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无小事,要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严格监管。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式总体来看是朝着良好的形式发展,我国打击食品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但是,目前乡村食品安全问题复杂,由于工业的污染,农药的乱使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乱用,造成了食品安全的诸多问题。对于监管人员和资源需求大,却存在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力度小,监管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使乡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二、乡村食品安全面临的几大问题
在食品安全整体形势不断向好的新阶段,乡村食品安全相对薄弱的问题更加明显。因监管体系的薄弱或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乡村地区成为假劣食品倾销和伪劣食品生产加工的“重灾区”。乡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城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首先会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城市食品的原料主要来源于乡村地区,如果乡村地区食品安全发生问题,将会影响整个社会层面的食品安全。
1、乡村食品安全监管形势严峻
从近年食品抽检不合格结果分析来看,乡村地区的食品风险因素多来自于食品小作坊、农贸市场和小餐饮店。对于食品小作坊,生产设备陈旧,制作工艺落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经营规模一般以家庭作坊形式为主,加上采购的原辅料存在农药、添加剂超标,直接导致了食品源头存在安全风险。对于农贸市场领域,即便是市场内部摊贩,也存在健康证过期,索证索票意识不强,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的现象,同时在市场周边存在大量流动摊贩,贩卖自己种植的农产品,食品安全无法保障,出现问题难以溯源。对于小餐饮经营领域,乡村集镇的小餐饮普遍卫生环境较差,食物加工规范执行不到位,餐饮具消毒不合格等现象,同时农村家宴等集中聚餐场所卫生状况堪忧,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实际监管效能较差。
2、经营者与消费者安全意识淡薄
当前乡村食品经营主体绝大部分是小规模的经营方式,经营场所环境较差,设施设备陈旧,食品经营者多为留守老人,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参差不齐,导致乡村食品安全存在潜在风险。经营者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经营意识,不重视索证索票和规范管理台账,相关食品安全制度未完全落实并执行。另外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稀少,可选择商品较少,再加上收入不高,导致乡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通常因为价格而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在乡村地区销售规模大,且遍布广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食品安全。
3、基层分局监管执法力度不足
在乡村地区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往往在食杂店和小超市均会发现有过期食品、三无产品和标签不符合规定的散装食品,由于经营户是一些老人和妇女,执法人员也多数以管代罚,以人性化的提醒为主,以严格执法为辅的监管方式,这为乡村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阻力。另外,乡村地区监管面很广,1名监管人员要负责2至3个乡镇的监管,往往力不从心,除了食品安全监管之外,基层分局还要承担药械、特设、知识产权等多项监管任务,也要为政府分担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打非维稳等工作。按照现行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应对各级部门交办的文件、任务名目繁多,基层监管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保障食品安全监管。
三、乡村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包括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也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明确方向,要求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监管机制和方式方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同时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资源整合,充实监管队伍
首先,整合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和城市管理局的监管力量,合理统筹,按照管辖区域面积、人口数量、食品经营单位数量等因素科学配备监管人员。同时在纵向上要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既要考虑基层人员的上升机制,确保监管人员权责一致,在横向上要理清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做到分工明确,监管有力有据有节。其次,要扩大监管人员培训范围。上级部门组织监管专项培训要辐射到乡镇级监管人员,尤其是现在各村居的食品安全协管员都要纳入,可以用视频在线培训、增加检查实战等方式,确保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是简化考核。要改革考核机制,奖惩并用,有效发挥考核对监管人员的激励作用,重点在于简化考核条目,为基层人员减负,轻装上阵。转变到对专业能力的考核,尤其是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程序正当性,不断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监管合力。
2、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第一是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渠道。乡村地区信息流通不畅,作为监管部门可利用村居广播,发放传单,集中村民宣讲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常态化宣讲工作,
不断提高乡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水平和防范维权意识,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健康理念。第二要营造全民参与氛围,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渠道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让公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搭建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听取民意,引导公众主动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例如今年我市开展的“你点我检”活动,让消费者“点”出关心的食品,根据消费者选择的食品进行安全检测,通过让消费者参与其中,这样提高了食品抽检的靶向性、科学性,不仅让公众了解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也学习了更多食品安全知识。
3、创新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乡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特性呈现点散面广,人少事多的特性,利用便携式执法终端、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慧监管和全过程实时监管,监管人员也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平台交流食品安全监管经验,提升食品监管能力。首先,可以利用“明厨亮灶”实时监控系统对辖区内的大中型餐饮、学校食堂、单位食堂进行网络监管,这样能对现场环境和操作规范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督,回放功能还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取证留存,强化了监督执法的力度。其次,通过移动式执法终端,可以在数据库录入所有在业的经营商户信息和检查表模板,执法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食品的追根溯源,提升食品监管能力。第三,可以采用现代科技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事前防控,例如利用各种App教导农户保护环境,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方法,加强食品的管控检查。
结束语:乡村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关系到乡镇城市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加大乡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乡村食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员配置,为乡村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客观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