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秘书学专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然而,在就业方面,秘书学专业学生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学生个人三个方面,探讨秘书学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偏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就业、认知偏差、对策分析
一、秘书学专业学生存在的就业认知偏差
在社会发展中,秘书学专业一直是社会稳定需求的专业,无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外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都需要从事办公、事务、会议、公关策划、商务咨询、信息收集、计算机文字处理等能够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秘书人员。如此说来,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应该不错,然而我们真正从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来看,却发现它所存在的现象并不是很乐观,而它所存在一个矛盾的境况是秘书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秘书单位,而秘书就业市场出现了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秘书以及在出现了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高校中的秘书专业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是“对秘书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并不是简单的秘书专业学生对秘书专业的认识不全面,它真正在于的是整个社会对秘书专业的认知偏差,学生对秘书的认知偏差,用人单位对秘书的认知偏差以及整个教育对秘书专业的认知偏差。
(一)能力认知偏差
当代高校秘书学专业学生认为对于应该具备的能力往往排在前面的是秘书的专业能力,比如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管理能力、常用文书拟写和文档管理,他们多数集中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上,而对于某一些特别技能却排名在后,比如交际能力,办公软件使用能力,会计基础能力,英语能力等。
在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与学生所认为的能力重要程度存在极大的偏差,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德才兼备”。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提到的应聘者综合素质,按照关键词出现频率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而从学生眼中秘书能力的排序来看,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往往超越了思想素质方面。
(二)知识认识偏差
秘书的专业知识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它是现代秘书的职业标志性知识要素,是从事秘书职业具有“门槛”性质的知识平台。因此,用人单位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秘书工作的专业知识,如会议管理、办公室管理、文件写作与处理、办公自动化基础、沟通基础、速记基础等;另一方面,秘书所处行业的专业知识,也就是秘书在哪个行业工作,你应该熟悉哪个行业的专业知识,比如商务秘书要熟悉市场营销、商品流通、贸易合作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一些民营企业还要求秘书掌握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而根据目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对于秘书专业知识的认知存在极大的认知错误,他们对于秘书专业知识的认知往往只存在于秘书工作的专业知识,对于行业的专业知识他们的认知存在极大欠缺。而用人单位对于秘书的专业定位过高,这是造成秘书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就业单位,而秘书就业市场则出现了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员的一大问题。
(三)课程认知偏差
课程认知偏差,主要针对教育对整个秘书专业认知偏差方面。目前,多数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和文档管理等课程对工作帮助较大,而对秘书实务,会展实务,会议组织等实践课程选择却是较少。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观察,他们更注重的是秘书实务,会议组织等实践课程。不同的秘书用人单位对行业能力要求不同,他们所重视的课程就不一样,比如商务秘书,他们对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要求更多,而行政秘书,他们对法律课程的要求更多一些,所以最终的结果往往造成的是“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对秘书认知不足,也不仅仅是用人单位对秘书认知要求过高这两点,它所反映的是一个教育问题——整个教育对秘书专业的认知偏差。
从各类高校对秘书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在秘书专业的定位偏向人文方面,课程设置严重的偏重于汉语言文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一味重视对理论知识能力的考察,缺乏对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的锻炼,更缺乏社会经历,结果导致学生适应环境能力以及对紧急事件应变等能力都很差。而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秘书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个人涵养、实际处理事务能力而非以理论知识的丰富与否、学历的优劣论高低。且超过半数企业表示复合型的秘书人才是他们需要的,其他类型,如应用型、操作型、创新型、技术型等占不到总需求的。并且对于不同领域的企业,对秘书的专业知识要求更是大不相同,他们对秘书人员的文化索质考察主要在于已掌握好本专业知识、有着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针对本企业所处有关领域的基础情和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有一定了解,最好有经济、统计管理、会计、法律财政等方面的知识,而秘书专业的学生在能力方面难以达到要求。
四、秘书学专业学生就业
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社会环境方面
1.竞争激烈
秘书学岗位范围广,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在竞争岗位的时候竞争太激烈,非本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具备竞争的能力,例如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学、公关公系学等专业毕业生也具有岗位竞争能力。
2.用人单位要求高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要求和人们思想的转变,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大量高学历人才占据了较多对高学历要求并不明显的岗位,很多用人单位也存在就业歧视,在招聘时盲目要求名校高学历,即使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工作,也不愿意接纳,导致秘书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
3.人力资源不对称
社会上有一个现象,大学生找工作难,企业找员工难。企业想找自己需要的员工,但往往找到的员工很是不满意,而大学生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对企业要求和条件,企业也不能及时进行调整,所以导致了企业招不到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严重浪费人力资源。
4.社会需求存在差异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量与社会总体需求差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根据文献查找发现,从需求层面看,超过80%的单位选择专科(高职)毕业生,只有不到20%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这说明民营企业更加重视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普遍认为接受过秘书专业教育就足够了。许多民营企业认为,他们迫切需要秘书行业的合适人才,他们看重的是秘书人才的专业素质、技能和事务,而不仅仅是学历水平。
(三)学校教育方面
专业教学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本科秘书学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课程设置往往偏重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与文字功底,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同时大学的教育与社会对秘书学的职业需求不匹配,很多企业对于秘书学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更多的是办公方面,例如,忽略了办公软件的掌握与实际运用,理论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另外,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招生方面也越来越多,大学生质量也越来越差,数量一多,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种种现象,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与上一辈人相差悬殊,缺少社会经验。。
(四)学生个人方面
1.职业规划不明确
