证可行放血疗法;痰、湿证可配用脾胃经穴;症痼疾可加火针、水针等,必要时还可配合以其駝方法。

5、缓则治本,巩固疗效

因下腰痛以肾虚为发病之本,故病情缓解后,不能“中病即止”,而应着重补肾壮腰,如《证治汇补》所言:“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元,养血气”。针灸补肾俞、命门、元、太溪、复溜等穴,可巩固治疗效果。

以上五项原则必须综合运用方能取得最佳疗效。临床上需要克服以下几种片面说法:一是丢弃中医理论指导,不讲辨证施治。或头痛针头、腰痛针腰,只针一二个经验穴位。二是虽讲辨证施治,但不了解针灸疗法的特殊性,套用内科的脏腑辨证方法而忽视经络辨证,结果是治疗缺乏针对性。三是强调经络辨证、循经远取,但否定或忽视局部用穴。这些都影响针灸治疗下腰痛的疗效。笔者的治疗步骤一般是先针经验有效点,同时活动病人患部,让患者看到即时疗效,树立信心,以便进一步配合针灸治疗;然后针刺若干局部穴和循经远道穴,这样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若效果欠佳,再配合其它方法,注意整体调整。待患者病痛缓解后,-定要告诫其作巩固治疗,否则容易再犯。后期以补肾为主,同时注意调整各脏腑的功能。笔者遵循上述原则后,在治疗下腰疾患时觉得比较有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