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丝路精神 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弘扬丝路精神 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王昊杨

伊春市委党校 (黑龙江伊春)

摘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是以丝路精神为引领的,而丝路精神所表达的正是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发展观和治理观,以及“独行快,众行远”的合作思路。

关键词: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共享

在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汉武帝指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个由长安组建的和平使团正式开启了东西方交流之旅,实现了“凿空之旅”。古代的丝绸之路为各国之间的友好互动开启了新的大门,也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后期形成的“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倡议,以此来应对国家间的动荡和改革引发的普遍问题。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习近平主席将丝路精神概括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2021年9月29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丝路精神正是这46种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要素,就在于其包含了和平合作的历史基因。公元前140多年,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出使西域,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行,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丝路人前赴后继,丝路精神代代相传,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一带一路”旨在维护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并且确保彼此在发展过程中遵循共同的价值观、规范行动、共同的目标,坚决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赢者通吃的所谓“以规制为基础的秩序”。其中所传递出的丝路精神,秉持了和合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达的也是一种合作之道、文明之道。

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本质属性。古丝路跨越了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巴基斯坦河、黄河以及长江黄河流域,它的开放与包容使其成为一条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历史通道。它成为了埃及、巴比伦、印度教、中华等多种宗教的发源之处,也成为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徒的交流之所,更成为了不同国家和种族的融合之所。“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致力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平衡,更为关键的是,它试图创建一个开放性合作平台来维护和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为开放式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助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公开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准则系统,从而促使生产因素有序流通、资源有效分配、市场深入整合,齐心协力构建广阔的利益共同体。

互学互鉴是丝路精神的主要路径。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被运送至西方;与此同时,沿着古丝路,西方的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也传入中国。通过这条道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与此同时,源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因此走入世界。更为关键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也促使创新观念的产生。比如,源起印度的佛教,在中国得以发扬,在东南亚得以传承。源自中国的儒家文化,同样也得到了部分欧洲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尊重文明多样性和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倡国家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优势互补,推动各国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依存,更加适应现代化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的价值取向。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景象,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盛况。在这条主要通道上,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元素可以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可以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主要城市以及苏尔港、广州等优质港口都在蓬勃发展,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也热闹非凡,中国汉唐进入盛世时期。古丝绸之路促进了地区间发展和繁荣。现如今,“一带一路”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在以“六大经济走廊”为架构的多条大动脉上,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实现联动发展,成为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和幸福之路。以丝路精神为引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政策交流、设施互联、贸易流畅、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经十年,十年来,中国和其他国家一起努力为国际合作打造了一个和平友好的合作平台;十年来,多边关系不断深化,我们携手共同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难题;十年来,中国和其他国家一起努力,描绘着一幅充满希望的宏伟图景。当前,全球经济稳步回暖,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国内外政治环境复杂动荡的情势下,中国的“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新形势下,绿色、健康、数字“丝绸之路”成为新的合作增长点。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矗立在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的风力发电机每年节约的11万吨标准煤,是蒙内铁路驰骋在东非高原上时绕开的红树林安装的声屏障,是为120多个沿线国家培训的3000人次“绿色丝路使者”;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是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中乌友好医院垒砌的片片砖瓦,是中国复方青蒿素在非洲30多个国家高达97%的治愈希望,是中国对非洲兄弟发出的共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不离不弃的承诺;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肯尼亚合作开发的移动钱包应用收获的3000万月活跃用户,是老挝在工程施工测量土地管理等方面引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快速提高的施工效率,是中国科技企业在中东北非地区推动的5G技术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是以丝路精神为引领的,而丝路精神所表达的正是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发展观和治理观,以及“独行快,众行远”的合作思路。

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在这条穿越古今的阳光大道上,新的成员正从四面八方不断汇聚而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大道同行,美美与共,和而共谋,正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也是在寻求人类共同发展与共同价值时给出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