很多秘书学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规划与社会实际职业需要脱轨,对就业形势掌握不清,大学在校期间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有职业规划不明确,忽略了学历在校成绩,奖学金和没有掌握更多技能。其实,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这是选择和设计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的过程。规划的内容和结果应在规划过程中和规划后形成,以便理顺规划思路,提供操作指导,并随时进行评估和修订,才能为以后应聘秘书岗位打下基础。
2.薪资期望过高
毕业生对于薪资和工作待遇期望较高,不符合实际,往往待遇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导致自己对工作提不起热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刚出校园的毕业生,总想着自己赚大钱,不付诸努力就着做亿万富翁的梦。树能长多高,依靠的是根扎入土地的深度与广度。楼能建多少层,要看地基深不深。同理,能力等于薪资,如果没有更好的能力,那就好好提升自己,不能好高骛远,踏实做事不会错,而当代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并不在少数。另外毕业生初入职场什么都不懂而企业又对于这种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缺乏的毕业生存在偏见,双方都达不到预期,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3.知识积累不够
秘书学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浮于表面,缺少社会经验,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职业技能掌握不够,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交际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秘书岗位工作就业要求,特别是很多大学生思想还没有转变,大学只不过读了几年的科学文化知识,到社会都要从头学起。
4.自身形象影响就业
企业对秘书局相关岗位的就业者外在形象要求比较高,然而,很多秘书学毕业生对自己的外在形象没有清楚的定位和认知,甚至没有学会如何改善和表达,导致很多秘书学毕业生虽然笔试成绩位列前茅但是在就业面试和工作过程中受到影响。
三、解决秘书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秘书专业大学生就业作为一项影响广泛、备受关注的民生工程,对促进青年进步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社会、大学、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明确秘书学专业办学定位
在教育上各高校应明确秘书学专业的办学定位,科学合理设置秘书学专业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结合当下企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的高校经过一定时间验证而受到各界肯定的成功的课程体系,从而制定有着本校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如:对专业课程进行整体结构优化,在理论课程方面以秘书学、语言学、管理学、计算机办公使用技巧,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学科基础,其中可以将“现代学”与“古代汉语言”、“普通化培训”与“语言交际”、“秘书学”和“企业秘书学”、“档案学”和“管理学”、“数据库”和“计算机office技巧培训”、“公司法”和“合同法”等两两整合为同一门课程训练的内容,增设秘书实务等实践课程。
(二)秘书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完善
对秘书专业培养进行划分,不同方向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对应课程,如针对公关方向秘书就更侧重演讲口才、沟通能力、社交礼仪、心理学的培训;对人事方向秘书就加强其对企业管理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的掌握,对业务方向的秘书就为其增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营销心理学等课程。
(三)高校办学要适应市场需求,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高校应加强教学改革,科学设置专业,满足市场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预测毕业生就业形势,科学确定学科模式和水平,大力发展特色专业。
其次,做好秘书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有效的对策,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如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咨询办公室、就业研讨会等。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和理念。同时,高校应多举办校园招聘会和企业展览会等,利用有效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机会,积极拓宽他们获得更多就业渠道的道路。
最后,单独开设秘书就业方向的指导课程,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真正需要的秘书人才需具备的技能,同时认识到自己适合的方向,这种方向不仅仅是对做一个秘书的方向,而是要成为什么类型的秘书的方向,然后针对自己的方向学习其领域的知识。
(四)尽快构建秘书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服务体系
首先,在人员配备、工作经费、服务场所、公共就业服务资源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帮助高校秘书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和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薄弱环节、政策体系、基层服务、就业指导、市场信息、管理测试、评价反馈、弱势支持等工作。从组织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及时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运用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边远地区和基层就业。
其次,建立网络就业信息技术,实现人才资源的即时互通共享。为了让毕业生随时获得最新的就业信息,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就业信息网获取高校毕业生的基本就业信息。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密切监测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供求信息数据库,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的信息化水平和利用率。
最后,以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为手段,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通过SYB辅导行动,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创业咨询、就业服务,增加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和工作实践的机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共青团等部门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多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培训,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态度,开设特色鲜明的职业规划和实践课程,增强大学生积极就业的意识,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同时组织各类用人单位参加和召开大学生特聘会,促进大学生就业。有效地提高了就业率。
(五)秘书学专业大学生自身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自立自强
作为新世纪的秘书学专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时,应该坚定信念。首先,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理性决策,摒弃传统的择业观念,面向自己的工作目标树立“立功立业,无所不在,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其次,学以致用。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全面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迎接更多的挑战。再次,要敢于创业。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大学毕业生也可以作为创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创业促进就业对自身乃至整个就业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不仅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有利于毕业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后,提升个人心理素质。要注意培养自信,克服各种干扰因素,努力消除自卑、恐惧、急功近利、依赖等消极情绪和心理,正确处理就业挫折,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和人格。
参考文献:
[1]朱传忠,叶明.秘书理论与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合宜.秘书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3]季水河.秘书心理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金文凯.浅谈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及其对策[J].福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5]朱丹华.浅谈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J].秘书之友,2000(7).